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線城市用人需求首現負增長 東北就業好轉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7-11-06





      在持續多年新增就業的高速增長,使就業數量不再是困擾中國勞動力市場的主要矛盾,而地區分化、行業分化所造成的結構性矛盾正在慢慢凸顯出來。
     
      11月2日,由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發布的2017年第三季度就業分析報告《基于大數據的就業市場分析與預測》(下稱《報告》)顯示,本季度,北上廣深一線城市的用人需求同比出現負增長,東北地區就業持續好轉,而外企則成為了就業景氣指數相對較差的企業類型。
     
      就業指標好于往年
     
      今年前三季度看,就業保持了繼續向好的態勢,很多指標是有史以來最好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下稱“人社部”)新聞發言人盧愛紅1日在該部三季度新聞發布會上做出上述表示。
     
      從核心的就業指標來看,1~9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97萬人,提前接近完成1100萬的全年目標;三季度末全國城鎮登記失業率是3.95%,是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點;國家統計局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是4.83%,也是2012年以來的最低點。
     
      上述《報告》稱,2017年第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8%,國民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向好態勢得以延續。在此背景下,本季度就業景氣指數(下稱“CIER指數”)上升為2.43,就業形勢穩中向好。
     
      CIER指數由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與智聯招聘聯合推出。CIER指數采用智聯招聘全站數據分析而得,通過勞動力市場供需指標的變化來監測中國就業市場景氣程度。
     
      中國就業研究所所長曾湘泉表示,三季度CIER指數上升是供求兩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從用人需求上看,企業招聘需求人數持續上升;從求職供給端來看,秋季是職場中周期性跳槽淡季,加之高校開學伊始,大學生求職行為相對較少,致使求職申請人數有所下降。
     
      根據智聯招聘此次選取的大類樣本來看,2017年第三季度全站在線招聘職位同比增長了47%,這同樣反映出就業形勢的明顯好轉。
     
      人社部100個城市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市場供求數據也顯示市場供求與企業用工持續改善,三季度市場求人倍率(空置的崗位和來求職人數之比)達到了1.16,創下了歷史新高。對5萬家企業、2700萬崗位的監測顯示,前9個月中有7個月監測的崗位數量處于增長狀態。
     
      一線城市用人需求首現負增長
     
      《報告》根據第一財經最新發布的2017年“中國城市新分級名單”對55個樣本城市進行分類,得到不同城市等級2017年第三季度CIER指數。
     
      數據顯示,2017年第三季度的CIER指數呈現一線、新一線、二線以及三線城市依次遞增的趨勢,并且一線城市的CIER指數環比有所下降,而二線和三線城市等級CIER指數的環比均有所上升。
     
      值得關注的是,從智聯全網數據看,一線城市用人需求也首次出現同比負增長,為-7%。
     
      曾湘泉表示,一線城市人才需求減少主要是因為城市資源優化、戶口指標壓縮、落后產業外遷等,而且用人需求持續減少的趨勢繼續存在,未來人才流動有望進一步向新一線城市加強。
     
      今年就業市場出現的一個情況,是新一線和二線城市出現了“搶人”現象,成都、武漢等城市紛紛制定引才計劃,提出落戶安居創業等豐厚的待遇條件,來吸引大學生就業。
     
      從用人需求增加最多的IT/互聯網行業來看,新一線和三線城市的用工需求量同比增長超過了全國平均的60%,分別為121%和82%,二線的同比增幅為46%,而一線城市的需求首次出現了負增長,降幅為2%。
     
      《報告》稱,這一變化反映出互聯網行業正由成本較高的一線城市,逐漸向新一線等城市擴散和遷移,未來這些城市將成為互聯網創業和發展的新沃土。
     
      東北就業好轉
     
      這個季度就業的另一個好消息是東北地區就業持續好轉,CIER指數從上季度的1.33上升為本季度的1.42,智聯招聘全網數據顯示,三季度東北用工需求同比增長為57%,高于東部的33%,低于中部地區的81%和西部的78%,
     
      東北地區就業景氣度的上升,與東北地區經濟企穩向好相關。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東北地區工業增長1.6%,已經實現了由負轉正。東北地區CIER指數的環比與同比變動均有所上升。
     
      而一度成為求職者就業首選的外企,近年來則變得越來越落寞。在所有的企業類型中,外企的就業景氣指數已經多個季度墊底。
     
      《報告》顯示,第三季度民營企業的CIER指數最高,為1.68。股份制企業、合資企業和國企的CIER指數要高于1,表明這些企業招聘需求人數要高于求職申請人數,就業形勢相對較好。而外商獨資和上市公司的CIER指數要低于1,說明這些企業中就業形勢相對較差。
     
      曾湘泉表示,外商獨資企業的CIER指數僅為0.59,就業形勢相對較差,這主要是受國際經濟環境以及外企撤資等因素的影響,外企的用人需求大幅下降。
     
      智聯大數據顯示,2017第三季度民營企業的招聘需求同比增長47%,股份制企業用工需求同比增長77%。目前成熟的互聯網巨頭以及蓬勃發展的高科技公司多為民營和股份制企業,這類企業在快速發展中依托政策支持和科技前景,釋放出更多的用人需求。
     
      轉自:第一財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