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廊串聯、綠植遍布、無障礙出行——深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2-04-13





      在重慶市九龍坡區,白馬凼社區煥然一新,過去“屋頂漏水、管道堵塞”,如今“長廊串聯、綠植遍布”;在北京市海淀區八里莊街道,新改造的無障礙坡道,讓小區內殘疾人和老年人出行更便利;在湖南省的基層社工站,“禾計劃”為基層民政服務提質增效帶來新思路……近年來,得益于新型城鎮化建設,中國城鎮居民居住條件持續改善,城市公共服務供給更為充分。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深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不斷提高人民生活質量。


      在各地,有序推進城市更新、改造城鎮老舊小區、健全便民服務設施、完善城鎮基本公共服務等舉措,不斷為居民帶來實惠,助力提高新型城鎮化建設質量。


      促更新——


      加快老舊小區改造


      國家發展改革委日前印發《2022年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以下簡稱《重點任務》)。其中提到今年將加快推進新型城市建設,包括有序推進城市更新等9方面任務。


      老舊小區改造是城市更新中重要一環,事關千家萬戶。


      中式風格的小區大門,規劃合理的停車位,整潔道路兩旁種著綠樹和鮮花……走進河南省鄭州市二七區祥云里小區,人們或許很難想象眼前的“花園社區”是一個建于上世紀80年代的老舊小區。“感謝老舊小區改造項目。現在小區里環境美了,像個小公園一樣,確實大家心里都很高興!”社區居民王愛榮說出了百姓的心聲。


      這樣的變化正逐步在各地城鎮的老舊小區發生。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加快老舊小區改造。2017年開始試點探索后,改造力度逐年加大。從2019年到去年8月,中央財政下達補助資金超過2450億元。2019年到2020年,全國累計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5.9萬個,惠及1088萬戶居民;去年,再增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5.6萬個。


      國家發展改革委規劃司有關負責人指出,城市建設要重視“面子”、更要注重“里子”,只有“里子”基礎更加牢固,“面子”才能更加亮麗。根據《重點任務》,今年將開展燃氣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健全防洪排澇設施,力爭改善840萬戶老舊小區居民的居住條件,更多采用市場化方式推進大城市老舊廠區改造,因地制宜改造一批大型老舊街區和城中村。


      “實施城市更新與老舊小區改造是新型城鎮化得以向縱深推進的必然途徑。”清華大學房地產研究所所長劉洪玉認為,通過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讓全體居民都能分享到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應有之義。


      而真正要做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首先需要回應民生期盼。


      近日,北京市住建委聯合北京市發改委等五部門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老舊小區改造工程建設組織管理的意見》。意見提出,老舊小區改造前要充分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充分吸收群眾合理化建議,形成各方參與的改造治理機制。在進行綜合整治方案設計時,要回應合理個性化需求,做到“一戶一設計”。


      今年3月,江蘇省南通市崇川區唐閘鎮街道開始改造西工房、新華二村等4個老舊小區。為保證改造工作順利進行,唐閘鎮街道成立老舊小區改造攻堅項目黨支部,組建10個群眾工作組。


      有的居民一開始不舍得拆除自家的違章建筑,工作組就帶著改造效果圖,挨家挨戶上門“解疙瘩”。“改造效果圖看著漂亮,但讓人不敢信。后來,街道干部干脆把我和老伴帶到已經改造好的一個小區現場看,我們才知道效果圖沒騙人。”新華二村居民王蘭芬在街道干部第二次上門時,同意了拆除她家在院子里搭建的那個10多平方米的小屋。


      有的居民反映房子一直沒通燃氣,街道就邀請燃氣公司與安全專家多次勘察會商,形成燃氣管線改造方案;有的住戶提出,家里老人腿腳不便,出門要坐輪椅,改造方案中就增加了無障礙坡道建設項目。


      “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必須沉下心去傾聽群眾所思、所想、所盼。”唐閘鎮街道辦事處主任王林表示,目前唐閘鎮街道382戶違章整體拆除率超95%,改造工作實現“零上訪”“零投訴”。“我們還聘請了群眾監督員全程參與老舊小區改造,將共同把關建筑材料、工程質量,努力把民生工程辦成民心工程。”


      補短板——


      健全便民服務設施


      除了“修舊”,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還需要補足短板,健全便民服務設施。


      數據顯示,去年,中國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超過7000公里,城市公共供水普及率和污水處理率均超過97%,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超過99%,城市建設品質不斷提高。


      《重點任務》提出,今年會在健全便民服務設施方面,探索社區綜合服務設施“一點多用”,統籌設立托育服務設施、養老服務站、家政服務網點、體育健身設施、微型消防站、維修點、食堂、公共閱讀空間,補齊養老服務設施短板,建設智能快件箱(信包箱)。推動體育公園綠色空間與健身設施有機融合,打造綠色便捷的全民健身新載體。


      這些新穎的公共設施進駐社區后,往往廣受居民歡迎。


      “微型消防站太有用了,就像家門口有人‘站崗’,大家心里很踏實。”江蘇省蘇州市姑蘇區養蠶里新村居民王義強對社區內新布置的多個微型消防站十分滿意。


      這些微型消防站樣子普通卻功能強大。一個個紅色的大鐵皮柜內,整齊擺放著統一配備的滅火器、消防水帶、消防頭盔、逃生繩索、滅火毯等22種消防器材,為居民提供無償消防服務。一旦小區里發生火災,居民可以就地取材,第一時間將火情控制住,減少安全隱患。


