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穩崗位增就業 筑牢民生之本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2-12-15





      “2022年全國人力資源市場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周活動”正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今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反復和多個超預期“黑天鵝”事件,我國就業形勢保持了總體穩定。但也要看到,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持續處于高位波動的態勢,就業的結構性矛盾突出。


      近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了突出抓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的工作要求。根據相關部門測算,2023屆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1158萬人,比上年增加82萬人,再創新高。這意味著2023年穩就業任務將更加艱巨,就業壓力不可小覷,需要持續破解就業難點,挖掘穩就業擴就業的潛力。


      穩就業打出政策“組合拳”


      1001萬人、2800億、超過1億個崗位信息……這些數字的背后是政策的不斷加力。


      就業是民生之本。今年以來,面對進一步加大的經濟下行壓力,人社部加快落地助力企業紓困解難、穩崗擴崗政策,進一步擴大政策覆蓋范圍。同時,進一步優化就業服務,加強創業扶持,扎實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抓好重點就業群體就業,打出了“組合拳”穩就業擴就業。


      最新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01萬人,就業形勢保持總體穩定;截至9月底,各類穩崗返還和留工補助共為企業減負超過2800億元;1~9月,就業補助資金支出727億;接續開展就業服務系列專項行動,發布各類崗位信息超過1億個。


      但也需要看到,今年以來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有所波動。前10個月,城鎮調查失業率均值為5.6%,一度突破6%,并有7個月月度值運行在5.5%及以上。進一步看,青年就業壓力上升更快。今年7月份,16~24歲的青年人調查失業率達到19.9%,雖然此后回落到10月份的17.9%,但要化解這一突出困難,仍需政策進一步發力。


      近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了突出抓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的工作要求。中國社科院副院長、學部委員高培勇認為,穩經濟的主要任務可以區分為三方面: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這三“穩”之間并非簡單的平行關系,其基礎和決定因素是穩就業。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所長曾湘泉表示,近年來,中小企業就業市場景氣指數變化較大,結構矛盾依然是就業市場的主要挑戰。


      明年還需加把勁


      大學生和農民工是兩大重點就業人群。近期召開的2023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網絡視頻會議信息顯示,2023屆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1158萬人,同比增加82萬人,又將創新高。


      曾湘泉表示,短期來看,我國就業結構矛盾主要表現為“就業難”和“招工難”并存。“就業難”是指青年(按國際勞工組織定義為16~24歲)失業率較高,特別是應屆高校畢業生表現得尤為明顯。青年失業率處于高位的同時,藍領就業市場“招工難”問題則依舊突出。制造業普工、技工,以及生活服務業的家政等普遍用工短缺。


      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吳帥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幫助企業和勞動者重拾信心是關鍵。明年穩就業工作可以從三方面著力,一是繼續做好紓困解難,幫助企業重新提振發展信心,穩住現有就業崗位;二是通過政策拉動、項目帶動、市場吸納等綜合發力,千方百計增加新就業機會;三是在做好勞動者權益保障的前提下,促進靈活就業形態健康發展。


      吳帥認為,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民營企業和中小微企業是吸納就業的主渠道,每一個主體背后都一個小群體的就業。歷經幾波疫情的沖擊,部分企業抗風險能力進一步減弱,建議明年要繼續給這些企業接上“呼吸機”,讓他們安全渡過“恢復期”。


      新職業有新空間


      前不久,《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2022年版)》正式發布,民宿管家、家庭教育指導師、研學旅行指導師、機器人工程技術人員等5批共74個新職業均納入大典當中。


      在這些新職業中,“互聯網+”的特征突出。據統計,目前我國以網約配送員、互聯網營銷師、在線學習服務師等為代表的新職業就業形態勞動者已近1億,且數量持續增加。證券時報記者從美團獲悉,近年來,累計約60萬建檔立卡貧困網約配送員(騎手)在美團實現了就業和增收。美團方面認為,隨著中國消費趨勢的變化,將持續創造更多相關就業崗位。


      京東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京東體系員工總數達到近50萬人,其中一線員工80%來自農村。京東物流在今年三季度為一線員工提供的福利開支達到112億元。平臺企業在促進中青年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改善就業質量、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多樣的物質生活需求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網約配送員、民宿管家、皮膚管理師等新職業的興起,展現了經濟發展的新動向,反映了人們的新需求。不斷涌現的新職業,正在成為就業的新方向、新指引。人社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將積極穩妥推行新職業技能水平的社會化評價,對評價認定合格的人員,由評價機構按照有關規定頒發證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李長安認為,做好新職業發布的后續工作,完善培訓、評價工作,有利于對新職業有興趣的大學生做好職業規劃,幫助年輕人順利就業。(江聃 郭博昊)


      轉自:證券時報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