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專家和企業家座談會,分析經濟形勢,就做好下一步經濟工作聽取意見建議。
來看關鍵表述:
1、當前世界局勢復雜演變,國內疫情近期多發,有些突發因素超出預期,對經濟平穩運行帶來更大不確定性和挑戰。
2、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深化改革開放,主動作為、應變克難,著力穩增長,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主要是穩就業、穩物價。
3、政策舉措要靠前發力、適時加力,已出臺的要盡快落實到位,明確擬推出的盡量提前,同時研究準備新的預案。
4、當前一些市場主體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困難多、壓力大,必須著力幫扶他們渡過難關。
5、穩定物價必須抓住糧食生產、能源保供、物流暢通等關鍵。
6、加強協調,保障交通主干線、港口等骨干網絡有序運行,在服務貨車司機、緩解貨運經營者困難、降低物流成本等方面研究采取針對性措施。
7、制定和實施政策對各類企業要一視同仁,認真聽取市場主體意見,穩定市場預期。
8、對零售、餐飲、旅游等與消費密切關聯的行業,要進一步加大紓困力度。
9、對耐用消費品消費、受疫情影響還貸困難的消費者,要研究相應的金融支持政策。
10、要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做好穩外貿穩外資工作,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有效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
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楊志勇、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等專家和中國物流集團、中國農業生產資料集團、青島創新奇智科技公司負責人發了言,對經濟運行、企業生產經營情況等談了看法,并就落實宏觀政策、保障物流運輸和農資供應、促進企業創新等提出建議。
楊志勇在近日發文指出,推動高質量發展,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積極應對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就要擴大需求、改善供給、增強預期。消費是拉動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要積極發揮消費在擴大需求中的基礎性作用。升級換代的居民消費,需要有相應的改善性供給,這進一步凸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性。改善供給需要多方著力,如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可以促進供給的改善。財政應進一步加大科技投入,特別是加大基礎研究支持力度,為高質量發展注入長期動力,而且將對關鍵領域創新產生長遠的影響,從而持續改善供給。
管濤在近日發文表示,當前,面對多年來少見的通脹,全球大部分經濟體加快貨幣緊縮步伐,新興市場面臨資本外流、匯率貶值的壓力。為防范化解外債風險,政府和市場層面,有必要加強對國內外形勢邊際變化的研判,健全跨境資本流動監測,擬定應對資本流向反轉的預案。
經濟運行面臨更大不確定性和挑戰
李克強說,當前世界局勢復雜演變,國內疫情近期多發,有些突發因素超出預期,對經濟平穩運行帶來更大不確定性和挑戰。既要堅定信心,又要正視困難。要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深化改革開放,主動作為、應變克難,著力穩增長,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主要是穩就業、穩物價。政策舉措要靠前發力、適時加力,已出臺的要盡快落實到位,明確擬推出的盡量提前,同時研究準備新的預案。
4月6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同樣指出,當前我國經濟運行總體保持在合理區間,但國內外環境復雜性不確定性加劇、有的超出預期。世界經濟復蘇放緩,全球糧食、能源等大宗商品市場大幅波動,國內疫情近期多發,市場主體困難明顯增加,經濟循環暢通遇到一些制約,新的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
中國民生銀行高級宏觀研究員王靜文指出,當前形勢亟需強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調節予以對沖。可以看到,近期穩增長政策力度在持續增強。在財政政策方面,3月29日的國常會重點部署了用好政府債券事宜。國家發改委也在近日召開了“十四五”規劃102項重大工程實施部際聯席會議第一次會議,要求確保102項重大工程每一項任務落地見效。預計在下一階段,基建投資將繼續發揮托底經濟增長的作用。
在貨幣政策方面,3月底召開的央行一季度例會表態要“強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調節,加大穩健的貨幣政策實施力度”,預示著貨幣政策將會有所作為。當前降息的必要性高于降準,但降準的可能性高于降息。
著力幫扶市場主體渡過難關
