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門檻低了 手續少了 創業多了


    ——國辦開展“放管服”改革專項督查綜述之三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7-06-05





      今年4月,全國首張34證合1的“一照通”營業執照在廣西防城港市發出。在此前“六證合一、一照一碼”的基礎上,新執照整合了20個部門共34項行政審批事項,通過“一窗受理、內部流轉、同步審核、信息互認、多證合一”模式,提供“一照通行”的便捷服務。
     
      商事制度改革是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重要抓手。國務院有關部門扎實推進“先照后證”“證照分離”“多證合一”等改革舉措,持續放寬市場準入,營造更加寬松平等的準入環境,企業的改革獲得感不斷增強。
     
      準入簡化,激發市場活力
     
      “沒想到這么快能拿到證,真是一個驚喜!”近日,手握《經營許可證》的武漢同仁美康大藥房有限公司總經理鄭軍感嘆。以往辦這張許可證要交40種申請材料,半年才能辦下來,現在申請材料由40種縮減為17種,3天就能拿到手。
     
      簡政放權,“簡”字當頭。商事制度改革的“簡”,核心在于推進市場準入便利化,給企業準入提速。相關部門瞄準不合時宜的陳規舊制、不合理的條條框框、束縛企業創業創新的繁文縟節,能簡化的手續盡量簡化,為市場增活力、為發展添動力。
     
      由“先證后照”到“先照后證”,企業注冊便利度大幅提升。“先照后證”登記制度、注冊資本認繳制度、企業名稱預核準電子化辦理……一系列實打實的改革措施,全面降低了創業準入的制度成本,提高了企業注冊便利化程度。
     
      由“三證合一”到“多證合一”,各類許可證大幅精簡。自2015年底在全國范圍內全面實施“三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制度以來,各地區積極探索創新,繼續精簡各類許可證。從最早的“三證合一”到現在的“三十四證合一”,多證合一改革不僅體現在“多”的數字上,更重要的是在“合”的動作上,通過“合”簡化市場準入手續,讓更多市場主體參與創業創新。
     
      由“多證合一”到“證照分離”,推動改革向縱深推進。在全面總結“多證合一”改革經驗的基礎上,2016年上海自貿試驗區啟動“證照分離”改革試點,將116項與企業經營活動密切相關的行政許可事項取消或簡化,打消企業“無照經營”的顧慮,破解了“準入不準營”的難題。
     
      進退之間,活力增添。2016年,全國新增登記企業同比增長24.5%,平均每天新登記1.51萬戶,比2013年改革前每天新登記0.69萬戶的水平翻了一番。如果加上個體工商戶,全國平均每天新登記市場主體達4.51萬戶,各類創業創新主體實現爆發式增長,對加快新動能發展和吸納就業發揮了顯著支撐作用。
     
      科學監管,規范競爭秩序
     
      今年3月,江西省“雙隨機、一公開”行政執法監督平臺正式啟動。操作自動留痕、多層級辦理、智能提醒、隨時隨地辦案……平臺有效解決了行政執法領域存在的“多頭執法”“重復檢查”“執法擾民”等問題。
     
      給市場放權不是放任,而是騰出手來加強監管。放的力度大了,范圍廣了,管的要求就提高了,難度也增強了。商事制度改革做好“管”的文章,主要是從過去以審批為主的準入監管轉向事中事后監管,提高事中事后監管的有效性、針對性,讓市場活而不亂。
     
      改革監管體制——
     
      以往,多頭執法、重復檢查痼疾加重企業負擔,也造成很多不公平。針對人盯人、普遍撒網的監管方式,各地區積極探索市場監管領域綜合執法模式,推動市場監管體制創新。目前,全國已有1/3以上的副省級市、1/4的地級市、2/3以上的縣實行了市場監管綜合執法。
     
      如何實現跨部門綜合?江蘇省南京、鹽城、泰興等16個試點市縣在深化市場監管領域綜合執法的基礎上,又在城市管理、商務、旅游園林等領域探索跨部門綜合執法,實現“一個領域一支隊伍”。
     
      創新監管模式——
     
      “想查誰就查誰”“想由誰查就誰查”“想怎么查就怎么查”……一些行政執法部門、個別人員任性執法,不僅飽受市場主體詬病,而且容易因選擇性執法產生權力尋租。為規范執法行為,“雙隨機、一公開”的監管模式被應用在工商、質監、食藥監等部門的執法中。
     
      近日,上海市食藥監局根據法定職責和市、區兩級食藥監管部門行政權力清單,制定并公布《上海市食品藥品隨機抽查事項清單》,明確了隨機抽查事項、頻次等,全面推進“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工作,實現陽光執法。
     
