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國家衛生健康委2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衛生健康領域不斷加強全民健康信息化服務體系建設,規范促進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推動“互聯網+醫療健康”便民惠民服務向縱深發展,持續優化創新、改善服務,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設成效顯著。
國家衛生健康委規劃司司長毛群安從制度規范的頂層設計基本形成、互聯互通的平臺基礎逐步夯實、疫情防控應急能力全面提升、便民服務應用成效不斷凸顯、網絡安全防護能力明顯增強等5個方面,全面總結了黨的十八大以來衛生健康信息化工作進展成效。他說,我國大力推進健康中國、數字中國兩大戰略融合落地,為支撐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國家出臺關于促進規范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與‘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意見,推動形成以信息化建設為基礎,以大數據發展和‘互聯網+’服務為引領的‘一體兩翼’發展格局。”毛群安說。
據介紹,國家級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基本建成,所有的省份、85%的市、69%的縣建立了區域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各地建立健全了全員人口信息、居民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歷和基礎資源等數據庫,全國7000多家二級以上公立醫院接入區域全民健康信息平臺,2200多家三級醫院初步實現院內醫療服務信息互通共享。
數字抗疫是疫情防控的亮點之一。毛群安介紹,我國發揮大數據在疫情防控、監測分析、病毒溯源、物資調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推進健康碼政策統一和標準一致,全國所有省份實現“一省一碼”,實現核酸檢測和新冠病毒疫苗接種信息全國共享,做好核酸檢測結果全國互認。搭建跨部門數據共享平臺,運用大數據追蹤風險人群,切實保障公眾有序出行。
“面對數字化變革帶來的機遇與挑戰,衛生健康行業將進一步推動數字健康新基建,培育服務新業態,提升發展新動能,積極構建數字健康戰略發展新格局。”毛群安說。(記者李恒、董瑞豐)
轉自:新華社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