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部門決算公開曬賬本 從“對賬單”到“成績單”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作者:李麗輝    時間:2016-07-25





      7月22日,2015年中央部門決算集中向社會公開。今年是中央部門決算連續第六年向社會公開,新內容和新亮點頗多,力度遠超以往。


      亮點一:首次設置“中央部門決算公開”專欄,方便公眾查閱、加強社會監督


      “公布決算的中央部門去年是100家,今年增加到102家,新增加了體育彩票和福利彩票的決算內容。”財政部國庫司有關負責人介紹說,今年中央各部門的決算除了本部門網站公開外,財政部門戶網站和中國政府網還首次設置了“中央部門決算公開”專欄,將所有部門決算集中在一起,以方便公眾查閱、加強社會監督。


      在決算公開專欄里,還向公眾提供了編制決算的制度“文件包”。部門決算與“文件包”中的190多個文件配在一起,不僅能夠讓大家了解政府部門花了多少錢,這些錢花在了哪里,還能夠讓公眾知道財政資金這樣安排依據是什么,是否符合規定等。“國家賬本”更加公開透明,才能更好地發揮社會監督的作用。


      “在公開的內容上,今年也有很大突破,絕大多數部門增加了政府采購決算和國有資產決算的內容。”這位負責人表示,為確保中央部門決算公開順利進行,財政部認真落實黨中央和國務院指示精神,按照預算法和全國人大要求,著力組織中央部門完善財政財務管理和會計基礎工作。今年的中央部門決算公開,在公開范圍、公開內容和公開方式方面都有新的突破。


      按照新預算法的規定,財政部加強對中央部門決算數據的審核,包括預算執行中黨和國家方針政策落實情況、機構人員編制情況、“三公”經費支出情況等,進一步提升決算數據質量,為做好決算公開工作夯實基礎。今年一季度,財政部首次組織財政部駐各省市專員辦對屬地中央基層預算單位決算進行審核,及時發現和糾正了一些單位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等方面不規范的問題,提高了部門決算質量。


      亮點二:政府采購支出公開,新增支持中小企業、小微企業的內容,合同金額占比首次“亮相”


      從財政管理層面來看,政府采購制度是引領公共財政支出管理改革的“三駕馬車”之一,也是政府調控經濟的有效手段。政府采購制度的實施,對于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促進反腐倡廉,以及推動實現國家經濟社會目標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2015年7月,中央部門首次隨決算向社會公開了政府采購支出情況,包括政府采購支出總額以及貨物采購、工程采購和服務采購金額。今年在此基礎上又有新突破,增加了支持中小企業政府采購政策落實情況的內容,首次公開了政府采購授予中小企業、小微企業的合同金額及所占比重。


      “作為政府的具體施政行為之一,政府采購橫跨行政和市場兩大領域,是政府和市場關系最直接的體現。”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白景明表示,2014年,全國政府采購規模達到1.73萬億元,不僅節約了大量財政資金,而且在強制和優先采購節能環保產品、支持中小企業等方面,政策功能也越來越完善。


      “政府采購支出中授予中小微企業的合同金額高,說明政府采購支持力度大;但合同金額小,并不意味著支持力度小。”白景明強調,對此還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主要是一些重大項目的實施,其貨物或者工程、服務的供應商通常為大型企業,中小微企業不具備實施條件。


      亮點三:首次公開民生項目和重點支出績效評價,不僅看錢花在什么地方,更要看取得了多大效益


      “今年決算公開的一個最大亮點,是中央部門曬賬本正從‘對賬單’向‘成績單’延伸,首次公開了主要民生項目和重點支出項目的績效評價結果,實現了質的突破。”白景明表示,“國家賬本”向社會公開賬目,不僅要看錢花在什么地方,更要看取得了多大效益。


      黨中央、全國人大、國務院高度重視預算績效管理工作,多次強調要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加強預算績效管理,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和政府工作效率。2015年有157個中央部門開展了績效評價試點,部分重點民生政策和重大專項的績效評價報告已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


      今年6月,財政部選擇了部分項目績效評價報告以參閱資料的形式,隨2015年中央決算報告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交審議,包括中科院2015年度“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研究”項目績效評價報告、文化部2015年度故宮博物院“古建整體保護維修”項目績效評價報告、教育部2015年度“師范生免費教育”項目績效評價報告和海關總署2015年度“口岸電子執法系統運行維護費”項目績效評價報告等,上述項目涉及科研、文物保護、教育等重點民生領域。中科院、文化部、教育部和海關總署等部門,分別隨部門決算公開上述項目績效評價結果。


      記者從財政部了解到,當前中央部門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穩步推進,各部門和單位初步樹立了績效理念,增強了責任意識,提高了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增強了財政決策的科學性,促進了高效、透明、責任政府的建設。2015年納入績效目標管理的項目支出金額約2140億元,比上年增長約60%,并已基本覆蓋所有新增項目。中央部門績效評價項目涉及資金約1080億元,比上年增長約18%。


      “逐步將中央部門重點支出項目的績效情況向全國人大報告并向社會公開,是政府預決算公開的大趨勢。”白景明認為,第一年在公開數量和詳細程度上還存在不足,未來應逐步將績效管理范圍覆蓋各級預算單位和所有財政資金,將績效評價重點由項目支出拓展到部門整體支出和政策、制度、管理等方面,讓有限的資金分配好、使用好、管理好。(記者李麗輝)


      轉自:人民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