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三五”就業規劃著力培育新增長點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作者:呂途    時間:2017-02-17





      國務院于日前印發了《“十三五”促進就業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并提出目標,到2020年,實現就業規模穩步擴大,就業質量進一步提升,城鎮新增就業共計5000萬人以上,全國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5%以內;創業環境顯著改善,帶動就業能力持續增強;人力資源結構不斷優化,勞動者就業創業能力明顯提高。


      而針對超5000萬人次的新增城鎮就業如何實現,規劃提出,要堅持就業優先戰略,既要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新動能培育帶動就業,也要保護和改造提升能帶動就業的傳統動能,引導勞動密集型企業向中西部和東北地區轉移,大力發展制造業和服務業,通過創造多樣化需求帶動就業,在新舊動能接續轉換中促進就業。


      尋找新的就業增長點


      大力發展制造業和服務業,通過創造多樣化需求帶動就業,在新舊動能接續轉換中促進就業。


      就業增長與經濟增長是緊密相關的,在經濟增速放緩、結構調整深入推進的雙重壓力下,“十三五”期間國家繼續在就業目標上加碼,既顯示了國家對民生的重視,也顯示了國家通過增強經濟發展創造就業崗位能力的自信。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經濟發展最基本的支撐。“十二五”以來,在不斷創新的宏觀調控思路與方式下,就業規模不斷擴大、結構持續優化,創業帶動就業能力顯著增強,就業質量得到了進一步提升。而今,國際經濟形勢依然復雜多變,且我國發展正處于重要的戰略機遇期,促進就業工作挑戰與機遇并存。


      有學者指出,“十三五”時期就業局勢的總體穩定具有一定的現實基礎:商事制度、簡政放權等改革所帶來的紅利持續釋放,為促進就業奠定了更加堅實的物質基礎;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孕育了巨大發展潛力,新興產業、新興業態吸納就業能力不斷增強,進一步拓展了就業增長空間;“雙創”蓬勃發展,新技術、新業態不斷涌現,催生了更多新的就業增長點;日趨完善的就業政策措施職業培訓和公共就業服務體系的不斷加強和健全,對就業的拉動能力也隨之增強。


      規劃在培育就業增長點上提出了四個方向:大力發展新興產業新興業態,不斷拓展新興就業領域;積極發展吸納就業能力強的產業和企業,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擴大職業農民就業空間;完善創新創造利益回報機制,激發經濟升級和增強就業內生動力。


      “在新舊動能轉換的過程中,已經有許多新的就業增長點出現。”人社部勞動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張麗賓認為,在過去的一年里,已經充分顯現出服務業是增加就業的主要渠道。不論傳統服務業還是新興服務業,都有很多新的就業增長點,例如養老服務、家庭護理、家政服務的需求非常旺盛;計算機軟件和新技術、網絡等相關行業一直是就業增長最快的行業,金融、房地產、租賃也都是現代服務業增長比較快的點。


      而反觀今年春節過后多地出現的“用工荒”與“就業難”并存現象,也凸顯了當前勞動者素質結構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不相適應的問題。面對新的就業增長點,中國就業促進會副會長陳宇表示,伴隨著我國科技進步和產業的升級,很多勞動者由于受教育時間較短,掌握的科學技術知識較少,不能適應新的勞動崗位需要。現在的科學技術在發展,今后出現的新的勞動崗位也不會再是簡單的、重復性的、以體力為主的勞動,這對勞動者的文化素質要求也會相應提高。


      重點群體就業有保障


      規劃提出,繼續把高校畢業生就業擺在就業工作的首位,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也是重點所在,同時將職工安置擺在了化解過剩產能工作的突出位置。


      為實現全新的就業目標,加快完善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要堅持突出重點的原則,統籌做好重點群體的就業工作才能兜住民生底線。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為765萬人,2017年高校畢業生人數將再創歷史新高,預計達到795萬人。面對一路“飆升”的高校畢業生人數,規劃提出,要繼續把高校畢業生就業擺在就業工作的首位。要著力支持科技含量高的智力密集型產業發展,開發更多適合高校畢業生的高質量就業崗位。結合政府購買基層公共管理和社會服務開發崗位,統籌實施基層服務項目,進一步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城鄉基層、中西部地區、中小微企業就業。深入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計劃,健全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服務體系,增強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能力。


      面對今年眾多的高校畢業生,為其就業提供更多保障,人社部政策研究司副司長盧愛紅曾指出,今年將通過繼續完善和落實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扶持政策,深入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計劃,加強有針對性的就業服務等三個措施促進2017屆高校畢業生就業。


      此外,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也是重點所在。規劃顯示,要建立健全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制度,引導農村勞動力外出就業、就地就近就業。合理引導產業梯度轉移,創造更多適合農村勞動力轉移的就業機會。加強勞務協作,積極促進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和非建檔立卡的農村低保對象、貧困殘疾人中的勞動力穩定就業和轉移就業。根據目前來看,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11月底,全國農村低保對象一共是4562.6萬人,其中1914.4萬人屬于建檔立卡貧困人口。


      針對其他重點就業群體,規劃還將職工安置擺在了化解過剩產能工作的突出位置。堅持企業主體、地方組織、依法依規的原則,分類施策,精準發力,拓寬分流渠道,加強轉崗再就業幫扶,做好去產能企業職工安置工作。落實通過失業保險基金發放穩崗補貼等扶持政策,引導鋼鐵、煤炭等行業困難企業以協商薪酬、靈活工時、培訓轉崗等方式穩定現有工作崗位。充分發揮獎補資金作用,通過轉崗就業創業、托底安置、內部退養等多種方式妥善安置職工。


      同時,對于強化困難群體的就業援助,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要對就業困難人員和零就業家庭成員開展實名制動態管理和分類幫扶,提供“一對一”就業援助,做到零就業家庭“產生一戶、援助一戶、消除一戶、穩定一戶”,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通過公益性崗位托底幫扶一批確實難以通過市場就業的大齡就業困難人員、零就業家庭人員,實現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有勞動能力的成員至少有一人就業。(本報記者呂途)


      轉自:中國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