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務院推出促進外資增長22條措施 鼓勵外資參與國企重組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7-08-17





      繼年初出臺吸引外資“20條”后,日前,國務院再次印發促進吸引外資的文件——《關于促進外資增長若干措施的通知》,這也是自去年年底全國人大對“外資四法”做出修改以來,國家再一次為吸引外資拿出“大手筆”。
     
      《通知》涉及進一步減少外資準入限制、制定財稅支持政策、完善國家級開發區綜合投資環境、便利人才出入境和優化營商環境5個方面的22項措施。
     
      《通知》提出,鼓勵外資參與國內企業優化重組、鼓勵外資參與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持續推進專用車和新能源汽車制造、船舶設計、支線和通用飛機維修、國際海上運輸、鐵路旅客運輸、加油站、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呼叫中心、演出經紀、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對外開放,明確對外開放時間表、路線圖等。
     
      今年以來,促進吸引外資的政策可謂“輪番上陣”,除吸引外資“20條”外,又先后有自貿試驗區外商投資負面清單、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中西部地區外商投資優勢產業目錄、《外商投資企業設立及變更備案管理暫行辦法》被修訂,進一步縮減了對外商投資的準入限制,并在外資領域推行“放管服”改革。
     
      “近一段時間,我國高密度出臺鼓勵利用外資的政策和措施,一是因為我國實際使用外資近年來無論從規模上還是增速上,都出現了停頓狀態,特別是制造業吸收外資已經連續多年下降;二是因為當前各國對外國投資的爭奪日趨激烈,美歐等發達國家都在積極推出措施吸收境外投資,希望以此推動其國內制造業重振。”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院長桑百川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對于銀行業對外開放,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郭田勇認為,下一步應更多開放外資銀行在境內業務的行政許可,減少行政審批。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董希淼認為,金融業對外開放的重點主要在于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健全離岸人民幣市場發展,完善人民幣國際化基礎設施,提高人民幣支付和計價貨幣地位;人民幣資本項目實現可兌換,加快資本市場開放步伐,允許更多符合條件的境外機構在境內市場融資,完善外匯儲備管理制度,加強跨境資本流動的監測、分析和預警。
     
      今年7月,兩家港資金融機構獲批在深圳前海設立多牌照證券公司,其中,匯豐銀行持股51%的匯豐前海證券是中國境內首家由境外股東控股的證券公司。證券行業人士認為,上述兩家合資券商獲批設立,標志著證券行業對外開放正在不斷推進。期待未來有更多合資券商加入證券行業,證券公司外資持股比例進一步放開。
     
      從國內保險業來看,專家認為,在目前基礎上,法定保險業務還有進一步放開的空間。此外,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三大保險市場,越來越多外資保險公司有意將亞太總部遷至中國。有保險業人士建議,為吸引更多外資保險公司將地區總部遷至中國,應提供更多優惠政策。

     


      轉自:上海證券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