      據該社區網格長李一凡介紹,微型消防站進駐之后,網格員會對轄區居民加強消防安全宣傳,讓更多居民了解微型消防站內的器材如何正確取用。此外,社區還定期組織居民進行消防演練,并組建了一支由社區網格員、志愿者組成的消防巡邏隊伍,依托網格化管理,做好社區消防工作。


      四川省成都市正大力推廣室外智能健身房的建設,為居民科學健身提供便利。


      去年底,成都市首個室外智能健身房亮相三岔站站前廣場。立式健身車、推胸劃船雙功能訓練器、智能競賽車等十余組器材均免費向市民提供。據介紹,這些智能健身器材都配有人臉識別技術、LCD顯示屏幕和觸摸按鍵操控系統,用戶可以從屏幕上清晰看到功率、心率、運動時間和能量消耗等數據,十分便捷。家住成都市東部新區的劉女士說:“以前這兒附近沒有鍛煉的地方,現在朋友、鄰居可以來結伴健身,運動氛圍非常好。”


      截至去年底,成都市已建設智能健身設施點50余處。今年,“打造社區級智能化室外健身設施示范項目”寫入成都市政府工作報告。根據目標,成都市將再建設不低于60套的室外智能化健身設施,并豐富室外健身設施功能功效,引導和鼓勵市民參與健身、科學健身,提升城市生活品質。


      強服務——


      完善公共服務供給


      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不僅要提升城市硬件設施,更要提供優質的公共服務。


      “要優化城市發展理念,建設宜居宜業城市,打造人民高品質生活的空間。”據國家發展改革委規劃司有關負責人介紹,去年,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出臺實施,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啟動建設,優質公共服務資源惠及更多群眾。街道(鄉鎮)社會工作站超過1.5萬個,社會治安防控逐步完善,社會治理能力增強。


      街道(鄉鎮)社會工作服務站,是近年來社區社會工作中一項創新性實踐。湖南省的“禾計劃”項目是其中典型代表。


      2018年,湖南省民政廳印發《湖南省鄉鎮(街道)社會工作服務站項目實施方案(試行)》,在全省范圍內開展“禾計劃”項目,以深化基層民政改革、加強民政基層服務能力建設。“禾計劃”主要通過政府購買社會工作服務的方式,在鄉鎮(街道)設站點、建社工隊伍,用專業方法提升基層民政經辦能力,整合搭建基層公共服務平臺。


      “‘禾計劃’推行后,我身為一線社工看到了很多變化。首先就是社工的服務從被動變為主動,大家更有積極性了。”湖南省長沙市望城區坤元社工服務中心負責人孫潔舉例表示,過去,在救助工作中社區是對符合政策條件的困難群眾“應保盡保”,但對不符合政策條件卻存在生活困難的群眾,響應能力不足。“禾計劃”實施后,社工會發揮專業作用,積極尋找資源,滿足群眾多元化需求。“比如2019年時,站點社工手記會寫‘如何協助街鎮開展工作,摸清底子’;到2020年,則在關注‘如何發掘公益慈善力量,創新服務’。這說明社工站有了更高的任務和目標。”孫潔說。


      除湖南省的“禾計劃”外,廣東省實施的“雙百計劃”,上海市提出的“雙站”模式等,也都取得了良好的實踐效果。


      去年,民政部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鄉鎮(街道)社工站建設的通知》,統籌加快推進鄉鎮街道社工站建設進度。通知指出,要加強資金保障,統籌社會救助、養老服務、兒童福利、社區建設、社會事務等領域政府購買服務資金和相關業務工作經費,以及彩票公益金中用于老年人、殘疾人、兒童和社會公益等支出資金,優先用于購買鄉鎮(街道)社會工作服務。


      各地街道(鄉鎮)社會工作站建設目標也相繼提出。黑龍江省提出“蒲公英”計劃,2021年要求建設100個鄉鎮(街道)社工站,力爭到“十四五”末期,全省建成一支職業化、專業化、本土化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實現全省鄉鎮(街道)社會服務工作全覆蓋,村(社區)都有社工服務的目標。青海省制發《青海省鄉鎮(街道)社會工作服務站建設實施方案(試行)》,對社工站建設標準、服務內容、人員設置、資金渠道、工作職責及運行機制等予以規范和明確,提出在今年內全省鄉鎮(街道)社工站建設覆蓋率達到70%以上,有效打通為民服務“最后一米”。(記者 李貞)


      轉自:人民日報海外版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新型城鎮化建設將獲重大政策推進

      新型城鎮化建設將獲重大政策推進

      記者從相關部門了解到,今年新型城鎮建設將迎來重大政策推進,重點集中在繼續大力推進城市戶籍制度門檻降低,以及繼續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包括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集體土地所有權等改革。
      2018-05-07
    • 補短板擴內需 國常會部署加強新型城鎮化建設

      補短板擴內需 國常會部署加強新型城鎮化建設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7月22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強新型城鎮化建設,補短板擴內需提升群眾生活品質;確定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的措施,促進增加居民就業和收入。
      2020-07-25
    • 2021年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公布

      2021年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公布

      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布的《2021年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提出,加快推進老舊小區改造,2021年新開工改造5.3萬個,有條件的可同步開展建筑節能改造。
      2021-04-19
    • 新型城鎮化深入推進:更多人享有更高品質城市生活

      新型城鎮化深入推進:更多人享有更高品質城市生活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深入推進。城鎮化水平和質量顯著提升,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4.72%,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提高到46.7%,城鄉居民收入比穩步下降,
      2022-07-07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