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段時間,美國圍繞南海操了不少心,做了不少大動作,也造了不少輿論,好像南海關系與美國很密切。其實不然,美國只不過是一個域外國家。南海與美國相隔萬里,美國為什么要狗咬耗子多管閑事呢?近兩天,美國總統奧巴馬迫不急待從后臺竄到前臺,聲稱美國“在南海成功孤立中國”。這說明美國做南海文章已蓄謀很久。其目的就是要阻擋中國建設南海,利用南海,發展南海,從南海獲得更多利益!
眾所周知,南海中的西沙群島、南沙群島等自古就是中國的固有領土領海。美國在亞太戰略再平衡的偽命題下,千方百計插足亞洲,干預亞洲事務,借中國與南海有關沿岸國家的矛盾,無端炒作南海事態,唯恐天下不亂。在美國的縱容教唆下,甚至日本、澳大利亞等國也要亦步亦趨跟著美國攪局南海,試圖在南海形成一股反華勢力,形成一種反華聯盟。但是,盡管美國置南海歷史事實于不顧,動用軍事手段,與其它域外國家狼狽為奸勾結在一起干擾破壞南海局勢,南海也不會變天,更不會讓美國的扼華反華圖謀得逞!近兩天,奧巴馬為什么突然宣布美國“在南海成功孤立中國”,根據無非是在美國發起的南海軍演中有一些別有用心的國家投其所好而已,無非是東盟國家赴美國參加了美國主持召開的東盟國家會議而已。奧巴馬以此為證,發表不負責任的幸災樂禍言論,表明奧巴馬對中國有一種非常不友好的心態。好像在南海孤立了中國,美國就有本事了,就可以高人一等了,就可以志高氣揚了,就能令人刮目相看了。其實,這是掩耳盜鈴,自欺欺人。中國在發展中已與世界結成命運共同體,經濟共同體,這是任何力量想孤立中國也辦不到的,美國也是如此!
中國有13億人口,要生存要發展是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的初衷,也是中國堅定不移走社會主義道路的需要。經過30多年的探索、建設、發展,中國的綜合國力已今非昔比。美國看到中國經濟實力快速增長,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國際地位和影響力顯著提高,就產生了一種想方設法扼制中國前進步伐的短見思維模式。美國在經濟、政治、外交上不能壓制、圍堵中國,又心生一怪招,使出一毒計,就是妄想通過軍事伎倆、軍事外交、軍事同盟排擠中國打壓中國。可是,中國是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泱泱大國,對于一切來自外部的干擾勢力是有能力加以防范的。不管美國怎樣絞盡腦汁,挖空心思,南海還是中國的固有領海固有領土,這一性質是不會有任何改變的。
亞洲可以沒有美國,但決不能沒有中國!在南海,中國是遵循“航行自由、飛越自由”的主權國家,奧巴馬既然揚言“在南海成功孤立中國”,那么,美國信奉的“航行自由、飛越自由”鬧劇還能繼續演下去嗎?美國還要把B-1遠程轟炸機部署到澳大利亞去干什么呢?美國還將把最新型10萬噸級核航母部署到亞太地區又是為了什么呢?美國還進行了反制中國鷹擊-18的新型標準-6反艦導彈的試射,這又有何意義呢?總之,美國為重返亞太,實現亞太戰略再平衡,在南海發揮教唆作用,是什么話都敢說,什么事都敢做。前兩年,奧巴馬政府曾就南海問題表過態——美國不會選邊站!結果出現政府官員和軍界高級將領爭相夸夸其談南海問題,不斷以軍事手段挑戰南海,威懾中國,大有讓中國“割海屈服”之勢。事實證明,美國在國與國之間、在世界事務中不講誠信的事有很多很多。說話辦事出爾反爾反復無常、當面一套背后一套,已是美國不講誠信的慣用手段。最近,在朝鮮半島出現的緊張局勢也是由美國一手造成的。聯合國安理會通過進一步制裁朝鮮決議,美國卻節外生枝要在韓國部署針對朝鮮的薩德反導系統,這與聯合國安理會決議精神不符,也違背了美國當時游說多國制裁朝鮮的初衷,理所當然要遭到有關國家的堅決反對!在南海問題上也一樣,奧巴馬說“成功孤立中國”,事實上是美國要求南海沿岸有關國家出來反對中國,并沒有得到響應。為了挽回面子,美國只好硬著頭皮挺身而出,拉著幾個小盟友,在南海周邊有關國家聯合搞搞軍演,再調動一些美國的尖端軍艦軍機搞搞“航行自由飛越自由”,抵近中國島礁偵察偵察,這就是“孤立中國”了!如此“孤立標準”,又能告誡世界什么呢?美國又能從中獲得什么呢?是要試水霸權主義,是要拉幫結派,是要炫耀武力,是要軍事干預南海讓南海充滿火藥味……盡管美國在南海傳出的不祥信號有許多,但一句話就可以概括——哪里有美國,哪里就會動蕩不安,哪里就會山崩地裂,人類就要遭殃!在海灣如此,在伊拉克如此,在阿富汗如此,在科索沃如此,在利比亞如此,在敘利亞也是如此……無論美國是以別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借口,還是以找出化學武器為由……凡此種種,在世界多地發動的戰爭武裝沖突,給人類造成的災難是有目共睹的,世界人民是看在眼里記在心中的。如果美國繼續堅持錯誤的世界觀,到處張牙舞爪,作惡多端,世界人民總有一天會與美國算總賬的。
現在,奧巴馬這樣“垂涎南海”,拿南海拿中國說事,不知道背后又藏有什么樣的目的?讓我們拭目以待吧!不過,在這里,有一點可以確信無疑,那就是美國現在不論怎樣耍花招,是注定欺騙不了世界的,也欺騙不了中國!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