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支持企業提供更多機會 切實解決好青年就業問題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2-02-15





    今年高校畢業生預計1076萬人,規模和增量均創歷史新高——


    切實解決好青年就業問題


      今年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1076萬人,規模和增量均創歷史新高。與此同時,疫情對就業的影響仍在持續。部分行業和企業生產經營還未恢復到疫情前水平。就業市場用人需求還存在不確定性,部分中小企業擴大吸納就業的能力下降,散發疫情對校園招聘活動產生不利影響。就業的結構性矛盾尚未得到根本緩解,“就業難”與“招人難”并存的現象仍然存在。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解決好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問題”“抓好重點群體就業,落實落細穩就業舉措”。


      支持企業提供更多機會


      企業是高校畢業生就業的主渠道,中小微企業是高校畢業生就業的主陣地。北京大學日前發布的調查數據顯示,2021年,在已確定工作單位的畢業生中有73.8%的人去了企業,民營企業占比最大,吸納了35.2%的畢業生,國有企業排在第二位,為25.0%,三資企業占比為6.6%。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近日發布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政策服務指南》提出,小微企業(含社會組織)招用離校2年內的未就業畢業生,可申請享受社會保險補貼;企業招用登記失業半年以上的高校畢業生,可予以定額依次扣減增值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企業所得稅優惠;小微企業當年新招用高校畢業生等符合條件人員人數達到一定比例的,可申請最高不超過300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由財政給予貼息。


      同時,近幾年各地在穩就業方面出臺了很多積極政策。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教授李長安認為:“應當注重地方政府在實施就業優先政策方面的積極作用,要把政策宣傳到位,吸引更多的大學生到地方去工作、到基層去工作。”


      廣東省是畢業生求職的熱點地區。2022屆高校畢業生人數預計為71萬人,比去年增加6.6萬人,加上外省來粵就業的畢業生,在粵求職就業高校畢業生將超過90萬人。記者了解到,廣東一方面鼓勵中小企業更多吸納高校畢業生,拓寬市場化就業渠道;另一方面配合做好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招聘工作,開拓政策性崗位。同時,繼續實施“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從教上崗退費”“大學生村官”“三支一扶”“西部計劃”“山區計劃”“大學生征兵”等基層就業項目,為高校畢業生提供更多就業機會。


      鼓勵畢業生創新創業


      隨著全社會逐漸形成創新創業創造的良好發展環境,很多高校畢業生也把創業作為邁入職場的第一站。


      2月11日,國家發改委等8部委出臺《關于深入實施創業帶動就業示范行動 力促高校畢業生創業就業的通知》,通過降低創新創業門檻,為高校畢業生提供更多施展才華的機會。鼓勵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政府投資開發的孵化器等創業載體應安排30%左右的場地,免費提供給高校畢業生。有條件的地方可對高校畢業生到孵化器創業給予租金補貼。


      記者從人社部了解到,2022年高校畢業生創業,還能享受到以下政策:一是高校畢業生(含大學生村官和留學回國學生)可申請最高不超過20萬元,由專項資金貼息的個人創業擔保貸款,創辦小微企業的可申請最高不超過300萬元;二是畢業年度內高校畢業生從事個體經營的,3年內按每戶每年12000元為限額依次扣減增值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個人所得稅;三是首次創辦小微企業或從事個體經營并正常經營1年以上的,可給予一次性創業補貼。


      同時,去年底以來,各地根據實際制定了優惠政策。例如,近日貴州省貴陽市以省內高校27.58萬應屆畢業生為重點,出臺了支持自主創業、支持成果轉化、給予社會保險補貼、支持技能提升等8項措施。


      適時轉變就業觀念


      隨著高校畢業生突破千萬人大關,青年就業群體的就業觀念變化也值得關注。很多大學生寧愿從事起薪3000元到4000元的行政、文秘類工作,也不愿考慮到薪資更高的生產車間。


      “應當盡快幫助他們在進入職場之前就形成平等的崗位觀念。”智聯招聘執行副總裁李強表示,高校畢業生需調整好自身預期,努力把基層一線的工作變成屬于自己的藍海。


      “高校畢業生進入高度市場化的人力資源市場變成求職者,要學會轉變就業觀念,生產一線也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而且職業發展的機會、待遇、吸引力逐年增強。”李長安說。


      改善就業結構性矛盾、拓展職業空間的技能提升方案正深入實施。2021年以來,為激勵引導青年人才成長成才,優化勞動力素質結構,促進勞動者就業創業,我國開展了包括推進職業技能等級制度在內的一系列措施,既幫助各級各類企業開展技能人才評價,形成了科學化、社會化、多元化的技能人才評價機制,又向上延伸了技能人才的職業上升通道。


      此外,企業在選聘畢業生時,也應當探索適應新的用人思維模式。李強說,企業除了有規則還應當有情感有價值觀,使雙方的情感和文化產生共鳴,以新的工作模式讓青年人認可企業, 愿意為企業發展貢獻力量。(記者 敖蓉)


      轉自:經濟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十八大以來就業優先戰略的豐富發展

      2016年,我國新增城鎮就業1314萬人,已連續5年新增城鎮就業超過1200萬人。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經濟社會發展最基本的支撐。
      2017-03-21
    • 中國實現全年就業目標底氣十足

      日前,國務院關于落實《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工作部門分工的意見正式印發,其中就業相關部分,參與部門陣容龐大,在人社部牽頭下,有10多個部門需按職責分工負責。對此,專家指出,當前,從中央到地方,促就業已開始進入密集落實...
      2017-04-05
    • 795萬大學生畢業在即 多地出招護航就業創業

      今年,全國高校畢業生總量達到795萬,比上一年又增加30萬人。伴隨畢業季臨近,龐大的學生群體陸續涌入就業市場,國家和地方層面相繼出臺舉措,為大學生就業創業提供保障。
      2017-04-19
    • 升級版積極就業政策將帶來哪些利好?

      升級版積極就業政策將帶來哪些利好?

      國務院日前印發《關于做好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就業創業工作的意見》,提出堅持實施就業優先戰略,支持新就業形態發展,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抓好重點群體就業創業以及強化教育培訓和就業創業服務等五個方面的政策措施。
      2017-04-21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