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媒關注:中國經濟向好釋放積極信號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09-26





      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7%,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2%,服務零售額同比增長19.4%……日前,國家統計局發布前8個月中國經濟數據。一系列主要經濟指標均出現超預期增長,引發外媒關注。在世界經濟下行壓力猶存、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的背景下,中國經濟企穩回升,在持續恢復中展現強大韌性與強勁活力,向全球釋放積極信號。


      “積極因素累積增多”


      在前8個月的中國宏觀經濟數據中,8月的數據尤為亮眼。


      路透社報道稱,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8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加4.5%,較7月的3.7%有所加快,超出路透分析師預估的3.9%。這一增長速度創4月以來最快。衡量消費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月同比增長4.6%,增長速度是5月以來最快。上述兩項數據也超過了《華爾街日報》分析師4.1%、3.45%的增長預估。


      據埃菲社報道, 8月,中國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出現較大增幅。分三大門類看,采礦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3%,制造業增長5.4%,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0.2%。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還強調了一些特定產品的表現,如太陽能電池、服務機器人、光電子器件產品產量同比分別增長77.8%、73.7%、29.9%。此外,就業形勢總體穩定,8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2%,比上月下降0.1個百分點。


      新加坡《聯合早報》刊文稱,中國經濟正階段性企穩。中國8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由負轉正。中國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8月份全國CPI同比上漲0.1%,扭轉7月份同比下跌的勢頭,環比上漲0.3%。報道引用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凌暉的話稱,總的來看,8月主要宏觀經濟指標邊際改善,國民經濟恢復向好,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積極因素累積增多。


      “中國消費通脹回歸,經濟壓力得到緩解”,美國《華爾街日報》以此為題刊文稱,對中國政府來說,8月主要經濟指標恢復增長趨勢是個可喜跡象。


      綜合路透社、英國《金融時報》、《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等媒體報道,在中國8月經濟數據呈現出經濟企穩跡象后,摩根大通公司和澳新銀行9月15日上調了對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23年經濟增長率的預測。這兩家機構將各自對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預測提高了20個基點,分別達到5%和5.1%。摩根大通公司說,零售額的顯著復蘇和服務活動的增加是最大的意外。摩根大通公司經濟學家朱海斌說,8月中旬以來公布的政府穩增長政策是漸進式的,但涉及面很廣,很可能會在未來幾個月內助力實體經濟。


      “政策措施成效正逐步顯現”


      彭博社報道稱,8月暑期出游熱潮以及中國政府更大規模的刺激政策提振了消費支出和工廠產出,使得中國經濟在8月出現回升,更多經濟企穩的新跡象開始出現。“中國政府近段時間加強了促經濟增長措施,公布了刺激更多家居用品支出的計劃,加快發行債券為基礎設施項目提供資金,并放松對大城市購房的限制”。


      據韓聯社報道,韓國銀行(央行)調查局中國經濟組發布報告指出,近期主要經濟指標顯示,中國經濟走勢基本符合預期,中國內需在服務消費和基建投資的帶動下呈現恢復勢頭。


      “有理由相信,中國經濟會很快恢復元氣。”《日本時報》網站刊文指出,中國的增長模式正在發生根本性變化。近年來,中國政府采取了內外并重的雙循環模式。這種模式將使中國經濟更具韌性,更不容易受到外部沖擊。此外,隨著中國現代化建設的加速推進以及居民收入的增加,更多中國勞動者成為商品和服務的消費者。


      中國駐美國大使謝鋒日前在《華盛頓郵報》撰文表示,疫后經濟復蘇是一個波浪式發展、曲折式前進的過程。近期,中方出臺了恢復和擴大消費、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加大吸引外商投資力度等一系列舉措。“我們的一項重點工作是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包括采取措施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有關政策措施成效正逐步顯現”。


      此外,中國不斷加大吸引外資力度,推動經濟復蘇。據路透社報道,9月18日,中國央行和外匯監管機構與外資金融機構和外資企業舉行了座談會。摩根大通銀行、匯豐銀行、德意志銀行、法國巴黎銀行、瑞銀證券、三菱日聯銀行、特斯拉、巴斯夫、托克、施耐德等外資金融機構和外資企業參加座談會。這表明中國政策制定者為重振外貿和吸引外資作出了新的努力。報道稱,為了吸引更多外資,中國國務院8月發布了關于優化外商投資環境的意見,提出健全外商投資權益保護機制,強化知識產權行政保護。


