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美好生活夯實法治根基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2-07-31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十年,是全面依法治國思想領航、舉旗定向的十年,是謀篇布局、立柱架梁的十年,是踔厲奮發、成就輝煌的十年。”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司法部部長唐一軍表示。


      7月28日,中共中央宣傳部舉行“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來自立法、執法、司法等部門的有關負責同志介紹了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取得的歷史性成就。


      全面依法治國實踐取得重大進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全局和戰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厲行法治,開辟了全面依法治國的新境界。唐一軍指出,其中最重要的標志性成果,就是形成了習近平法治思想,并將此確立為全面依法治國的指導思想。習近平法治思想是順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要求應運而生的重大理論創新成果,是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成果。


      唐一軍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更加堅強有力,全面依法治國實踐取得重大進展。截至2022年6月底,制定修改法律行政法規730余件次,現行有效法律292件、行政法規598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日趨科學完善。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全面推行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加強示范創建和督察,法治政府建設扎實推進。深化以司法責任制為重點的司法體制改革,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推進民事訴訟程序繁簡分流,嚴格落實防止干預司法“三個規定”,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依法糾正冤錯案件,社會公平正義法治保障更加有力。


      全民普法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一項基礎性工作。中央全面依法治國辦組成人員、司法部副部長熊選國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切實加強黨對全民普法工作的領導,不斷完善全民普法的頂層設計,順利完成“七五”普法,全面啟動“八五”普法,公民法治素養不斷提升。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全國社會心態調查綜合分析報告顯示:當自己或者家人遇到不公平事情時,選擇“通過法律渠道解決”的居第一位,表明公民對法治的認同感明顯提升。


      強化公共衛生法治保障


      健康是人民群眾的共同追求,法治是推進衛生健康事業的有力保障。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許安標表示,十年來,國家積極推進衛生健康立法,強化公共衛生法治保障。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立法協調小組充分發揮立法協調職能作用,積極協調推進衛生健康立法,推動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疫苗管理法、中醫藥法等重要法律及時出臺。


      許安標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強化公共衛生法治保障立法修法工作計劃,加大立法修法力度,一批重要的法律制定修改出臺:制定生物安全法,完善重大新發突發傳染病、動植物疫情等生物安全風險防控體系;制定醫師法,用法治守護“新時代最可愛的人”;作出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有關決定;修改動物防疫法等。一批重要的法律草案已經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包括突發事件應對管理法、野生動物保護法、畜牧法修改等。傳染病防治法等一批重要的法律正在抓緊起草修改。


      產權司法保護成效顯著


      產權制度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有效運行的基礎,保護產權是依法治國的重要標尺。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高憬宏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人民法院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產權保護的要求貫徹到審判、執行各領域,推動產權司法保護取得新進展。


      健全完善相關司法政策,堅決防止將經濟糾紛當作刑事犯罪處理,堅決防止將民事責任變為刑事責任;發揮司法在保護知識產權中的重要作用,2013年以來制定懲罰性賠償等21件知識產權司法解釋和12項司法政策,集中發布一批典型案例,依法制裁惡意侵權;貫徹善意、文明執行的理念,盡可能采取對債務人影響較小的強制措施,以精細化執行實現共贏多贏。按照全錯全糾、部分錯部分糾、錯到哪里糾到哪里的要求,2017年以來,人民法院依法甄別糾正歷史形成的刑事涉產權冤錯案件231件、287人。


      打官司難,過去老百姓反映強烈。高憬宏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人民法院實行立案登記制改革,“立案難”已成為歷史。為讓老百姓解決糾紛更便捷、更普惠,成本更低廉、選擇更多元,人民法院建成“一站式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體系”,與法院對接的調解組織和調解員達8.3萬家33.5萬人,累計參與調解糾紛2962萬件,平均每分鐘就有51件糾紛成功調解。全國四級法院全部建成一站式訴訟服務中心,去年依托中心實質化解80%以上民事糾紛。


