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系列“持續下降”的數據,顯示著十年來應急管理工作取得的成效——2021年生產安全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與2012年相比,分別下降56.8%和45.9%,事故總量連續10年實現持續下降。2013—2021年,全國年均因自然災害死亡失蹤人數、倒塌房屋數量、直接經濟損失占GDP比重,較2000—2012年均值分別下降87.2%、87.4%、61.7%。
“十年來,應急管理工作取得顯著成效。”8月30日,在中共中央宣傳部舉行的“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應急管理部副部長周學文介紹了新時代應急管理領域改革發展情況。
新體制新機制提升應急管理效能
2018年,在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中,黨中央決定組建應急管理部和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對我國應急管理體制進行系統性、整體性重構,推動我國應急管理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
“我國基本形成了統一指揮、專常兼備、反應靈敏、上下聯動的中國特色應急管理體制。”周學文表示,應急管理部門發揮綜合優勢和相關部門專業優勢,建立了風險聯合會商研判,防范救援救災一體化、扁平化應急指揮等工作機制,提升了應急管理效能。比如,2018年至2021年,全國自然災害年均死亡失蹤人數較前五年均值下降51.6%,新體制新機制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全面加強應急隊伍、指揮平臺、物資保障和信息化支撐等應急能力建設方面,周學文表示,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圍繞全災種、大應急加快轉型升級,新組建了水域、山岳、地震等專業隊伍3500余支,研發配備了一批先進技術裝備,提升了現代化綜合救援能力;基本建成國家應急指揮總部,全面建成部省市縣四級貫通的應急指揮信息網和自上而下的應急指揮平臺體系;搭建應急資源管理平臺,危化品重大危險源、煤礦等全面聯網監測,“大數據安全力”加速提升。
“應急管理部組建以來,累計組織應急會商997次,啟動應急響應330次,先后派出414個應急工作組,有力應對了一系列重大災害事故。”周學文說。
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改革成效顯現
周學文表示,在防災減災救災工作方面,防災的關口更靠前,減災的基礎更牢固,救災的機制更靈敏,落實“兩個堅持、三個轉變”成效明顯。
據周學文介紹,我國實施了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摸清災害風險的隱患和防災設施的底數,加快補齊防災減災工程體系短板,統籌實施地震易發區房屋設施的抗震加固、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地質災害避險移民搬遷等重點工程,自然災害防御能力明顯提升。
此外,防災減災救災科技、物資、裝備等投入力度逐步加大,支撐保障能力明顯加強。6個國家區域應急救援中心開工建設,全國“一盤棋”就近快速調配的布局基本形成;完成了近30億元中央應急物資增儲任務,應對大災峰值需求的物資保障能力進一步提升;無人機應急通信、大型排澇車、水底機器人等一批重型裝備陸續列裝,現代化技術裝備配備大幅提升。
據統計,從2018年到2021年,全國年均因災死亡失蹤人數、倒塌房屋數量、直接經濟損失占GDP的比重較改革前5年均值,分別下降了51.6%、73%和44%,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改革成效顯現。
重特大事故起數顯著下降
“遏制重特大事故,是應急管理部的一項重要任務。我們始終把遏制重特大事故當作安全生產工作的‘牛鼻子’來抓。”應急管理部副部長宋元明表示。
數據顯示,十年間,重特大事故的起數從2012年的59起,即平均每月5起,下降到2021年的17起,平均每月1.4起左右,下降幅度達71%。特別是2018年應急管理部成立以來,創造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重大事故的最長間隔周期29個月。今年以來,截至目前,發生重特大事故5起,比去年同期減少7起,下降58%。
針對容易導致群死群傷的重大隱患,應急管理部開展一系列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宋元明介紹,比如對危險化學品、礦山、消防、交通運輸、漁業船舶、工業園區開展了為期三年的專項整治行動。同時,對一些新情況、新業態導致的新風險及時研判,推動開展了經營性自建房、燃氣、電動自行車、電化學儲能、海上風電等領域的專項整治行動。
此外,我國安全生產的法治能力和水平不斷提升。十年來,兩次修改安全生產法,出臺刑法修正案(十一),不斷調整修改各行業的《重大隱患判定標準》,使法律法規更加嚴格更加精準。同時,加快應急管理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大力提升安全生產執法隊伍的權威性和專業性。
消防安全形勢保持穩中向好
這十年,各地區各部門積極推進消防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預防火災和減少火災危害,保護公民生命財產安全,維護公共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
應急管理部黨委委員、消防救援局局長瓊色表示,這十年,防范化解火災風險成效顯著。始終緊盯高層建筑、大型商業綜合體、石化企業等高風險領域,及時跟進電化學儲能、電動自行車、校外培訓等新興業態,國家層面先后掛牌督辦200余處重大和區域性火災隱患,各地共督促整改火災隱患8522萬余處。
此外,滅火救援實戰能力大幅提升。全國消防救援站從5256個增加到7969個,消防車從4.7萬輛增加到11.1萬輛,市政消火栓從105.8萬個增加到201.8萬個,森林航空消防力量覆蓋到21個省份,特別是組建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后,依法承擔防滅火和綜合救援的職責,有效應對處置了一系列重大災害事故。
“這十年,消防安全形勢保持穩中向好,尤其在防控亡人火災方面成效顯著。”瓊色表示。
據統計分析,亡3人以上10人以下的火災,由上個十年的年均87.7起減至71.1起,下降了18.9%。亡10人以上的火災,由上個十年的年均4.9起減至3起,下降了38.8%。(記者 姚亞奇)
轉自:光明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