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務院:僵尸企業失信企業嚴禁作債轉股對象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作者:任珊    時間:2016-10-12





      據新華社電 近日,國務院印發《關于積極穩妥降低企業杠桿率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積極穩妥降低企業杠桿率工作作出部署。


      《意見》提出了積極穩妥降低企業杠桿率的主要途徑。一是積極推進企業兼并重組,提高資源整合與使用效率;二是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強化自我約束,形成降低企業杠桿率的長效機制;三是多措并舉盤活企業存量資產,在做好存量資產清理、整合工作的基礎上采取多種形式予以盤活;四是多方式優化企業債務結構,降低企業財務負擔;五是有序開展市場化銀行債權轉股權,幫助發展前景良好但遇到暫時困難的優質企業渡過難關;六是依法依規實施企業破產,因企制宜實施企業破產清算、重整與和解;七是積極發展股權融資,形成合理的融資結構。


      《意見》要求,政府要為積極穩妥降低企業杠桿率創造良好的環境。政府在降低企業杠桿率工作中的職責是制定規則,完善政策,適當引導,依法監督,做好職工合法權益保護等社會保障兜底工作;在引導降低企業杠桿率過程中,政府要依法依規、遵循規律、規范行為,不干預降低企業杠桿率工作中各市場主體的相關決策和具體事務。


      為規范有序開展市場化銀行債權轉股權(以下簡稱債轉股),《意見》所附《關于市場化銀行債權轉股權的指導意見》進一步細化和明確了債轉股的總體思路、實施方式和政策措施,強調要遵循法治化原則、按照市場化方式有序開展債轉股,建立債轉股對象企業市場化選擇、價格市場化定價、資金市場化籌集、股權市場化退出等長效機制,嚴禁將“僵尸企業”、失信企業和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企業作為債轉股對象。


      《意見》強調,各部門要加強協調,完善配套政策措施,組織先行先試,統籌推進各項工作,確保積極穩妥降低企業杠桿率各項工作順利推進。


      ■專家解讀


      多種措施并舉,化解債務存量


      企業債務負擔沉重,已成為制約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突出問題。面對巨大的債務存量,《意見》提出了積極推進企業兼并重組、盤活企業存量資產、優化企業債務結構、有序開展市場化銀行債權轉股權等化解途徑。


      去杠桿過程涉及多個交易環節,要調動市場積極性離不開稅收政策作用。財政部部長助理戴柏華介紹說,這次研究出臺了比較全面的配套稅收優惠政策。比如,符合條件的企業重組,企業所得稅、增值稅、土地增值稅、契稅等都有減免優惠;對銀行呆賬,只要是符合“真實損失”原則,都可以在企業所得稅稅前進行扣除。


      “意見最大的亮點是堅持市場化和法治化。采取的多種舉措,都是要讓市場對資源配置發揮決定性作用。”發展改革委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李世剛說。


      開融資新渠道,打通退出通道


      企業債務負擔較重,“入口”和“出口”方面的問題都需要解決。意見一方面提出積極發展股權融資,另一方面指出要依法依規實施企業破產。


      “大力發展股權融資,實際上是擴大企業融資的‘入口’;依法依規實施企業破產,是打通出清‘僵尸企業’、釋放信貸資源的‘出口’。”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咨詢研究部副部長王軍說。


      長期以來,我國企業融資過于依賴以銀行貸款為主的間接融資。間接融資期限較短、成本較高,使得我國企業債務負擔明顯高于股權融資發達國家的企業。此外,由于發展底子較薄,不少企業從設立開始就資本金不足,后續發展也不得不依賴間接融資。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說,目前我國由私募股權、新三板、主板構成的多層次資本市場已經建立。下一步要引導更多的資金,通過股權融資進入實體經濟,為實體經濟提供長期穩定、低成本的資金,同時也從實體經濟發展中得到合理回報。這是長遠的制度性安排,是長期努力的方向。


      ■釋疑三問債轉股


      1、哪些企業能“輕裝上陣”?


      債轉股能夠將企業需要付利息的債務融資變成無需支付利息的股權融資,降低企業杠桿率,好處顯而易見,但到底哪些企業能夠通過債轉股“輕裝上陣”,以避免被“僵尸企業”搭了便車?


      《關于市場化銀行債權轉股權的指導意見》特別提出了“三個鼓勵”和“四個禁止”。


      《意見》提出,鼓勵面向發展前景良好但遇到暫時困難的優質企業開展市場化債轉股,包括:因行業周期性波動導致困難但仍有望逆轉的企業;因高負債而財務負擔過重的成長型企業,特別是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的成長型企業;高負債居于產能過剩行業前列的關鍵性企業以及關系國家安全的戰略性企業。


      與此同時,《意見》提出,嚴禁扭虧無望已失去生存發展前景的“僵尸企業”、有惡意逃廢債行為的企業、債權債務關系復雜且不明晰的企業、有可能助長過剩產能擴張和增加庫存的企業作為債轉股對象。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連維良表示,哪些企業可以債轉股,哪些企業不能,這是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能否成功的一個重要標志。文件既明確了正面清單,也明確了負面清單,這只是政策邊界,不是政府直接定企業,具體的債轉股企業還是由市場主體按照市場化、法治化方式和指導性原則,自主協商確定。


      2、會不會成為“免費午餐”?


      上世紀90年代末,我國商業銀行有過一輪政策性債轉股,出現不少人把債轉股當成“免費午餐”的現象,不少人擔心此次債轉股會重蹈覆轍。


      對此,連維良表示,市場化、法治化是這次債轉股的主要特點,也是與上次政策性債轉股最大的不同,在制度設計上已充分考慮到避免“免費午餐”的問題。


      基于當時條件,上次債轉股的企業、債權以及實施機構主要是由政府確定,債轉股的資金籌集也由政府渠道籌集。但此次《意見》明確,銀行、企業和實施機構自主協商確定債權轉讓、轉股價格和條件,市場化籌集債轉股資金。


      “債轉股由各相關市場主體自主決策,風險自擔,收益自享。如果形成損失,該誰負責誰負責,政府不兜底,債權人和投資者也不提供免費午餐,這個代價必須由原股東先擔責。”連維良說,債轉股過程中,要強化監管、強化信用約束、強化追責,依法依規打擊惡意逃廢債、欺詐串謀等違法違規行為。


      3、債轉股為了“甩去包袱”?


      當前,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連續攀升,截至6月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為14373億元。有人認為,現在推出債轉股主要是為了化解和轉移銀行的風險。


      對此,銀監會副主席王兆星明確表示,今年二


      季度末,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只有1.75%,資本充足率達到13%以上,撥備覆蓋率達到176%,與上輪債轉股剝離銀行不良貸款的背景完全不同。我國銀行業是安全的、穩健的,本輪債轉股的債權范圍并非專門針對不良貸款,而是


      為有效降低企業債務水平和杠桿率,助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無論是貸款,還是由貸款轉換的股權,都是金融機構的資產,所對應的都是股東的錢、老百姓的錢,經營者都有責任保證它的安全,必須確保資產安全。”王兆星說。


      轉自:京華時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