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準脫貧 首勝可期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作者:顧仲陽    時間:2016-11-28





      精準脫貧 首勝可期——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一年來脫貧攻堅綜述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更關鍵的是看貧困的老鄉能不能脫貧。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脫貧攻堅工作。2015年11月底,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召開,吹響了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沖鋒號。一年來,全黨全社會合力促脫貧的良好局面逐步形成,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落地生根,脫貧攻堅戰各項重點任務進展順利,首戰之年捷報頻傳。


      實——


      立軍令狀,建督查體系,五級書記把脫貧責任扛在肩上、工作抓在手上


      越是進行脫貧攻堅戰,越是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后,貧困地區各級黨委和政府按照中央決策部署,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來抓,各地黨政主要領導不僅掛帥,而且出征,真正把脫貧責任扛在肩上、工作抓在手上。全國上下層層簽訂責任書,立下軍令狀,壓實責任,形成了省、市、縣、鄉、村五級書記抓扶貧的喜人局面。


      在脫貧攻堅戰一線戰場,人力、組織保障有力。12.8萬個貧困村每村一個第一書記、一支駐村工作隊,聯手主抓扶貧。“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我現在每月駐村20天以上,雙休日也顧不上家里,就是要把精準扶貧的各項具體工作做實、做細、做好。”四川省廣元市利州區榮山鎮中元村第一書記尚偉道出了第一書記們的共同工作狀態。


      為確保精準扶貧工作落到實處,扶貧監督問責體系逐漸成形。“我們組建了專業隊伍,開展常態化的暗訪督查,發現基層扶貧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然后督促、協助解決,確保脫貧攻堅各項決策部署精準落地。”南充市扶貧移民局局長向貴瑜介紹。


      基層探索,頂層設計。中辦、國辦印發《脫貧攻堅督查巡查工作辦法》,近期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在全國組織開展了脫貧攻堅督查巡查,推進工作落實,解決突出問題。此外,中央紀委部署做好扶貧領域監督執紀問責,最高檢部署集中整治和加強預防扶貧領域職務犯罪專項工作,審計署加強扶貧審計,多管齊下,倒逼壓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準——


      “六個精準”“五個一批”工程全面推進,今年能減貧1000萬人以上


      打贏脫貧攻堅戰,重在精準。首戰之年,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取得明顯進展。


      扶持對象更精準,精準扶貧基礎更牢。全國動員近200萬人開展扶貧對象建檔立卡“回頭看”,共剔除識別不準的貧困人口929萬人,補錄807萬人。為力求項目安排和資金使用精準,財政部門改革扶貧資金分配方式,項目審批權限進一步下放到縣,各地立足貧困村貧困戶資源稟賦、發展條件,科學制定脫貧規劃,選擇扶貧項目。為做到因村派人精準,各地健全駐村干部管理、保障和激勵機制,對不稱職、不勝任的實行召回。為實現措施到戶精準,堅持因地、因戶、因人、因致貧原因施策,疊加幫扶政策,長短項目結合,確保貧困戶精準受益、穩定增收。為做到脫貧成效精準,建立了貧困退出機制,通過建立嚴格的標準和程序,讓假脫貧難以藏身。同時有關部門組織開展了扶貧開發成效試考核,科研機構開展了第三方評估,讓脫貧成效經得起檢驗。


      為確保2020年如期脫貧,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提出了精準脫貧的具體路徑——實施“五個一批”工程。各地瞄準貧困村、貧困戶,對癥下藥,工程取得積極進展,成效初顯。


      發展生產脫貧一批成為脫貧攻堅主攻方向。國家出臺支持政策,各地積極探索,產業扶貧風生水起。428個縣開展電商扶貧試點,在緩解農產品賣難、增加貧困群眾收入方面成效明顯。2.26萬個貧困村開展旅游扶貧試點,好風景帶來好錢景。


