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我國學前教育發展史上的里程碑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8-13





      學前教育是終身學習的起點,關系到億萬兒童健康成長。為健全學前教育政策保障體系,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的意見》(簡稱《意見》)。免費學前教育惠及哪些群體?補助資金從哪兒來?免費后幼兒園辦園質量如何保障?國務院新聞辦日前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財政部和教育部有關負責人作出回應。


      公辦民辦皆惠及


      《意見》明確,從2025年秋季學期起,免除公辦幼兒園學前一年在園兒童的保育教育費;對教育部門批準設立的民辦幼兒園學前一年在園兒童,參照當地同類型公辦幼兒園免除水平,相應減免保育教育費。


      “學前一年就是通常所說的幼兒園大班。”財政部副部長郭婷婷說,此次政策覆蓋所有幼兒園大班適齡兒童,既包括公辦幼兒園,也包括民辦幼兒園;既包括城市幼兒園,也包括鄉村幼兒園,預計今年秋季學期將惠及約1200萬人。


      根據《意見》,免保育教育費標準按照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教育、價格主管部門批準的公辦幼兒園保育教育費收費標準(不含伙食費、住宿費、雜費等)執行。對于在教育部門批準設立的民辦園就讀的適齡兒童,參照民辦園所在地同類型公辦園免除水平,相應減免保育教育費。


      “也就是說,對公辦幼兒園保育教育費原來收多少,現在就免多少,全額免。對于在教育部門批準設立的民辦園就讀的適齡兒童,參照民辦園所在地同類型公辦園免除水平,相應減免保育教育費。”郭婷婷說,“比如,某個民辦園的保育教育費收費標準是每個月每人800元,所在地同類型的公辦園收費標準是500元,這個政策實施之后,在公辦園就讀的大班兒童就不用再交了,500元全部免除;在民辦園就讀的大班兒童,也是相應按照500元的標準免除,只要交差額部分,也就是300元。”


      此前,一些地方已經結合實際探索,自行開展了免保育教育費政策,甚至實施了更有力度、更長年限的免費政策。對此,《意見》明確,各省已經實施的免保育教育費政策范圍超出學前一年的,可以繼續執行,超出部分所需資金也繼續由地方承擔,這樣有利于地方因地制宜做好政策銜接。


      補助資金撥到位


      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是以政府投入的“加法”,來實現家庭教育支出的“減法”。


      根據今年6月1日起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學前教育法》,我國學前教育實行以政府投入為主、家庭合理負擔、多渠道籌措經費的投入機制,家庭需要承擔保育教育費、伙食費等,其中保育教育費占家庭學前教育總支出的比例比較高。而免除保育教育費后,家庭的教育支出將有效降低。經測算,僅今年秋季一個學期,全國財政將增加支出大約200億元,相應減少家庭支出200億元。


      對因免保育教育費導致幼兒園收入減少的部分,《意見》明確,由財政對幼兒園予以補助,所需資金由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共同承擔。財政部科教和文化司司長許留慶介紹,其中,中央財政對西部、中部和東部地區分別按照80%、60%、50%的比例分擔。下一步,財政部將會同教育部指導各省級財政、教育部門統籌安排好中央補助資金和地方應承擔的資金,及時足額將財政補助資金撥付到幼兒園。


      現在距離秋季開學只有一個月時間,許留慶表示,財政部將盡快下達中央補助資金,指導地方抓緊制定細化工作措施,督導地方落實免保育教育費補助資金,并加強長效資金監督管理。


      近年來,財政部會同教育部等部門堅持學前教育以政府投入為主,家庭合理負擔,多渠道籌措經費的原則,不斷完善政策措施,加大投入力度。


      國家財政性學前教育經費2013年為862億元,到2023年增長到3150億元,年均增長13.8%。“這個增速還是很快的。”郭婷婷表示,“可以說學前教育投入機制的建立健全,為構建起覆蓋城鄉、普及普惠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提供了有力支撐。”


      許留慶補充說,從支持力度看,2013—2024年,中央財政累計安排學前教育轉移支付資金達到2209億元,帶動各方不斷加大投入力度,與2013年相比,國家財政性學前教育經費增長了3倍多。


      補助資金花在哪里?許留慶介紹,中央財政轉移支付資金主要用于4個方向,分別是支持地方擴大普惠資源供給、健全普惠經費投入機制、鞏固幼兒資助制度、提高保育教育質量。地方財政相關資金主要用于落實學前教育生均撥款制度,保障幼兒園正常運轉。


      財政投入效果如何?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學前教育三年毛入園率達到92%,比2012年提高了20多個百分點,達到世界高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各省結合實際統籌安排中央補助資金和自有財力,支持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通過各級政府的共同努力,學前教育資源持續增加、普及水平大幅提高,‘入園難’問題得到有效緩解。”許留慶說。


      保障力度不降低


      當前,教育部正督促各地出臺具體實施方案,倒排工期推進政策落地,確保在8月底前完成相關準備工作,讓大班兒童在今年秋季學期開學時就能享受到政策紅利。


      很多家長關心,“免費”政策實施后,幼兒園質量如何保障?對此,教育部財務司司長劉玉光表示,政策實施后,教育部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學前教育法》和《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會同財政部等相關部門,持續健全協調機制、規范辦園行為、提高保教質量、壓實監管責任、強化督導評估。通過這些舉措,加強幼兒園監督管理、提升辦園質量,推動學前教育從“幼有所育”向“幼有優育”邁進。


      《意見》還提到,在國家統一實施的免保育教育費政策基礎上,鼓勵各省份結合實際,進一步鞏固落實家庭經濟困難兒童、孤兒和殘疾兒童等群體資助政策,做好兜底保障。


      在這方面,從2011年起,我國已逐步建立了以政府資助為主、幼兒園和社會資助為輔的學前教育資助體系,各地政策因地制宜、各具特色。


      “財政部、教育部兩部門在研究設計免保育教育費政策時,充分考慮了與現行資助政策的銜接問題。”劉玉光說,確保受益群體不縮水、惠民政策不打折、保障力度不降低。


      更多孩子將受益


      從實際情況看,我國的學前教育辦園體制多樣,情況比較復雜,且學齡人口處于快速變化階段。


      此次《意見》明確從幼兒園大班開始的免保育教育費政策,是財政部會同教育部經過深入研究論證后出臺的,主要遵循了強化普及普惠、穩妥有序推進、加大政府投入、經費合理分擔4個原則。后續,財政部和教育部還將統籌考慮學齡人口變化、財力狀況等因素,研究適時完善免費學前教育政策,讓更多孩子受益。


      “可以說,這是我國學前教育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郭婷婷表示,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是貫徹落實以人為本、投資于人的具體實踐,是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政策體系的關鍵環節,對于提高基本公共教育服務水平、促進教育公平、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近期,包括育兒補貼、免保育教育費在內的一系列政策連續推出,不斷減輕家庭的生育、養育和教育成本。郭婷婷指出,這一系列舉措相互銜接、層層遞進、不斷完善,是國家根據人口發展變化形勢精準施策的具體體現,也是貫徹落實以人為本、投資于人的具體實踐。(記者 陳靜文)


      轉自:人民日報海外版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