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供家門口的優質服務和精細管理——完整社區 為民便民安民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04-11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基層治理和民生保障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是促進共同富裕、打造高品質生活的基礎性工程”,要求“健全城鄉社區治理體系,為人民群眾提供家門口的優質服務和精細管理”。


      社區雖小,卻連著千家萬戶。《關于開展完整社區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印發以來,各地積極建設安全健康、設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社區,努力做到居民有需求、社區有服務,全力改善人居環境。何為完整社區?包含哪些要點?當前進展如何?記者進行了采訪。


      以老年人和兒童適宜步行距離為服務半徑,配套完善養老、托育、綜合服務站等基本公共服務設施


      趁著周末,上海市靜安區臨汾路街道陽曲路391弄居民朱慧莉,走進家附近的“數字小屋”,一趟辦成幾件事——打印孫子的作業、繳納水電費、更換《門急診就醫記錄冊》。24小時不打烊的“數字小屋”,由15平方米閑置空間改造而來,集納了“一網通辦”自助機、公用事業費一體繳費機、AI診所、數字圖書館、共享打印機等便民設施。


      將服務和資源延伸至居民家門口,“數字小屋”是完整社區的一個縮影:在適宜步行范圍內,具有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健全的便民商業服務設施、完備的市政配套基礎設施、充足的公共活動空間、全覆蓋的物業管理和健全的社區管理機制,且居民歸屬感、認同感較強的社區。


      “我國城市發展從大規模增量建設轉為存量提質改造和增量結構調整并重,進入城市更新的重要時期。推進完整社區建設,對于提高人民生活品質、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住建部建筑節能與科技司相關負責人介紹,社區居民特別是老年人和兒童大部分時間在社區度過,通過建設完整社區,以老年人和兒童適宜步行距離為服務半徑,配套完善養老、托育、綜合服務站等基本公共服務設施,有助于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建設完整社區,也是完善城市功能結構、夯實基層治理基礎的有效途徑。“城市是一個有機生命體,社區就像其中的細胞。”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城市設計研究分院院長陳振羽說,構建規模適宜、功能完善的社區“細胞”,能從根本上解決“城市病”,讓城市有機體更好地“新陳代謝”,進而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


      重點在于完善社區服務設施、打造宜居生活環境、推進智能化服務、健全社區治理機制四方面


      完整社區建設既包括硬件設施完善也包括軟件服務優化,內涵豐富。住建部建筑節能與科技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完整社區建設試點工作自去年10月開始推進,重點圍繞完善社區服務設施、打造宜居生活環境、推進智能化服務、健全社區治理機制四方面展開。


      配套設施更完善。根據《通知》,要規劃建設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幼兒園、托兒所、老年服務站、社區衛生服務站;配建便利店、菜店、食堂、家政服務網點等便民商業服務設施。在靜安區江寧路街道,黨群服務中心、為老服務中心等社區公共服務綜合體中,嵌入了標準化“寶寶屋”,提供“臨時托育”“計時托育”等服務。據住建部數據,2022年,全國設市城市新建居住區達標配建養老服務設施的比例由2018年的31.2%提高至84.9%;各地結合老舊小區改造共加裝電梯1.82萬部,增設停車位約100萬個、電動汽車充電樁4.8萬個,增設養老托育等各類社區服務設施1.5萬個。


      服務手段更智能。開展完整社區建設試點工作,要重點推進智慧物業管理服務平臺與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智能家庭終端互聯互通和融合應用,整合家政保潔、養老托育等社區到家服務,鏈接社區周邊生活性服務業資源,建設便民惠民智慧生活服務圈。2022年11月,江蘇省南京市上線完整社區智慧平臺——“街坊”小程序,涵蓋便民15分鐘、報事報修、街坊活動、優惠精選等多個模塊,“手機一點、服務到家”,市民就能便捷享受一站式生活解決方案。


