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一季度我國就業形勢繼續保持穩中向好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04-27





      國家發展改革委近期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重點群體就業基本穩定,失業率穩中有降,就業形勢繼續保持穩中向好態勢。


      從城鎮新增就業看,一季度,全國城鎮新增就業330萬人;從失業率看,一季度末,全國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89%。與此同時,城鎮調查失業率指標也正式亮相。3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和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分別為5.06%、4.88%,均處近年低位。


      “從統計數據看,我國就業形勢總體穩定。連創新低的失業率指標不僅表明宏觀經濟繼續健康發展,也反映出比較充分就業目標基本實現。”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李長安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就業形勢趨好,首先歸功于經濟繼續保持中高速平穩增長。一季度,我國GDP同比增長6.8%,延續了近年來平穩增長的態勢,經濟增速符合預期。經濟增長拉動就業的能力持續增強。根據測算,目前我國經濟增長每提高一個百分點,能夠帶動近200萬人就業。


      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第三產業對就業吸納能力大大提高。如今,第三產業吸納了我國將近一半的勞動力,成為緩解就業壓力的絕對主力。隨著經濟規模持續擴大,市場用工需求旺盛,吸納就業能力較強。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蓬勃發展,激發了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根據相關部門統計,一季度,我國新登記企業達到132萬戶,日均新登記企業1.47萬戶。同時,數字經濟、平臺經濟、共享經濟等繼續快速發展,為我國經濟發展注入了新活力。新經濟、新業態的大量涌現,成為創造新崗位的新動能。


      不過,低失業率并不意味著我國就不存在就業問題。當前,我國就業形勢仍然面臨不小壓力,既表現在總量矛盾上,也表現在結構性矛盾上。


      從總量看,據人社部測算,2018年,我國勞動力供給處于比較高位的狀態,需在城鎮就業的新成長勞動力在1500萬人以上。另外,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就業形勢的結構性矛盾集中表現在一定程度的招工難和就業難并存。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廣大勞動者更希望獲得工作條件好、勞動報酬高、成長發展空間大的勞動崗位。


      李長安認為,我國城鎮新增就業人數過去5年每年都在1300萬人以上,只要就業形勢總體穩定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應該可以順利實現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的目標。


      在低失業率時期,依然要保持對就業問題的高度重視。李長安表示,目前,農民工轉移到城鎮就業的規模仍維持在三四百萬人,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過程中,還有100多萬名去產能行業職工需要安置。此外,在全球一體化過程中,我國就業形勢還將受到國際經濟波動的影響。特別是隨著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沖擊,需要警惕可能出現的結構性失業風險。


      “在未來發展中,我國依然需要將就業放到國民經濟發展的優先位置。除了進一步擴大就業規模外,還要著力推動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只有就業這個最大的民生基礎牢固,中國未來的發展才會更穩。”李長安說。(記者 韓秉志)


      轉自:經濟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十八大以來就業優先戰略的豐富發展

      2016年,我國新增城鎮就業1314萬人,已連續5年新增城鎮就業超過1200萬人。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經濟社會發展最基本的支撐。
      2017-03-21
    • 中國實現全年就業目標底氣十足

      日前,國務院關于落實《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工作部門分工的意見正式印發,其中就業相關部分,參與部門陣容龐大,在人社部牽頭下,有10多個部門需按職責分工負責。對此,專家指出,當前,從中央到地方,促就業已開始進入密集落實...
      2017-04-05
    • 795萬大學生畢業在即 多地出招護航就業創業

      今年,全國高校畢業生總量達到795萬,比上一年又增加30萬人。伴隨畢業季臨近,龐大的學生群體陸續涌入就業市場,國家和地方層面相繼出臺舉措,為大學生就業創業提供保障。
      2017-04-19
    • 升級版積極就業政策將帶來哪些利好?

      升級版積極就業政策將帶來哪些利好?

      國務院日前印發《關于做好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就業創業工作的意見》,提出堅持實施就業優先戰略,支持新就業形態發展,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抓好重點群體就業創業以及強化教育培訓和就業創業服務等五個方面的政策措施。
      2017-04-21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