      易地扶貧搬遷工程成為脫貧攻堅“標志性工程”。截至10月底,項目開工率達99.4%,已有46萬貧困人口“挪窮窩”。后續的“換窮業”“拔窮根”工作及時跟進。發改委初步統計,在今年計劃搬遷的貧困人口中,在本地落實就業崗位45.18萬個,產業扶持126.19萬人。


      發展教育脫貧一批。貧困地區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實現全覆蓋,貧困家庭子女免費接受職業教育、高中教育基本實現,力爭不讓一個寒門子弟因貧輟學。


      生態補償脫貧一批。2016年林業部門為扶貧對象安排護林員崗位近30萬個。西藏在生態補償金中安排18億元,50萬貧困人口實現生態保護就業。


      社會保障兜底一批。農村低保和扶貧開發兩項制度積極銜接,努力做到貧困人口應扶盡扶,應保盡保。針對高發的因病致貧、因病返貧,今年國家啟動實施健康扶貧工程,其中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開出一系列“政策小灶”,組織889家三甲醫院對口幫扶832個貧困縣1189家縣級醫院。


      “隨著‘六個精準’‘五個一批’全面推進,今年減貧1000萬人以上的目標能夠實現。”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信心滿滿地說。


      活——


      扶貧資金、項目基層做主,盡快穩定脫貧方法更多,改革創新給扶貧注入更多“活水”


      構建好的體制機制,創新工作方法,是提高脫貧攻堅戰斗力的利器。開局之年,各部門、各地區采取超常規手段,不斷創新,著力提高脫貧攻堅成效。


      政策不斷加力。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召開后,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對“十三五”脫貧攻堅作出全面部署,將101項具體任務分解落實,目前有關部門已出臺93個政策文件或實施方案。


      一系列真金白銀的政策利好逐步轉化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武器彈藥”。江西省構筑四道“防線”,將貧困人口醫療自負費用比例控制在10%以下;陜西、新疆等多省份對貧困家庭學生資助實現全覆蓋……對因病、因學致貧等不少老大難問題,各地都創新加力,切實拿出了“新方案”“硬辦法”。


      改革激發活力。“扶貧資金、項目讓基層做主,就能缺啥補啥,好鋼用在刀刃上,更好發揮脫貧作用。”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扶貧研究中心主任張琦說,財政涉農資金管理使用機制改革,實現了扶貧資金“多個渠道引水,一個龍頭放水”,給基層脫貧注入了“一池活水”。


      目前,全國超過1/3的貧困縣納入了改革試點,明年將推廣到全部貧困縣。此外,一年來,省級黨委和政府扶貧開發工作成效考核辦法出臺,改進貧困縣考核機制深入推進,金融服務機制進一步完善,為脫貧攻堅注入了更多“活水”。


      創新增強動力。打贏脫貧攻堅戰時間緊、任務重,特色產業扶貧是重要抓手,但不少項目往往見效周期較長,貧困戶難以及時獲益;一些項目由于產品市場波動貧困戶穩定獲益難以保障。


      為讓貧困戶穩定增收盡快脫貧,各地同時積極探索資產收益扶貧、公益崗位就業脫貧等新途徑,引入消費扶貧、保險業扶貧等新方式。“產業扶貧資金入股合作社,分紅不低于定期存款,承包經營的兩個大棚蘑菇,龍頭企業保底收購,手把手教會技術,每菌袋我至少能賺3元,穩定脫貧沒問題。”四川省儀隴縣馬鞍鎮險巖村的貧困戶張吉典說。


      責任壓實,方法對路,活力激發,開局之年,脫貧攻堅戰進展喜人,首戰首勝可期。但有的地方也出現了脫貧時間層層加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激發不夠,對貧困戶穩定脫貧、長遠發展著力不夠等苗頭性、傾向性問題,下一步需要對癥下藥,務求解決。(本報記者顧仲陽)


      轉自:人民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