      治理機制更健全。完善的社區治理機制是構建社區環境體系、服務體系的重要保障。建立健全黨組織領導的社區協商機制、搭建溝通議事平臺、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等,是試點工作的重要內容。一堵橫在兩個小區間的圍墻,曾讓近70歲的朱慧莉頗為煩惱:“出門看病、買菜要多繞10分鐘路,年齡大了有點受不了。”“各個樓組網格黨支部書記牽頭征詢、匯總居民意見,居民全部簽字同意后,拆除工作順利動工。”上海臨汾路380弄居民區黨總支書記俞燁說,居民和街道、居委會之間形成信任關系,讓社區治理更高效。


      以城市體檢結果為基礎,摸家底、明短板、建標準、構體系,因地制宜,發揮好試點先行、示范帶動作用


      下一步,如何持續提升社區建設質量、服務水平和管理能力?


      摸家底、明短板,找準“發力點”。2018年以來,住建部持續開展城市體檢工作,“完整社區覆蓋率”“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覆蓋率”“社區托育服務設施覆蓋率”“社區便民商業服務設施覆蓋率”等納入體檢指標體系。住建部建筑節能與科技司相關負責人說,要以城市體檢結果為基礎,找出群眾反映強烈的難點、堵點、痛點問題,有針對性地補齊設施和服務短板。


      建標準、構體系,夯實“支撐點”。“山城”重慶地形復雜,大多數老舊社區“擠、窄、陡”,缺乏活動空間。對此,重慶編制了建設示范圖集,將社區活動場地分為“門前樓下、小區集中、社區集中”3種類型,收集國內外優秀案例,為社區建設提供指導。結合全國60多個城市、200個老舊小區的調研情況,住建部專門發布完整社區建設指南,指導各地統籌推進建設工作。


      “開展完整社區建設,最需要聚焦的是為民、便民、安民。”陳振羽建議,各地要因地制宜探索建設方法、創新建設模式。一方面,新建社區可以統籌布局、綜合配建各類社區服務設施,既有社區則可以通過置換、改造等方式補齊設施短板;另一方面,結合不同城市的特點,探索差異化發展路徑。“從好房子到好小區,從好小區到好社區,從好社區到好城區,隨著完整社區的建設推進,群眾在城市的生活將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陳振羽說。


      據介紹,住建部下一步將總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發揮好試點先行、示范帶動作用,提升完整社區覆蓋率;指導各地扎實有序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配建居民最需要的醫療衛生、養老托育、文化體育等社區服務設施;深入推進物業服務企業發展線上線下生活服務,為居民提供定制化產品和個性化服務;指導各地探索建立城市管理進社區工作機制,促進城市管理服務下沉,著力推動完整社區建設。(記者 丁怡婷、黃曉慧)


      轉自:人民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我國將大力推進農村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建設

      我國將大力推進農村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建設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的指導意見》,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2019-06-26
    • 兩部委聯合發文:社區疫情防控不得“一封了之”

      記者16日從民政部獲悉,民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近日聯合印發《新冠肺炎疫情社區防控與服務工作精準化精細化指導方案》,強調不得采取對社區管理“一封了之”、對居民出行“一禁了之”、對外來人口“一拒了之”等簡單化防控手段。
      2020-04-18
    • 推動資源下沉,優先發展養老、托育等——讓社區服務更有溫度

      推動資源下沉,優先發展養老、托育等——讓社區服務更有溫度

      我國城市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已實現全覆蓋,農村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覆蓋率達到65.7%。“十三五”末,全國社區工作者達433.8萬人,社會工作專業人才157.3萬,“互聯網+社區政務服務”“互聯網+社區商業服務”加速推進。
      2022-02-11
    • 各地改善硬件設施 提高社區養老水平

      各地改善硬件設施 提高社區養老水平

      為提升社區養老服務水平,各地開展了各種有力的舉措:通過新建、改造、整合資源等方式,增加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設施供給;為老年人提供政府購買養老服務,服務范圍覆蓋理療、跑腿代辦等方方面面
      2022-10-25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