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十三五”:這些“小目標”都實現啦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7-01-16





      這是1月5日在美國拉斯維加斯消費電子展上拍攝的中國企業制造的具有安防和初步物聯網功能的電子寵物狗。此次拉斯維加斯消費電子展充滿了中國元素,3800多家參展商中,超過三分之一來自中國。一批頗具競爭力的中國創新產品在展會上亮相。新華社記者楊磊攝


      爬坡過坎的攻堅期,轉型升級的機遇期,結構調整的關鍵期……2016年作為“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關鍵一年,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和作用。


      回首這一年,我國經濟在復雜的國內外形勢下頂住了下行壓力,依然保持穩步增長、穩中向好、動能強勁的趨勢,在產業調整、消費轉型、供給升級等多方面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為整個規劃的穩步推進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中國制造升級——重塑經濟新動力


      “十三五”開局之年中國制造憑借市場、產業成熟等傳統優勢和科技創新等新發優勢,成為了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中堅力量。


      2016年前三季度,我國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0.6%,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了20%以上。數據顯示,我國已成為全球首個年度接受專利申請量超百萬的國家,專利申請量連年高速遞增,為制造業升級儲備了充沛資源。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表示,2016年我國建成了全球最大的4G網絡,4G用戶數突破了5億人,擁有全球第一的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用戶數,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子信息產品生產基地和最具有成長性的信息消費市場。


      新消費崛起——撬動經濟新引擎


      50.2%,66.4%,71%,從2014年到2016年前三季度,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連續三年呈上揚走勢,“頭駕馬車”的地位更加穩固。


      而從2016年消費市場呈現的新業態來看,消費已經成為中國經濟“壓艙石”,提供發展持續動力的趨勢更是明顯。


      ——從消費人群來看,“一老一少”將引領未來消費,“95后經濟”“銀發經濟”潛力巨大。我國老齡人口已突破2億,專家預測,2050年我國養老市場規模將增至106萬億元。


      ——從消費方式來看,網絡消費保持高速增長,前11個月,網上商品零售額增速高出同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3個百分點。商務部發布的電商“十三五”規劃提出,到2020年電商交易額將達到40萬億元。依賴于互聯網技術,共享經濟也方興未艾。


      ——從消費結構來看,電影、體育、旅游等服務消費快速發展,有研究預測,2025年我國體育產業規模或達7萬億;今后5年文化產業占GDP比重將超過5%,規模達5萬億元,成為支柱性產業。


      ——從消費種類來看,綠色消費、智能消費蓬勃興起,前11個月,商務部重點監測企業節能空調銷量同比增長8.3%,超高清電視增長8.2%,4G手機增長6%。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研究員高玉偉說,新消費的崛起體現了我國經濟較大的發展潛力,在穩增長方面的作用不可忽視,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新動能。


      民生投入持續加大——助力實現全面小康


      2016年盡管面臨經濟下行壓力,但我國財政收入前三季度同比增長了5.9%,尤其是重點民生領域如教育、科技、社會保障和就業等領域支出增幅都保持兩位數的增長:教育支出增長13.3;科技支出增長14.2%;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增長14.6%。


      來自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數據顯示,2016年前三季度,我國城鎮新增就業1067萬人,提前完成了全年1000萬人的目標任務。


      2016年中央和地方出臺完善多項民生措施,進一步織密了民生“安全網”。


      這一年:


      ——全國1億多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基本養老保險待遇得到提高;


      ——20個省份相繼出臺文件,對本地區城鄉居民醫保制度整合作出規劃部署;


      ——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搭建多元化人才選拔平臺。2016年各地陸續公布高考改革實施方案,取消和調整不少加分項目。


      中央黨校教授趙振華表示,“真金白銀”的投入就是為了保障民生,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持續深化以人為本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市場化債轉股啟動——讓企業“輕裝上陣”


      “十三五”開局之年我國企業去杠桿成效初顯。2016年10月10日國務院公布《關于積極穩妥降低企業杠桿率的意見》,明確提出了去杠桿的七種主要途徑,為逐步破解企業去杠桿難題指明了改革線路圖,其中市場化銀行債轉股是企業去杠桿的有效辦法之一。隨著這一進程推進,2016年11月末,我國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6.1%,同比下降0.5個百分點,企業“輕裝上陣”的愿望正逐漸成為可能。


      2016年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明確指出,要把降低企業杠桿率作為重中之重。要支持企業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加大股權融資力度,加強企業自身債務杠桿約束等,降低企業杠桿率。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教授董希淼表示,目前陸續開展的市場化債轉股的項目,主要集中在鋼鐵、煤炭、冶金等去產能重點行業企業。隨著市場化債轉股的深入推進,將會有更多負債率較高,但產品有市場、未來有前景的實體經濟行業和企業參與進來,讓更多企業去掉重疾,重拾活力。


      財政收入新跨越——護航經濟穩步發展


      2016年前11個月數據顯示,全國財政收入逼近15萬億元大關,不斷邁上新臺階。作為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財政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效保障。


      2016年,財政政策主動適應經濟發展的新形勢,減稅、降費、置換債務,增效加力。這一年,財政運行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主線開足馬力:去產能,設立并及時撥付專項獎補資金,大力支持棚戶區改造和貨幣化安置;補短板,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大幅增長,支持探索資產收益扶貧和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同時,深化重要農產品收儲制度改革,并在公共服務領域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白景明表示,當前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已進入關鍵階段,實施更加積極有效的財政政策,將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更大成果和經濟社會穩步發展。


      價格改革提速攻堅——持續釋放市場活力


      2016年,價格改革蹄疾步穩、重點突破,電力、天然氣、醫療服務、交通運輸等領域改革向縱深推進。這一年,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全面推進,醫藥價格改革邁向深入;電價改革全面加速,輸配電價改革提前一年基本實現省級電網全覆蓋;天然氣定價加快“放開兩頭、管住中間”,占消費總量80%的非居民用氣門站價格由市場主導形成;交通運輸價格市場化程度顯著提高,高鐵動車組票價、普通旅客列車軟座軟臥票價由鐵路運輸企業依法自主制定等。


      價格是降成本的重要領域之一。一年來,價格領域多方施策,為企業減負約2500億元。


      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劉樹杰表示,能源、交通、電信等領域上游供應主體較少,下游與民生緊密相關。必須做好整體設計,堅持價格市場化改革與自然壟斷環節監管并重,結合體制機制改革穩步推進。(綜合新華社)


      轉自:新華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