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海關總署開展打擊“洋垃圾”走私“藍天2018”專項第三輪集中行動,這是近年來海關開展的最大規模打擊“洋垃圾”走私集中行動。
當日早晨6時,在海關總署統一指揮下,廣東分署,上海、天津、大連、沈陽、哈爾濱、南京、寧波、福州、南昌、長沙、廣州、深圳、拱北、汕頭、黃埔、昆明、烏魯木齊等25個直屬海關,出動警力1291人,分成212個行動小組,在北京等17個省(區、市)同步開展收網行動,同時對重點涉案人員實施抓捕,對涉案公司場所開展搜查,對涉嫌走私進境的固體廢物存放場所及加工窩點進行查緝,一舉打掉涉嫌走私犯罪團伙39個。截至當天上午9時,已查獲廢礦渣、廢五金等各類走私廢物13.7萬噸,查證走私廢塑料、廢礦渣、廢五金共60.65萬噸,抓獲犯罪嫌疑人137名,獲取了大批走私證據,查扣、凍結了大量非法資金。
據介紹,此次涉案走私礦渣初步判定為國外冶煉后的殘渣,不符合國家環境保護控制標準,違反《固體廢物進口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已被國家禁止進口。涉案企業違反國家規定,將限制進口可用作原料的廢五金、廢塑料違法轉賣給無環保資質的企業,生產提取利用過程缺乏必要的污防設施,極易對生態安全和人體健康造成威脅。
專業化智慧化緝私
此次集中行動的范圍、出動的警力,以及查證的走私數量都是全國海關近年來最大規模的一次,聲勢浩大、規模空前。更重要的是,集中行動充分發揮海關緝私專業化、職業化的“戰區”優勢、運用“智慧緝私”建設的最新成果,針對性更強、打擊縱深更大、整治范圍更廣。不僅堅決遏制利用他人許可證走私進口固體廢物,更堅持延伸打掉幕后黑手,同時堅定推進全國聯動,不留死角。
記者發現,本次集中打擊涉及的關區范圍和省份更廣,海關使用緝私、稽查、檢驗檢疫等多種手段,聯合開展工作,綜合運用刑事、行政兩種執法手段開展打擊,保持全國打私節奏一致、尺度統一,防止出現木桶效應。在打擊的同時,海關還將聯合相關主管部門,開展深層次的整治工作。
海關總署署長倪岳峰指出,隨著出入境檢驗檢疫管理職責和隊伍劃入海關總署,海關的職責更寬廣,執行更有力。據悉,海關正在制定《進口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裝運前檢驗機構監督管理實施細則》,對裝運前檢驗機構實施備案管理,建立優勝劣汰的退出機制,近期即將對外發布。同時嚴把單證審核關,嚴格執行“三個100%”查驗制度要求,開展固體廢物進口的口岸,必須配備大型集裝箱/車輛檢查設備(H986設備)。對集裝箱裝載自重點國家和地區的固體廢物一律按照“三個100%”查驗要求實施查驗。
風險管控信用導向
開展嚴禁“洋垃圾”進境專項行動以來,我國海關深入開展風險分析,強化固體廢物準入管控,嚴密對“洋垃圾”的正面堵截。從完善部門間信息數據共享機制、突出風險管控重點、加強對再生塑料、廢礦渣、棉短絨等重點商品的布控、鎖定風險重點,提升布控指令精準性和有效性等方面入手,實現稽查全覆蓋。截至今年4月底,共布控查發各類“洋垃圾”違法違規情事1465起,涉及貨物約12萬噸、涉及問題企業480家。
同時,海關堅持信用管理導向,大力推進固體廢物失信企業聯合懲戒,自5月起,每月向生態環境部通報因違法進口固體廢物而降為失信的企業名單,按照失信懲戒合作備忘錄的相關規定實施聯合懲戒。專項行動期間,20家企業因違法進口固體廢物被下調企業信用等級。
倪岳峰表示,下一步,海關總署將繼續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領導的重要指示精神,堅定不移地抓好禁止洋垃圾入境這一生態文明建設的標志性舉措,貫徹落實《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進一步強化洋垃圾非法入境管控,加強固體廢物屬性鑒別實驗室能力建設,建立健全堵住洋垃圾入境長效機制,進一步加大與公安、生態環境和市場監管等相關執法部門的聯系配合,持續嚴厲打擊洋垃圾走私,為維護國家生態安全和人民群眾身體健康保駕護航。
同時,海關總署將進一步加強國際執法合作,深化“洋垃圾”走私源頭治理,世界海關組織所在地布魯塞爾時間5月21日,北京時間5月22日凌晨,中國海關倡議發起的世界海關組織打擊固體廢物走私的“大地女神Ⅳ”國際聯合行動正式啟動。世界海關組織、聯合國環境署等多個國際組織及諸多國家海關的積極響應。截止到5月21日,共有53個國家和地區,7個國際組織報名參加大地女神行動。(劉昕)
轉自:國際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