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年招聘會透露就業新趨勢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03-01





      春節剛過,各地紛紛迎來招聘和求職高峰。今年春季招聘會有哪些新特點?用工市場正在發生哪些變化?記者深入廣東、上海、河北、陜西等地春季招聘會進行探訪。
     
      “互聯網+”成求職“新快車”線上招聘成“新寵”
     
      “就好像和家人聊天一樣,感覺比面對面的面試放松很多。”36歲的金曉杰在上海寶山區就業促進中心的公共電腦上嘗試了“遠程面試”后說。從事了12年機電類的工作后,他打算找一份相關行業的技術崗位。
     
      記者走訪上海節后的多場招聘會發現,“互聯網+”正在成為外來務工人員的求職“新快車”。“視頻面試”等越來越多的新招聘工具被用在了找工作上:外來務工人員能一次性快速面試多家企業,“優中選優”;企業的HR能“足不出戶”面試,減少面試“成本”。
     
      上海人社部門介紹,上海在促進外來務工人員就業方面采用了“線上+線下”的服務模式。既有進社區、進車站、進園區的多形式現場招聘咨詢活動,也有依托“樂業上海”微信公眾號等信息化、智能化技術的線上服務,網上“春風行動”幫助勞動者和用工單位有效對接。
     
      與往年相比,今年線上招聘被越來越多的外來務工人員使用。記者看到,進入廣州市人力資源市場服務中心的求職者都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學習“掃碼求職”,改變了過去到中心領表填表求職的歷程。
     
      求職者王立周將自己具有電工證的信息錄入電子表格后,相關崗位推送立即彈窗提示,這讓38歲的王立周感受到了網絡招聘的便捷。“過去一個個攤位逛,整個招聘會下來真累。現在手機上網方便,找工作都可以網上自動匹配,方便得很。”
     
      企業提薪水招攬人才打出“福利牌”
     
      采訪發現,不少企業拉開節后“搶人大戰”,不僅薪資水漲船高,各種福利更是花樣繁多。有企業打出給職工買“七險”的大招牌,除了國家規定的“五險”外,還加上了意外險和重疾險,給員工吃下“定心丸”。
     
      記者28日在西安市職介中心的招聘會現場看到,參會企業薪資待遇普遍比去年提高10%左右。普工崗位月薪大多在3000元以上,而質檢員、模具工等技術類崗位已達到4000-6000元的月薪標準。不僅如此,五險一金、公寓式宿舍、工作餐、帶薪休假等也成為不少企業的“標配”。
     
      “總體感覺今年的工作比較好找,而且很多企業不再單純用薪資吸引人。”求職者丁勝偉說,作為“80后”,他更看重工作崗位是否有發展前景。今年不少企業都為求職者勾勒出“成長路線圖”,令他非常欣喜。
     
      以“新人才新產業新湖南”為主題的2018年貫徹“芙蓉人才行動計劃”系列活動首場新春大型引才活動日前在中國湖南人才市場舉辦。記者看到,引才活動現場人潮涌動,中聯重科、遠大科技集團等240家湖南重點優勢產業企業現場納才,吸引了1.1萬多人進場求職。
     
      為了吸引人才,企業打出的“福利牌”應有盡有。一些公司向員工提供有“生日婚喪節日禮金”“無人超市向員工成本價出售商品”等“真金白銀”,有的則主打“不買車員工每年享1560元低碳獎”“三餐免費,飲食80%為有機食品”的“健康生活牌”,還有“親子假、福利假”“各種員工派對活動嗨到爆”等“誘惑”。
     
      用工結構正發生變化新產業崗位需求“非常饑渴”
     
      “過去企業最缺普工,無學歷無技能都沒有關系。隨著企業加快升級轉型,對工人的自身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廣州市人力資源市場服務中心主任李漢章指出,來自珠三角一些人才市場的數據顯示,學歷和技能成了硬指標,企業的用工結構正在發生變化。
     
      春節后是制造業基地廣東的傳統招工旺季。根據廣州市人力資源市場服務中心調查,大專學歷的求職者占比首次超越高中/中專/中技學歷的求職者,占據求職主體地位,這是該中心成立16年以來首次出現這一情況。
     
      與數據相符的是求職者廖昌輝的感受,來自廣西貴港的他已經來廣州打工20年,過去一旦回老家過春節他就辭職,等節后再重新找一份工作,但今年他發現重復多年的招工規律行不通了。“現在很多工廠都已經用上了機器人,我45歲,沒有文化,去不了這些工廠,工作不太好找了。”
     
      新產業、新業態的崗位需求明顯增多。在“2018年河北省畢業生就業市場”招聘會現場,一家環保企業的招聘負責人告訴記者,這兩年河北省環保產業發展迅速,崗位需求量持續增大,今年他們企業凈增崗位300余個,尤其對環保專業的人才“非常饑渴”。
     
      河北省人社廳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隨著河北經濟發展提質提速,全省對高層次人才需求越來越迫切,但勞動力市場冷熱不均、用人供需錯位問題進一步顯現。一些畢業生就業需求與市場需求存在明顯落差,供需匹配難度加大。這些問題折射出當前高校學科和專業調整還相對滯后,建議高校多培養新產業、新業態急缺人才。
     
      轉自:新華社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十八大以來就業優先戰略的豐富發展

      2016年,我國新增城鎮就業1314萬人,已連續5年新增城鎮就業超過1200萬人。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經濟社會發展最基本的支撐。
      2017-03-21
    • 中國實現全年就業目標底氣十足

      日前,國務院關于落實《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工作部門分工的意見正式印發,其中就業相關部分,參與部門陣容龐大,在人社部牽頭下,有10多個部門需按職責分工負責。對此,專家指出,當前,從中央到地方,促就業已開始進入密集落實...
      2017-04-05
    • 795萬大學生畢業在即 多地出招護航就業創業

      今年,全國高校畢業生總量達到795萬,比上一年又增加30萬人。伴隨畢業季臨近,龐大的學生群體陸續涌入就業市場,國家和地方層面相繼出臺舉措,為大學生就業創業提供保障。
      2017-04-19
    • 升級版積極就業政策將帶來哪些利好?

      升級版積極就業政策將帶來哪些利好?

      國務院日前印發《關于做好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就業創業工作的意見》,提出堅持實施就業優先戰略,支持新就業形態發展,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抓好重點群體就業創業以及強化教育培訓和就業創業服務等五個方面的政策措施。
      2017-04-21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