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發改委網站消息,2022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發展改革委《關于在重點工程項目中大力實施以工代賑促進當地群眾就業增收的工作方案》以來,各地區各部門迅速落實,在重點工程和中小型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推廣以工代賑方式,據各地統計匯總,全年吸納當地脫貧人口和其他農村低收入群眾務工就業近280萬人,人均增收超過1萬元,有效拓寬農村脫貧人口等重點群體就業增收渠道。
國家重大工程項目實施以工代賑吸納20.7萬當地低收入群眾就業,人均增收超過1萬元。22個省份在45個國家重大工程項目中實施了以工代賑,涵蓋水利、交通、林草、能源、生態環境等建設領域,吸納當地群眾務工就業20.7萬人,人均增收1.4萬元。
國家重點工程投資專項實施以工代賑吸納84.5萬當地群眾就業。23個省份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明確的2022年度適用以工代賑的國家重點工程投資專項為基礎,積極挖掘適用以工代賑的建設任務和用工環節,已吸納脫貧群眾務工就業84.5萬人,人均增收1.2萬元。
1450個省級重點工程項目采取以工代賑方式實施,吸納帶動65萬當地群眾就業。各地圍繞適合人工作業、勞動密集型的建設任務和用工環節,積極推動在建的省級重點工程項目實施以工代賑。2022年,1450個省級重點工程項目實施了以工代賑,吸納當地群眾務工就業65萬人,人均增收1.36萬元。
各地采取以工代賑方式實施農村中小型基礎設施項目2.3萬個,帶動超100萬群眾就近就業。2022年,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交通、水利、農業農村、文化旅游、林草等部門,指導各地在中小型農業農村基礎設施領域廣泛采取以工代賑方式實施,進一步放大“賑”的效果。截至2022年底,各地采取以工代賑方式共實施了2.3萬個中小型農業農村基礎設施項目,帶動超109萬農村低收入群眾實現就地就近就業,人均增收近1萬元。
轉自:中國經濟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