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下簡稱進博會)第四年,從內循環到外循環,從長三角一體化到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進博會釋放開放合作新信號。
外循環:區域經濟一體化將釋放合作空間
再過50余天,包含東盟10國及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15國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即將正式生效。這將標志著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區正式啟動,是東亞區域經濟一體化新的里程碑。
商務部副部長王炳南在第四屆虹橋國際經濟論壇上表示,在當前疫情的環境下,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十分必要。“未來我國將重點從擴圍、提質、增效三個方面開展工作,積極構建立足周邊輻射‘一帶一路’、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域網絡。”
王炳南說,中國當前正在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在這一過程中,中國致力于不斷提高對外合作水平,建設更高水平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一是大幅放寬市場準入;二是完善自貿試驗區布局;三是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四是深化對外投資合作。未來,中國將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積極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為本地區乃至全球創造更多的需求,為各國提供更大的市場,更多的機遇,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享的方向發展。
目前中國已經與26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19個自貿協定,與自貿伙伴貿易額已占外貿總額近35%。在業內看來,隨著RCEP的生效,金融合作與開放釋放出新空間。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表示,RCEP下,中國首次承諾將在RCEP生效后6年內完成正面清單向負面清單的轉化。在未來的自貿談判中,中國將更多推動以負面清單的方式做出金融業開放承諾。在落實好RCEP承諾的基礎上,金融業開放還需要向更高的標準看齊。
內循環:協同開放創新中求發展
外循環在不斷拓展空間,內循環則在不斷夯實基礎。
在首屆進博會舞臺上,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如今已碩果累累:長三角地區生產總值占全國比重從2018年的24.1%提高到今年前三季度的24.5%,基本形成全國發展強勁活躍增長極。
今天的長三角,正在推進更高水平的協同開放,更深層次的協同創新,以及更廣領域的協同發展。
在第四屆進博會期間舉行的長三角G60科創走廊高質量發展要素對接大會上,《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十四五”先進制造業產業協同發展規劃》《長三角G60科創走廊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創走廊和我國重要創新策源地指標體系》等重磅文件相繼發布。
瞄準國際先進產業體系,著眼“強化區域聯動發展,共同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聚焦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民用航空、數字經濟、未來科技五大先導產業,《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十四五”先進制造業產業協同發展規劃》勾勒出產業鏈貫通、價值鏈互補、供應鏈對接、數據鏈共享、創新鏈整合的“五鏈協同”路徑,為推動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先進制造業全面協同發展制定了施工圖。
同時,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科技成果轉化基金揭牌,為科技成果轉化按下“快進鍵”。據悉,該基金總規模為100億元,基金管理人為海通證券旗下海富產業投資基金管理公司。
兼顧盈利性和公益性,該基金50%的份額將重點投向九城市的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中早期項目,帶動更多社會資本投入科技創新,以專業金融團隊市場化運營方式,助推更多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轉自:上海證券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