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國新辦就《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韓俊表示,在城鎮化進程當中,要依法保護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和集體經濟的收益分配權,不能強迫農民以放棄宅基地使用權為前提進城落戶。
會上,有媒體提問:《意見》提出要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特別是提出要探索宅基地的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是否意味著農村的宅基地制度改革將有突破性進展?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 韓俊 (中國網 楊楠/攝)
對此,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韓俊介紹稱,新形勢下,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主線仍然是處理好農民和土地的關系。落實黨的十九大的精神,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就深入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做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主要是以下四個方面的改革任務。
第一,落實農村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政策。現在,中央已經明確,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以后,再延長30年。第一輪土地承包期15年,第二輪土地承包期30年,再延長30年加起來就是75年,這個承包期已經是很長了。下一步要銜接落實好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的政策。真正給農民吃上“長效定心丸”。
第二,全面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確權登記頒證工作。這項工作是農村土地制度改革非常基礎性的一個工作,現在已經到了收尾階段。
第三,進一步來完善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要在堅持落實集體土地所有權、穩定農戶土地承包權前提下,平等保護土地經營權。
第四,系統總結土地征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和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經驗,逐步擴大試點,加快修改完善有關法律。
韓俊指出,隨著城市化的快速推進,現行宅基地制度存在的問題日益突出。每年有大量農民離開農村、離開土地,人口大量遷移,在農村就出現大量農房、宅基地常年閑置。
據武漢市調查,到2016年底,全市1902個行政村,農村房屋73萬套,其中長期空閑的農房占到了15.8%。在河南調研期間,韓俊了解到,在一個有216戶的村莊,常年閑置的農房和宅基地有46戶。大量的農房和宅基地閑置,任其破敗是一個很大的浪費。利用起來就是一筆很大的財富。
韓俊表示,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完善農民閑置宅基地和閑置農房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即落實宅基地集體所有權,保障宅基地農戶資格權和農民房屋財產權,適度放活宅基地和農民房屋使用權。這是借鑒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辦法,在總結有關試點縣(市)探索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來的一個改革需要探索的任務。當然,宅基地的“三權分置”與承包地“三權分置”會有很大的不同。
比如說,承包土地經營權,鼓勵流轉、鼓勵適度集中,宅基地就不存在鼓勵集中到少數人手里的問題。下一步,在改革試點過程當中,需要認真的開展宅基地“三權分置”,特別是農戶宅基地資格權的法理研究。要探索宅基地“三權分置”具體形式,鼓勵各地結合發展鄉村旅游、新產業新業態,結合下鄉返鄉創新創業等先行先試,在實踐中探索盤活利用閑置宅基地和農房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的辦法,加快形成可推廣可復制的經驗。
韓俊強調,目前,社會上對宅基地制度改革關注度非常高,必須準確理解中央一號文件精神。改革是要鼓勵大膽探索,看不清的問題先探索。但是,必須守住底線,探索適度放活宅基地和農民房屋使用權,不是讓城里人“下鄉”去買房置地。文件明確提出,一個“不得”和“兩個嚴”,即不得違規違法買賣宅基地,要嚴格實行土地的用途管制,嚴格禁止下鄉利用農村宅基地建設別墅大院和私人會館。同時,在城鎮化進程當中,我們要依法保護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和集體經濟的收益分配權,不能強迫農民以放棄宅基地使用權為前提進城落戶。
轉自:中新經緯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