      英國《金融時報》刊文稱,中國經濟復蘇的部分動力來源于中國的科技實力。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今年早些時候的一項研究顯示,從人工智能到機器人的44個科技領域中,中國在37個領域處于世界領先水平。


      尼日利亞《衛報》近日刊發巴基斯坦學者、時政評論員伊姆蘭·哈立德的署名評論文章稱,經驗豐富的經濟學家和分析人士們均對中國經濟的總體軌跡持樂觀預期,認為中國能夠實現2023年全年5%左右的經濟增長目標。在全球經濟面臨困境的當下,中國政府積極直面挑戰,采取了一系列及時切實的應對措施,為全球經濟復蘇貢獻力量。


      “下一個中國,還在中國”


      9月6日,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第200萬輛整車從生產線上駛出。相比第一個100萬輛用了兩年多時間,第二個100萬輛僅用不到13個月。這座標志性外資汽車工廠用實際行動,為中國經濟穩定運行投出“信任票”。


      中國依然是外商投資的熱土。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發布的《2023世界投資報告》顯示,在全球外國直接投資總額大幅下降的背景下,2022年中國吸引外國直接投資額增加5%,刷新歷史紀錄。今年以來,特斯拉、摩根大通、蘋果、高通等一批批跨國公司高管來華考察投資環境、對接發展戰略、洽談合作項目。


      “我們對于中國長期發展前景充滿信心,愿加大在華投資。”德國梅賽德斯—奔馳集團股份公司董事會主席康林松說,中國依然是梅賽德斯—奔馳最大單一市場,多個核心業務領域實現高質量增長。中國馬來西亞商會會長羅維堅說,中國優化營商環境政策的出臺增強了跨國公司在中國長期經營的信心。


      近幾個月,國際機構接連上調中國經濟增長預期。二季度以來,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聯合國、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等多家國際機構相繼上調中國經濟增長預期。盡管出現短期波動,但這些國際機構無不看到中國經濟展現出的強大韌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格奧爾基耶娃說,基金組織高度評價中方為實現全球經濟增長發揮的強有力引領作用。世界貿易組織總干事伊維拉說:“我們都期待看到中國經濟復蘇,來繼續推動全球增長。”


      《日本時報》網站報道稱,近年來,中國政府積極推動就業、穩定經濟、管理金融風險、支持技術創新并鼓勵綠色和包容性增長。市場預期中國將出臺更多政策支持實現發展目標。這顯然關系到世界其他國家的利益。報道強調,中國能否成功應對未來挑戰,可能是決定全球復蘇或衰退的關鍵所在。


      “對全球經濟來說,中國相關經濟數據是充滿希望的信號。”《華爾街日報》刊文稱,今年,全球經濟的增長將依賴中國消費者推動。


      “下一個中國,還在中國。”9月初,在2023年外灘大會上,麥肯錫中國區主席倪以理這樣闡述他對中國未來的洞察。(記者 賈平凡)


      轉自:人民日報海外版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李克強:中國經濟會持續保持中高速增長

      李克強表示,希望大家能夠客觀地看待中國經濟的走勢。中國經濟會持續保持中高速增長,因為中國有13億人口,我們有巨大的市場潛力和社會的創造力。
      2017-06-27
    • 李克強:中國經濟向好給世界帶來更多機遇

      新一輪工業革命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孕育興起,為各國經濟增長提供了強勁動力,也帶來更多平等參與的機會,有利于實現包容性增長,增強社會公平性和發展普惠性。
      2017-06-28
    • 國際社會緣何頻頻點贊中國經濟

      國際社會緣何頻頻點贊中國經濟

      進入10月以來,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MF )先后調升對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期,兩大機構的負責人在不同場合對中國成就和中國經驗表示高度贊許。
      2017-10-16
    • 國際機構:中國經濟穩速增質帶來巨大投資機遇

      國際機構:中國經濟穩速增質帶來巨大投資機遇

      近來,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開幕會上所做的報告引發了全球投資機構熱議。在最新三季度宏觀經濟數據公布之后,多家知名國際機構認為,中國經濟已經進入了穩速增質新階段,為全球投資者帶來了巨大投資機遇。
      2017-10-24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