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為5.2%,比一季度下降0.1個百分點,就業形勢總體穩定。數據背后是政策端、企業端和求職者形成的共同合力。各地利用政策“組合拳”強化特色產業、積極拓崗,提升補貼額度、助力就業創業;不少求職者也積極進取,一些年輕人還通過創業帶動了就業。一起來看看他們的故事。
這里是河北秦皇島市區內的一條美食文化街,眼下正是旅游旺季,一到下午四五點鐘,不少攤位就會被游客圍得水泄不通。街區負責人郭凱告訴記者,五年前,這條街建立之初,就是為了解決沿街擺攤商戶的經營、就業等問題。如今,這條全長近1000米的美食街入駐商戶已經超過了300家,帶動相關就業崗位上萬個。今年,這里更是迎來了不少年輕的就業、創業者。
與以往的美食街不同,這里配備完善的排水、電力、排油煙凈化系統,60多名保潔人員全天在崗。干凈時尚的環境、巨大的人流量,讓很多創業者看到了商機,旅游管理專業畢業的張美心就在這里開了一家旅游文創用品店。
憑借“創意”吸引游客的還有“95后”的創業者楊婷婷。兩年前,她和男朋友到這里開了一家美食店,新研發的“小腳章魚燒”成為了這個夏天這條美食文化街的爆品。
年輕創業者的小巧思也反哺了當地的文游市場。文旅市場蓬勃發展成為了吸納就業的“蓄水池”,新消費市場興起也給年輕人帶來了新的就業機會。在北京的一家潮玩設計工作室,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今年,隨著潮玩消費勢頭越來越猛,行業用人需求也越來越大。
今年,北京多家文化創意產業園區通過大力打造文化消費場景、扶持新銳創意企業,讓不少年輕人找到了愛好和事業的平衡點。隨著相關領域消費持續升溫,今年二季度,北京市文創產業月平均薪酬中位值也達到10664元/月。
除了積極培育就業、創業沃土,多地還通過政策“組合拳”幫助就業、創業者輕裝上陣。24歲的楊五一在大學二年級的時候就與幾名同學組建了一個視頻制作工作室,在學校創業園和當地人社部門的幫扶下,楊五一慢慢將業務范圍從校園拓展到了社會,積累了一定的客戶后,楊五一決定將工作室正式注冊為公司。楊五一告訴記者,在校期間,學校創業園是免租金的,畢業后還能享受一半的租金減免,創業這幾年光房租就省了10多萬元。
今年,我國高校畢業生規模再創新高,面對依然存在的就業總量壓力和復雜嚴峻的外部發展環境,多方聯手織就了一張“穩就業”的保障網。面向重點產業,中央財政下撥了667億元就業補助資金,支持地方穩崗擴崗;面向企業,各地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費率,僅今年一季度就為企業減少成本456億元;面向求職者,“春風行動”等專項招聘活動不間斷,發布崗位均超千萬個;高校“訪企拓崗”成效顯著,拓展就業崗位超470萬個。就業政策差異化精準施措,為不同類型企業紓困賦能,激活了不同群體的就業創業潛力,讓就業市場供需匹配更高效,各領域用工更均衡,最終實現就業質量與規模雙提升。
轉自:央視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