李克強指出,市場主體是穩定經濟基本盤的重要基礎。當前一些市場主體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困難多、壓力大,必須著力幫扶他們渡過難關。要上下協同加快增值稅留抵退稅進度,讓資金盡早落到市場主體賬上。就業穩,民生才有保障,穩增長也有支撐。要落實落細企業穩崗政策,強化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支持以創業帶動就業。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羅志恒表示,針對近期疫情沖擊,加大微觀主體紓困和就業兜底。困難行業和弱勢群體在疫情下面臨的最大問題在于:房租、債務等支出是剛性的,而收入是脆弱的,部分服務業中低收入人群屬于“手停口停”。因此政策最重要的是保微觀主體的現金流,否則困難行業相關企業將關門裁員,弱勢群體陷入生存困境。
對此,4月6日召開的國常會提出了三大針對性舉措:一是對五大困難行業暫緩繳納養老、失業和工傷保險費。二是對弱勢群體發放失業補助金、臨時生活補助。三是對中小微企業提供穩崗留工返還和補助等。
“可以說,實施減稅降費是頂住經濟下行壓力、促進經濟平穩健康運行的關鍵之舉,是助力企業應對疫情沖擊、促進生產生活穩步復蘇的有效保障。”財政部副部長許宏才在近日表示,1億多的市場主體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底氣和韌性所在,是穩住經濟基本盤的重要基礎。今年退稅減稅總量約2.5萬億元,其中主要的措施是留抵退稅,規模約1.5萬億元,直接為市場主體提供現金流,有效緩解企業資金壓力。
進一步釋放煤炭先進產能,落實支持煤電企業多發電的政策
李克強指出,穩定物價必須抓住糧食生產、能源保供、物流暢通等關鍵。要不誤農時抓好春耕生產,做好農資產品尤其是特殊品種保供穩價工作,確保全年糧食豐收。進一步釋放煤炭先進產能,落實支持煤電企業多發電的政策,保障能源穩定供應。
今年以來,受多種因素影響,國際能源供應形勢更加嚴峻復雜,能源價格不斷攀升并屢創新高,同時國內煤炭消耗呈快速增長態勢,對煤炭保供穩價形成新的挑戰。發改委多次召開專題會議,圍繞煤炭穩產增產工作,研究延長保供政策等有關措施,同時進一步梳理具備增產潛力的煤礦,探索出臺增產保供的新政策新舉措。
發改委明確,將會同相關部門、煤炭主產區和重點企業持續加大工作力度,從推動手續辦理、加強應急儲備等多方面完善煤炭產供儲銷體系,進一步釋放優質煤炭產能,強化煤礦生產調度,力爭全國煤炭日產量穩定在1200萬噸以上,確保產能合理、產量充裕,運銷暢通,安全保供。
保障交通主干線、港口等有序運行
李克強指出,加強協調,保障交通主干線、港口等骨干網絡有序運行,在服務貨車司機、緩解貨運經營者困難、降低物流成本等方面研究采取針對性措施,促進國際國內物流暢通,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商務部財務司副司長、新聞發言人束玨婷在3月31日商務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指出,商務部密切關注本輪疫情對外貿企業、特別是對中小微外貿企業的影響。從目前反映情況看,部分外貿企業受疫情影響,面臨生產經營受阻、物流運輸不暢等階段性問題。同時,原材料成本上漲、跨境海運不暢、供應鏈瓶頸等問題尚未根本緩解,外貿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仍面臨較大經營壓力。
實際上,上海、江蘇、廣州等多地均在近期出臺了做好跨周期調節進一步穩外貿政策文件。各地還將加大了幫助外貿企業降低經營成本和防范業務風險力度視作重要發力點,比如,上海就提出要通過發揮金融、財政、稅務等政策組合優勢,進一步幫助外貿企業降低經營成本和業務風險。
束玨婷表示,商務部將會同相關部門和地方,繼續狠抓穩外貿政策落地見效,落實減稅降費措施,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著力推動疏導物流運輸瓶頸,保障外貿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同時,指導地方結合本地實際出臺有針對性的支持舉措,共同幫助外貿企業更好應對風險挑戰。
對零售、餐飲、旅游等行業進一步加大紓困力度
李克強說,要深化改革,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能放的進一步放,該管的依法透明監管,不斷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制定和實施政策對各類企業要一視同仁,認真聽取市場主體意見,穩定市場預期。推動平臺經濟健康持續發展,穩定和帶動就業。
李克強說,要用改革的舉措、創新的辦法,促進消費和有效投資擴大。對零售、餐飲、旅游等與消費密切關聯的行業,要進一步加大紓困力度。對耐用消費品消費、受疫情影響還貸困難的消費者,要研究相應的金融支持政策。優化投資審批,加快項目建設進度。發揮地方政府專項債等撬動作用,帶動更多民間投資。要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做好穩外貿穩外資工作,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有效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
消費是經濟穩定運行的“壓艙石”,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賈康指出,我國消費潛力巨大,但想要可持續的釋放消費潛力,源頭活水一定是有效投資提供的就業和老百姓收入的增長,才能形成貨幣購買力去實現消費行為。而有效投資帶來的是以投資形成的就業機會以及經濟社會發展的后勁,是形成消費環境的大前提。在具備大前提后,還需要解除消費群體的后顧之憂。
轉自:證券時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