      刑事司法由“治罪”向“治理”轉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社會治安持續向好,嚴重犯罪持續下降,輕微犯罪占比逐年上升。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陳國慶介紹,2018年10月,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正式確立,適用率目前穩定保持在85%以上。這對促進刑事司法由“治罪”向“治理”轉化,推動我國國家治理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


      一是懲治犯罪更加及時有力。有利于司法機關及時查明犯罪事實,也有利于分化瓦解犯罪分子。二是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成效顯著。被告人認罪服法成為一種常態,當前一審后被告人上訴率為3.8%,低于其他刑事案件14.5個百分點。三是當事人權利得到更好保障。依法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獲得值班律師的法律幫助333.9萬人次,非羈押性強制措施適用比例不斷提高。四是公平正義得到又快又好實現。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輕罪案件辦案周期縮短,起訴后適用速裁程序、簡易程序審理的占到74.6%。


      近年來,通過檢察聽證的方式辦理疑難復雜案件,成為檢察機關貫徹全過程人民民主理念,解決人民群眾操心事、揪心事的重要舉措。陳國慶介紹,2020年以來,檢察機關累計對21.6萬余案件組織召開了聽證會。2021年,全國檢察機關聽證案件防范和化解矛盾的糾紛率達95.6%,許多長年沒有解決的案件得以順利辦結。


      市場監管執法護航民生


      執法是依法治國的重要環節,市場監管執法與群眾切身利益緊密相關。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國家反壟斷局局長甘霖表示,2018年機構改革后實現一支隊伍管執法,優化協同高效的改革紅利持續釋放。12315平臺數據顯示,2022年市場監管部門對舉報的平均辦結周期是10天,相比改革前的2018年辦結周期壓縮了70.6%,投訴調解成功率則提高了30%。


      甘霖介紹,疫情發生以來,市場監管部門加強重點領域監管執法,累計查獲問題口罩1.83億只,查辦哄抬價格案件1.59萬起,持續開展涉企收費治理,累計退還多收企業的費用320多億元。市場監管部門堅持執法為民,開展校園食品、農村食品整治和餐飲質量提升行動,保障“舌尖上的安全”;聚焦群眾身邊的“關鍵小事”,持續開展民生領域“鐵拳行動”,嚴厲打擊“神醫神藥”虛假廣告、翻新“黑氣瓶”等16類違法行為;嚴肅查處無底線營銷、劣質兒童玩具、配鏡計量違法等,呵護未成年人的安寧。


      “市場經濟越發展,公平競爭就越重要。”甘霖指出,十年來競爭監管尤其是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取得重要成效。依法查處壟斷案件794件,不正當競爭案件23.4萬件,審結經營者集中案3822件,及時預防和制止平臺經濟、醫藥、公用事業等領域的競爭違法行為;審查政策文件468萬件,糾正廢止排除限制競爭案件5.3萬件,有力促進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建設。(記者 靳昊)


      轉自:光明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多部重要條例起草或修訂:用法治規范政府決策

       6月9日,國務院法制辦在其官網公布《重大行政決策程序暫行條例(征求意見稿)》全文,從即日起至7月9日,正式就該條例向社會公眾征求意見。
      2017-06-29
    • 從2018年兩會看全面依法治國新實踐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吹響全面依法治國號角,黨的十九大為新時代民主法治建設指明方向。億萬人民滿懷期待,黨的十九大后的首次全國兩會,必將推動全面依法治國邁上新的征程、呈現新的氣象。
      2018-03-02
    • 聚焦兩高報告中的十大法治亮點

      9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舉行全體會議,聽取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和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報告透露的一系列法治亮點引人注目。
      2018-03-10
    • 確保機構改革在法治軌道上有序進行

      確保機構改革在法治軌道上有序進行

      國務院日前印發《關于國務院機構改革涉及行政法規規定的行政機關職責調整問題的決定》,司法部有關負責人6月6日對《決定》的出臺背景、主要內容等進行了詳細解讀。
      2018-06-07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