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10日在青島舉行。上合十七載,再繪新藍圖。上合青島峰會有著怎樣的意義?上合組織的未來又將在哪里延續?
一起來看三位權威專家的解讀。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院長季志業:青島峰會是上合組織發展到新階段的標志
青島峰會描繪了上海合作組織進入歷史新階段的發展藍圖,并就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深入交換意見,達成廣泛共識。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院長季志業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青島峰會再次向世界宣告,而且是以集體的方式,以上合組織所有成員國、觀察員國和對話伙伴國共同認可的方式向世界宣告,我們繼續走全球化道路,我們繼續走合作發展道路。這是青島峰會的影響力之所在,也是上合組織的吸引力之所在。
季志業表示,青島峰會是上合組織發展到新階段的標志。首先,上合組織從一個以中亞為核心的內陸區域合作組織變成一個陸海兼具的區域合作組織。第二,青島峰會是上合組織擴員后的首次峰會,標志著上合組織的世界地位和世界影響在上升。上合組織已成為人口占世界近一半、面積超過歐亞大陸60%、國內生產總值總和占全球20%以上的綜合性區域組織。第三,青島峰會提出了“和合”理念,進一步弘揚了“上海精神”。“和合”理念在上合組織成員國當中得到普遍認可,成為青島峰會的一個核心理念。這不僅有助于上合組織的內部協調,為上合組織未來發展指明了路徑,也對整個世界具有重要的影響和意義。
經貿合作是上合組織的重要內容之一,那么上合組織未來的經貿合作趨勢是什么?季志業認為,上合組織未來的趨勢是朝著經濟貿易合作便利化方向發展。很多人都覺得應該是一體化,但是上合組織到目前為止主要還是講便利化。實際上,上合組織成員國、觀察員國和對話伙伴國在經濟發展水平、經濟體量、經濟運行規則各方面千差萬別。既有人均GDP在一萬美元左右的經濟體,也有人均GDP不到五百美元的經濟體;既有中國這樣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也有其他經濟體量較小的國家。在這樣一個千差萬別又強調平等協商的組織里,如果要求馬上實現一體化,適用一個統一的規則,各方都會覺得很不舒服。基于客觀冷靜的判斷,未來經貿合作的發展方向應是不斷推進各個領域的便利化。隨著《上合組織成員國政府間國際道路運輸便利化協定》生效,中吉烏公路全線貫通,中國—中亞天然氣管線和中哈、中俄原油管道建成運營,中歐班列常態化高效運行,上合組織區域內初步形成涵蓋公路、鐵路、油氣和通信的復合型基礎設施網絡。未來,交通、信息、關稅、檢疫、標準等領域的便利化將不斷推進。
毋庸置疑,上合組織擴員后,要將成員國合作潛力轉化成發展動力,還需諸多努力。季志業強調,首先,要明確發展理念。由于上合組織各國發展水平和發展階段不一樣,所以各國對發展理念的認識也是不一樣的。我們不能以中國的發展模式、發展速度來審視別國的發展。所謂發展,應該是各國基于自身不同的發展階段,來推進自身的經濟、文化、政治制度各方面的發展。第二,要明確發展路徑。“上海精神”明確,我們一定要在平等協商、互信互利中推進合作發展。正如在“一帶一路”倡議中,中國和其他國家的發展戰略進行對接。對于上合組織的發展,對接各國的發展非常重要,如此各國才能夠從中謀求到自身發展。而歷史也證明了這點,在過去的17年中,大部分上合組織成員國的發展,都超過了世界經濟的平均發展水平。第三,要正確認識發展速度。在歐盟,建立一套制度規則,大家遵守實行,是一種合作的方式。在上合組織,發展步伐漸進,潤物細無聲,成員國能夠感到舒適滿足,也是一種合作方式。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中,中國在上合框架內,通過多邊和雙邊渠道,向各成員國提供資金援助,并且以貨幣互換等方式,幫助各成員國克服外匯短缺困難。這是互信互利的典型案例,也是上合行穩走遠的“訣竅”。青島峰會昭示著上合組織還將遵循這樣的理念繼續推進。
外交學院院長助理、教授高飛:“五點建議”指明上合組織承前啟后的關鍵
10日,習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八次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對齊心協力構建上海合作組織命運共同體,推動建設新型國際關系,攜手邁向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提出五點建議。外交學院院長助理、教授高飛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五點建議”清晰地點明了上合組織如何實現承前啟后發展的關鍵,表現了中國的責任與擔當。
“對于上合組織來說,青島峰會是一次承前啟后的會議。承前,就是推動安全、經貿、人文三大傳統領域的合作更加深入。啟后,就是在首次擴員后,以及全球自由貿易體系面臨挑戰的情況下,上合組織就如何維護內部團結穩定,提高決策效率,如何在全球治理體系中發揮更大、更積極的作用進行了探討。”高飛說。
