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10元到380元,增長的醫保繳費為群眾帶來了什么?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4-03-26





      近期,我國大部分地區城鄉居民醫保集中繳費陸續結束。國家醫保局25日針對醫保繳費相關熱點進行回應。


      從2003年“新農合”建立時10元/人的繳費標準,到目前380元/人的居民醫保繳費標準,增長的370元醫保繳費是否合理?為人民群眾帶來了什么?


      納入新藥 醫療保障持續“擴圍”


      針對從10元到380元的繳費增長,國家醫保局有關司負責人表示,醫保籌資標準上漲的背后,是醫保服務水平更大幅度的提高。


      2003年“新農合”建立初期僅300余種藥品能報銷,如今3088種藥品進醫保;不少腫瘤、罕見病實現醫保用藥“零突破”,分別達到74種、80余種……近年來,更多患者能夠買得到藥、吃得起藥。


      轉甲狀腺素蛋白淀粉樣變患者就是受益群體之一,他們也被稱為“淀粉人”,雖然用于治療的藥物氯苯唑酸2020年在國內上市,每盒價格卻達到6萬元,讓不少患者望而卻步。


      “2021年氯苯唑酸談判成功,現在患者用藥月花費不到3000元。”北京協和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田莊介紹,這兩年許多新藥、好藥進醫保的速度加快,在國內上市后不久就可以按規定納入醫保目錄,給患者帶來福音。


      2024年初,最新版醫保藥品目錄落地,包括腫瘤用藥、慢性病用藥、罕見病用藥等126種新藥進入醫保。


      國家醫保局有關司負責人介紹,目前,我國醫保藥品目錄內包含的藥品已覆蓋公立醫療機構用藥金額90%以上的品種。僅2023年協議期內談判藥疊加降價和醫保報銷,已為患者減負超2000億元。


      隨著醫療保障持續“擴圍”,現代醫學檢查診療技術也更加可及,無痛手術、微創手術等診療技術日益普及,并納入醫保報銷范圍。


      國家醫保局有關司負責人介紹,正是由于不斷完善的醫保制度,全國居民就醫需求快速釋放,健康水平顯著提升。


      據統計,2003年至2022年,我國醫療衛生機構總診療人次數從20.96億人次增長至84.2億人次;與此同時,個人衛生支出占全國衛生總費用的比重卻從2003年的55.8%下降至2022年的27.0%。


      這位負責人表示,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群眾醫療需求提升、醫療消費水平提高,需要加強醫保基金籌集,為群眾提供穩定可持續的保障。


      減輕自付 醫保報銷比例“水漲船高”


      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最新發布的《2022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2022年全國醫療衛生機構門診總診療84.2億人次,平均每人到醫療衛生機構就診6次,全國醫療衛生機構入院2.47億人次,次均住院費用10860.6元。


      居民生病、生大病的概率不可避免,疾病仍給不少患者帶來一定的經濟負擔。


      國家醫保局有關司負責人介紹,2003年“新農合”制度建立之初,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普遍為30%至40%,群眾自付比例較高,就醫負擔重。


      目前,居民醫保的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為70%左右。2022年三級、二級、一級及以下醫療機構住院費用醫保報銷比例分別為63.7%、71.9%、80.1%。


      近年來,不斷完善門診保障措施、增強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保障功能、合理提高居民醫保生育醫療費用待遇等舉措落地,進一步減輕群眾自付負擔。


      如高血壓、糖尿病“兩病”門診用藥保障機制從無到有,持續優化,已為約1.8億城鄉居民“兩病”患者減輕用藥負擔799億元。


      為了支撐醫保服務能力提升,國家在對居民個人每年參保繳費標準進行調整的同時,財政對居民參保的補助同步上調。


      2003年至2023年,國家財政對居民參保的補助從不低于10元/人增長到不低于640元/人,對于低保戶等困難人員,財政會給予全額或部分補助。


      國家醫保局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城鄉居民醫保個人繳費總額3497億元,財政為居民繳費補助6977.59億元。居民醫保基金全年支出10423億元,遠高于居民個人繳費總金額。


      作為居民醫保的重要補充,財政補助和個人繳費共同搭建了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基金池,增強風險抵御能力。


      醫保小事“不小” 服務迭代升級


      全國近10萬家定點醫療機構享受跨省住院費用直接結算服務、醫保電子憑證用戶超10億人、各地結合實際推出132項醫保領域便民措施……近年來,醫保小事卻“不小”,一系列醫保便民、利民服務不斷迭代升級。


      以跨省異地就醫為例,2003年,參加“新農合”的群眾只有在本縣(區)醫院就診才能方便報銷,去異地就醫報銷比例小,而且不能直接結算。


      如今,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在全國范圍內推廣,全國近10萬家定點醫療機構開展了跨省住院費用直接結算服務。


      數據顯示,2023年跨省異地就醫聯網醫藥機構達到55萬家、惠及群眾就醫1.3億人次、減少群眾墊付1536.7億元。


      “從醫保保障范圍擴大、醫保待遇提高、醫保服務優化等方面來看,城鄉居民醫保的性價比是比較高的。”中國社科院公共經濟學研究室主任王震說。


      國家醫保局表示,參加醫保“患病時有保障,無病時利他人”,應該是每個群眾面對疾病風險不確定性時的理性選擇。


      今年全國醫療保障工作會議提出,要研究健全參保長效激勵約束機制,用制度保證連續繳費的群眾受益,保障全民參保。(記者彭韻佳、徐鵬航)


      轉自:新華社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