      強化監管手段——
     
      信用是市場經濟的基石,在放寬市場準入的背景下,信用約束尤為重要,“讓失信者寸步難行、讓守信者一路暢通”。然而,由于不同監管部門數據不共享,形成政務信用信息孤島,讓一些市場主體鉆了空子,“打一槍換一個地方”,擾亂市場。
     
      怎樣發揮監管協同性,織就信用信息“全國一張網”?2015年10月,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上線,目前累計歸集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社會組織各類信用信息近12億條。各部門依托該平臺建立“紅名單”和“黑名單”管理制度,實現跨地區、跨部門、跨行業獎懲聯動,“一處違法、處處受限”的信用監管效應初顯。
     
      改善服務,優化營商環境
     
      “放管服”改革核心在于轉變政府職能,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變。商事制度改革中,怎樣才能做好服務的“行家里手”,更好支持創業創新、營造更好的營商環境?各地各部門展開了不同探索。
     
      聽民意,服務企業靠主動。
     
      從政府部門“端菜”,到市場主體“點菜”,是“放管服”改革中的一大亮點。以前,政府一些服務不到位,多是由于不夠了解企業的真需求、真痛點,沒能“對癥下藥”。主動走近企業,傾聽企業心聲,掌握企業需求顯得格外重要。
     
      近期,廈門集美區“稅收深化改革,助力民營企業發展”主題座談會在集美區政府召開。國地稅、工商聯、民營企業、銀行和專家學者齊聚一堂,進行了一次敞開心扉的真誠對話。有了這樣的座談會,企業反映訴求、解決難題多了一條更直接有效的渠道。
     
      建數據,精準服務有抓手。
     
      小微企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發展小微企業是擴大就業的重要渠道,也是激發全社會創新潛能和創業活力的重要途徑。然而,小微企業“出生容易成長難”,需要政策層面的更多關注,“扶上馬送一程”。然而,扶持哪些小微企業、怎樣扶持,長期以來缺乏科學的數據支撐。
     
      為更好服務小微企業發展,國家工商總局小微企業名錄2015年6月正式上線運行,并于今年3月進行改版升級。新版名錄進一步豐富了系統內容,在增加小微企業庫集中查詢、企業享受扶持信息集中公示等功能的同時,增設統計分析功能以及微信公眾號和手機APP等,努力實現服務大眾、扶持小微企業發展的建設目標。
     
      搬上網,服務提速有保障。
     
      為了開一張證明,來回幾個部門、奔走好幾天都辦不下來……企業經營中的類似遭遇在以往并不少見,影響了經營效率。不少細心的企業發現,近年來,政府網站變得越來越好用,數據傳遞多了,企業跑腿少了,辦理很多申請和證明不用再去現場窗口,網上遞交相關材料后就能辦好。
     
      “以往辦理酒類零售許可證,需要來回跑窗口。現在所有材料都在網上申報,審批文書快遞給我們,真比以前方便多了。”近日,負責為上海全家便利店辦理證照的陳練超說。陳練超感受到的便利,來自上海浦東新區政府和上海自貿區管委會的“全網通辦”改革。包括金融貿易、食品藥品等14個部門、104個區級審批事項,全部提供“全網通辦”服務。
     
      更快的速度、更低的門檻、更優的服務……商事制度改革帶來的變化得到市場主體一致點贊。商事制度改革的繼續推進,將進一步為企業松綁解絆,與其他領域的“放管服”改革一起,激發全社會創業創新的更大熱情。(記者王珂)
     


      轉自:人民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795萬大學生畢業在即 多地出招護航就業創業

      今年,全國高校畢業生總量達到795萬,比上一年又增加30萬人。伴隨畢業季臨近,龐大的學生群體陸續涌入就業市場,國家和地方層面相繼出臺舉措,為大學生就業創業提供保障。
      2017-04-19
    • 升級版積極就業政策將帶來哪些利好?

      升級版積極就業政策將帶來哪些利好?

      國務院日前印發《關于做好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就業創業工作的意見》,提出堅持實施就業優先戰略,支持新就業形態發展,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抓好重點群體就業創業以及強化教育培訓和就業創業服務等五個方面的政策措施。
      2017-04-21
    • 今年全國高校畢業生達795萬 政策發力護航就業創業

      今年,全國高校畢業生總量達到795萬,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任務更加繁重。對此,國家和各地紛紛出臺相關措施,拓展就業渠道,完善精準服務,強化困難幫扶,為大學生就業創業保駕護航。
      2017-04-24
    • 全國就業創業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召開 李克強作出重要批示

      要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狠抓就業創業各項新舉措落地,突出重點,精準施策,促進經濟發展擴大就業,推動創業創新帶動就業,突出抓好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
      2017-05-11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