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調查顯示:群眾和企業對上半年經濟運行狀況的滿意度較高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7-08-16





      近期,2017年上半年各項經濟數據出爐,GDP增速、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城鎮新增就業等指標均超出了預期,經濟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態勢更為明顯。向好的數據背后,群眾和企業對經濟的感受度究竟如何?宏觀經濟數據是否與群眾和企業對經濟狀況的感受一致呢?

      針對上述問題,國家行政學院發展戰略與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委托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大數據研究實驗室等單位,就群眾和企業對今年上半年經濟狀況和經濟預期的評價和感受進行了調查。其中,群眾調查采用電話調查方式,覆蓋東、中、西、東北15個省份,有效樣本量為7000個。企業調查利用國家統計局編制企業景氣度指數時企業聯網直報的部分數據,有效樣本量為40萬個。同時,調查還參考了國家統計局百名經濟學家信心調查的統計結果,并運用大數據技術開展了相關研究。

      調查結果顯示:群眾和企業對經濟狀況的感受與宏觀經濟數據基本一致,超過七成群眾對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預期表示樂觀;企業家對企業綜合經營狀況的滿意度持續回升。這說明隨著經濟企穩向好發展,群眾和企業對經濟狀況的滿意度較高,社會預期和社會信心總體穩定,且穩步提升。
     

      一、群眾對經濟現狀和經濟預期的看法

      74.9%的受訪群眾對當前經濟表示樂觀。電話調查結果顯示,今年二季度,認為當前我國經濟形勢“非常好”和“比較好”的群眾合計為74.9%,比上季度增加1.5個百分點,連續三個季度有所提升,比認為“不太好”和“很不好”的高49.8個百分點(圖1)。大數據顯示,79.2%的群眾對當前經濟狀況持積極正面態度。

    圖1 群眾對經濟狀況的看法

      數據來源:電話調查

      76.7%的受訪群眾對我國經濟形勢預期樂觀。二季度調查結果顯示,預期未來6個月我國經濟形勢“非常好”和“比較好”的合計為76.7%,比上季度增加1.8個百分點,連續兩個季度提升(圖2)。

    圖2 群眾對未來6個月我國經濟形勢的預期(%)

      數據來源:電話調查

      83.7%的受訪群眾對我國長期經濟發展前景有信心。對于我國長期經濟發展前景,調查結果顯示,2017年二季度,居民表示“非常有信心”和“比較有信心”的合計占83.7%,四大地區居民表示有信心的比重均接近或超過八成,西部地區居民信心相對更強。

      57.7%的受訪群眾對當前本地就業形勢表示滿意,61.6%的對就業形勢預期樂觀。調查結果顯示,2017年二季度,居民認為當前本地區就業形勢“非常好”和“比較好”的合計為57.7%,比上季度增加1.9個百分點,連續三個季度提升。分城鄉看,城鎮居民對當前就業形勢滿意度相對更高,農村居民滿意度提升較多。預期未來6個月本地就業形勢“非常好”和“比較好”的合計為61.6%,比上季度增加1.4個百分點,連續三個季度提升。

      57.6%的受訪群眾對當前家庭收入情況感到滿意,62.9%的預期家庭收入將增加。調查結果顯示,2017年二季度,居民對當前家庭收入情況感到“非常滿意”和“比較滿意”的合計為57.6%,比上季度增加1.8個百分點,連續三個季度提升。預期未來6個月家庭收入“非常樂觀”和“比較樂觀”的合計為62.9%,比上季度增加0.7個百分點,連續三個季度有所提升。
     

      二、企業對經濟現狀和經濟預期的看法

      企業家對當前經營狀況的滿意程度持續增強。聯網調查數據顯示,2107年二季度,企業認為當前經營狀況“良好”的比重為30.6%,比一季度上升0.6個百分點;認為“不佳”的比重為9.1%,下降0.7個百分點。反映企業對當前經營狀況滿意度的企業即期景氣指數為121.5,比一季度上升1.3個百分點。

      六成左右企業認為營商環境“明顯改善”。通過大數據技術對企業發布信息進行深入挖掘,數據顯示企業對當前經營狀況及經營環境的評價較為積極,六成左右企業認為企業在“內外貿易、投資融資、營業利潤、資金投入、運營成本和業務收入”等方面都有“明顯改善”(圖3、圖4)。

    圖3 企業對經濟現狀的反應

    圖4 認為企業運營環境有明顯改善的企業占比

      數據來源:大數據調查

      企業家對下季度本行業運行狀況的信心較高。聯網調查數據顯示,認為下季度本行業運行狀況“樂觀”的企業比重為31.4%,比去年底高出7個百分點;認為“一般”的比重為60.9%,比一季度上升0.6個百分點;認為“不樂觀”的比重為7.7%,比去年底數據降低4.1個百分點。反映企業家對下季度本行業發展趨勢預判的企業家信心指數為123.1,比2016年四季度大幅上升9.5點。
     

      三、調查中反映的政策建議

      針對當前經濟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群眾、企業家和經濟學家也提出了相關對策:

      建議財政政策溫和擴張,貨幣政策保持穩健中性。對于2017年下半年我國財政和貨幣政策力度,調查結果顯示,54%的經濟學家認為財政政策應“適度擴張”,44%認為應“保持不變”,2%認為應“適度收緊”;62%的經濟學家認為貨幣政策應“保持不變”,24%認為應“適度收緊”,14%認為應“適度擴張”。

      實體經濟降成本應主要著眼于進一步減稅降費。對于我國下一步降成本最重要的舉措,68%的經濟學家認為應“進一步減稅”,57%認為應“簡政放權進一步降費”,39%認為應“設法降低企業融資成本”,18%認為應“降低企業上繳社保費用”。

      加強職業培訓,緩解企業用工結構性矛盾。調查顯示,在企業最需缺的人員中,住宿和餐飲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行業選擇“普通技工或銷售人員”、“普通服務人員”的比重最高,分別為54.2%和30.0%;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選擇“科研人員”的比重最高,為30.8%。這表明崗位與應聘者之間的結構性矛盾增加,人才供給與需求的匹配存在較大的差異。政策可鼓勵企業開展校企合作,利用技校等培訓員工,應對技工短缺問題。

      積極防控、穩妥化解金融風險。經濟學家建議,在當前經濟增長好于預期的形勢下,要加大風險防控力度,堅定不移去杠桿,從多方面加強金融監管,確保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比如,對于當前各地快速推進的PPP項目產生潛在金融風險的可能性,3%的經濟學家認為“非常大”,64%認為“比較大”,33%認為“比較小”,認為“幾乎沒有”的比例為0。
     


      轉自:人民網-財經頻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