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調4% 養老金調整比例大體與物價上漲幅度相當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2-06-10





      近日,人社部官網發布消息,人社部、財政部印發《關于2022年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明確,從2022年1月1日起,為2021年12月31日前已按規定辦理退休手續并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的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提高基本養老金水平。全國調整比例按照2021年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的4%確定。各省份以全國調整比例為高限,確定本省份調整比例和水平。


      “目前,我們退休職工的月平均退休金已達3000元,是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的60%,而西方國家一般只有30%多,應該說是遠高于西方國家。”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核心成員董登新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人社部副部長李忠在不久前的新聞發布會上指出,黨中央已經明確今年將繼續適度提高基本養老待遇水平,使廣大待遇領取人員更好分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此外,養老保險基金運行總體平穩,能夠保證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養老基金是我國社會保障制度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養老金上調的強力保障。


      今年養老金的漲幅為4%,比去年4.5%的漲幅略低,應如何看待今年的調整?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對本報記者表示,今年上漲4%,意味著養老金連續18年上漲,雖然漲幅不高,但也相對科學合理,基本養老金總體上是著眼于保基本,經過多年連續上漲后總體水平已經有了較大幅度提高。


      在董登新看來,今年之所以漲幅略低,社保降費是一個重要原因。同時,按照國際慣例,每年退休金的調整幅度,大體與物價上漲的幅度相當。


      據記者了解,截至目前,我國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已實現“18連漲”。數據顯示,自2005年起,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在11年間(2005-2015)保持著每年10%左右的上漲幅度,2016-2020年也有5%左右的漲幅,2021年上漲幅度調整為4.5%。


      在婁飛鵬看來,近年來養老金上漲比例降低,其中有養老金經過連年上漲之后基數較高的因素,也有宏觀經濟增速整體下行的因素,還有在我國逐步建立三支柱養老保險框架之后,退休人員逐步有了職業養老金或其他補充養老保險,可以補充自己的養老金,此時基本養老金更多的是要突出保基本。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退休人口數量快速增加,這一因素也需要考慮。”婁飛鵬進一步強調。


      《通知》明確,未經人社部、財政部批準,各地不得自行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不得通過設立最低養老金標準等方式變相提高待遇水平。將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工作納入對省級政府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工作考核;對地方自行出臺政策導致基金減收增支問題,核實后按全國統籌制度有關規定處理。


      對此,婁飛鵬表示,“在退休金的發放標準上,要盡可能地執行全國統一政策,這也是為將來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提供一個更好的制度環境,但是這需要一個過程。”


      轉自:中國經濟新聞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人社部:養老金調整將惠及1億多退休人員

      從2017年1月1日起,為2016年底前已按規定辦理退休手續并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的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提高基本養老金水平,總體調整水平為2016年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的5 5%左右。
      2017-04-18
    • 下半年多項社保政策落地 職工能享哪些實惠?

      下半年多項社保政策落地 職工能享哪些實惠?

      養老金待遇實現“十三連漲”,生育、醫療保險試點合并,住房公積金“賬隨人走、錢隨賬走”……今年下半年,諸多社會保險政策將進入落地實施階段。而隨著這些社保“小目標”的一一實現,廣大職工將會享受到實實在在的政策紅利。
      2017-06-26
    • 事業單位人員違紀將影響養老金

      日前,為從嚴管理干部,進一步規范事業單位處分工作,人社部日前發布通知,對《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處分暫行規定》中的部分問題進行明確。通
      2017-07-05
    • 多地發布養老金具體調整方案 這兩類人可多漲點

      多地發布養老金具體調整方案 這兩類人可多漲點

      目前,上海已經調整到位,廣東、湖北、吉林、陜西等多地已對外公布了養老金具體調整方案。上述地區的調整方案普遍采取了定額調整、掛鉤調整與適當傾斜相結合的調整辦法。
      2017-07-12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