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官方近日發布優化疫情防控的“新十條”措施。目前國內醫療服務保障能力如何?能否滿足民眾就醫需求?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新聞發布會,對此作出回應。
加強醫療資源準備 走好醫療服務“先手棋”
做好醫療資源準備是做好下一階段醫療服務工作的“先手棋”和“關鍵棋”。國家衛健委醫政司司長焦雅輝介紹稱,目前,全國重癥醫學床位總數是13.81萬張,接近10張/10萬人的水平,重癥醫學的醫師總數是8.05萬人,“可轉換ICU”儲備醫師10.6萬人,重癥專業的護士是22萬人,另有“可轉換ICU”護士是17.77萬人。
為了更好地滿足和適應下一階段醫療服務需求,官方印發文件,指導各地加強醫療資源準備和建設,包括二級以上醫院和具備條件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發熱門診要應設盡設,應開盡開;要以地市為單位,按照城市人口規模,把方艙醫院升級改造成亞定點醫院。
關于重癥資源,焦雅輝指出,要對三級醫療機構重癥資源擴容和改造,保證綜合ICU和可轉換ICU達到醫院床位總數的8%,并按照現在的床醫比和床護比,再額外擴充20%到30%的醫療力量作為重癥力量的補充。她強調,“所有這些擴容和改造工作,我們要求各地務必在12月底之前完成。”
優化就醫流程 所有醫療機構不能拒診核酸陽性患者
進一步優化疫情防控措施發布以后,官方及時印發通知,指導各地調整優化就醫流程,以降低醫院內交叉感染,保證就診患者及醫務人員的安全。“無論是住院區域還是門診區域,包括急診區域,都要設置核酸陽性區和核酸陰性區。”焦雅輝說。
醫院普通門診要出示48小時核酸檢測結果,根據結果分別進入相應診療區域;急診不能以核酸檢測結果來作為是否接診的先決條件,如果沒有陰性核酸證明,可在提供急救服務的同時,進行抗原或核酸檢測;另外,根據醫院條件,設置獨立樓棟或在每一樓層留出房間,作為收治核酸陽性患者的病房。
“通過這些流程的優化和調整,以往新冠陽性患者都是到定點醫院就診,接下來所有醫療機構,都要接診核酸陽性患者。”焦雅輝說,醫療機構根據病情、患者主訴來收治,患者根據病情需要選擇就診醫療機構。
優化中醫診療方案 做好中藥保供工作
中西醫結合、中西藥并用已經成為中國疫情防控的一大特點。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院長劉清泉表示,臨床實踐證明,中醫藥及中西結合救治能夠顯著改善新冠肺炎患者發熱、咽喉疼痛、咳嗽、乏力等癥狀,幫助縮短核酸轉陰時間。
新冠疫情防控三年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形成覆蓋干預、治療、康復的診療方案,有效降低了轉重率、病亡率和發病率,根據病毒變異新變化、感染人群新特點,先后推出7版中醫藥診療方案并納入國家方案中。
為了應對目前的疫情和疫情防控政策新變化,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政司司長賈忠武表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正在制定“居家中醫藥的防疫干預指引”,對大家服用藥物作出指導。同時,積極做好中藥保供工作,加強對治療新冠肺炎的中藥飲片和中成藥的生產加工、流通供應能力的監測,及時掌握市場的產量和存量,確保重點中藥品種的供應保障能力。(馬帥莎)
轉自:中國新聞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