上合組織要凝聚團結互信的強大力量。對于此項建議,高飛表示,“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的“上海精神”引領了上合組織的發展,這也是不同政治制度、不同發展階段、不同文化傳統國家能夠實現良性合作的基礎。更多國家的加入,意味著內部協調難度必然加大,因此,上合組織的協調機制應當得到提升和優化,各國應當把團結互信放在首位,才能推動上合組織持續健康發展。
“筑牢和平安全的共同基礎”“打造共同發展繁榮的強勁引擎”“拉緊人文交流合作的共同紐帶”,高飛說,這三條建議涉及上合組織合作的三大傳統領域,即安全、經貿和人文。隨著上合組織合作的不斷加深,三大領域的合作已經不能被單獨考慮,而應該被系統思考和統籌。上合組織以安全合作起家,安全合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青島峰會強調成員國強化防務安全、執法安全、信息安全,體現了上海合作組織在安全領域合作方面正在不斷深入和細化。從經貿領域來看,上合組織在發展過程中注意到,加強經貿合作,促進各成員國經濟發展,可以改變地區貧窮、落后、愚昧的狀況,有效消除“三股勢力”產成的根源。青島峰會強調發展戰略對接、加快區域貿易便利化進程、落實國際道路運輸便利化協定等,體現了合作發展、協同發展的新理念。人文領域的合作是為了促進民心相通,國家之間的互信是由人來完成的,最終也必將惠及到人,因此,人文交流對于上合組織形成全面的合作局面至關重要。
對于“共同拓展國際合作的伙伴網絡”的建議,高飛認為,今天的全球外交,已經是“網狀外交”,不僅僅是各國中央政府之間保持聯系,國際組織、各國地方政府、民間團體的往來也已經十分普遍且重要,構成了一個國際交流的網絡,這對于維護世界的和平、穩定和發展十分重要。一個多層次的國際合作伙伴網絡,既能推動國際合作的深入,也能在國際關系出現摩擦時成為減震器。共同拓展國際合作的伙伴網絡,反映出上海合作組織在深度相互依存的世界,為維護世界和平穩定、促進各成員國發展進步方面發揮積極作用的良好愿望。
中國社科院邊疆研究所所長邢廣程:上海合作組織的未來在青年一代
上海合作組織是綜合性區域合作組織,在17年的發展歷程中,合作領域逐漸拓寬。近年來,在上合組織框架下,各國青年友好交流交往不斷加強,尤其是中國在擔任輪值主席國期間,在加強上合成員國青年之間的溝通交流方面付出了很多努力,為各成員國青年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平臺,青年友好交流正成為上合組織發展的一個亮點。中國社科院邊疆研究所所長邢廣程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上合組織是一個比較年輕的區域合作組織,未來要想進一步發展,培育起廣泛的社會基礎和可持續性,希望在青年一代。
為什么要關注青年交流?邢廣程表示,如果各個成員國的青年都關注上合組織的發展問題,都認為上合組織的發展壯大與自己有關,那么上合組織就會獲得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加強青年交流更是弘揚“上海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青年人對“上海精神”的了解越深,他們對上合組織成員國多元文明的交融的理解越深,從而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興趣,使其關注上合組織,并將“上海精神”傳承下去。
上合組織在促進各成員國青年交流方面有著巨大的潛力。邢廣程建議,上合組織應著重在旅游和教育兩個方面加強對青年交流的支持力度。“青年旅游是促進交流的重要手段,我們看到發達國家為青年旅游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條件,上合組織成員國要進一步開發青年旅游市場,為青年旅游提供便利條件,讓青年人動起來,做一個背包客,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腳步去丈量上合組織各國的山山水水,感受當地的風土人情。”邢廣程說。
在教育領域,邢廣程認為,上合組織成員國的教育各有特色,需要進一步增進有效交流、加強合作,創造條件使其相互銜接開放、彼此承認。上合組織還可以搭建平臺實現知識傳播,例如可以進一步拓展上海合作組織大學的網絡,將其辦成有價值、有成效的大學,吸引各國年輕人前去學習。
此外,邢廣程表示,在制度建設方面,上合組織應成立專門負責青年交流溝通的組織和機構,在組織層面加強青年工作,促進各國青年友好交流、相互激勵,進一步筑牢世代友好的基礎。對中國而言,要“請進來”“走出去”并重,創造更多機會讓其他國家的年輕人了解中國,同時也要把中國的青年送到上合組織其他成員國去,有意識地引導中國青年關注上合組織成員國的發展狀況,通過更加密切的互動往來增進了解、深化友誼。(記者渠麗華、袁勇、周明陽)
轉自:經濟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