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方變本加厲難撼中國經濟穩定發展大勢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06-20





      6月19日,美方在推出500億美元征稅清單后,又變本加厲,威脅將制定2000億美元征稅清單。美方屢屢采取極限施壓和訛詐的做法,背離中美雙方多次磋商共識,也令國際社會十分失望。對此,中方捍衛正當利益的立場和決心沒有變化,不得不自衛反擊,采取數量型和質量型相結合的綜合措施,做出強有力反制。中方坦然面對再一次表明,中國將按既定節奏,堅持推進改革開放,堅定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現代經濟體系。可以預期,中國經濟整體將保持穩定健康發展的態勢。


      美方挑起中美貿易爭端至今,行為反復無常,態度出爾反爾,毫無作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應有的尊嚴和體面。自美方挑起爭端以來,中方在堅守底線不動搖的情況下,也在數輪磋商中盡最大可能尋求中美兩國和人民的利益共同點,這體現了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大國應有的態度。


      然而,中方的努力并沒有得到美方善意的回應。美方屢次反復并不斷升級事態的行動表明,美中貿易逆差恐怕只是美方挑起爭端的借口,這在本質上透露出美國國內一部分人對中國發展不可言說的焦慮,以及試圖打亂中國發展節奏的陰暗心態。更深層次看,美國這種焦慮是建立在“國強必霸”的陳舊思維基礎之上的,“只有那些習慣于威脅他人的人,才會把所有人都看成是威脅”。


      面對強權的脅迫,退讓沒有出路。中國有底氣按照“中國節奏”,采取數量型和質量型相結合的綜合措施,有力應對貿易戰。


      美方的變本加厲難撼中國經濟穩定發展大勢。中國經濟的“韌性”已在全球市場的風雨之中反復經受過檢驗。從基本國情來看,我們有著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體,為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奠定了更加堅實的基礎。從經濟結構來看,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近年來一直穩定在60%左右,基礎性作用越來越強大。可以說,中國潛力巨大的國內市場,以及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的決心,將成為我們在這場貿易戰中的最大底氣。


      此外,我們要看到美國自身虛弱的一面。盡管近期美國主要經濟指標向好,但當前美國經濟的資產價格高、能源價格高、債務水平高等“三高”問題同樣十分突出,其貨幣政策不得已地持續收縮極有可能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美國全國商業經濟協會(NABE)日前一項調查顯示,半數接受調查的經濟學家認為,美國經濟將于2019年底2020年初步入衰退,四分之三的經濟學家認為,美國目前的貿易政策將對經濟產生負面影響。


      中國對美方升級貿易戰的自衛反擊,更是對經濟全球化和多邊貿易體制的維護。當前全球產業鏈“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如果美方對中國的產品征稅,勢必增加中間產品零部件出口商的成本,勢必引發全球產業鏈的連鎖反應,全球經濟增長、全球貿易也會因之受到重創,從而引發外部需求的萎縮,對世界經濟來之不易的復蘇造成重大沖擊。


      總而言之,我們不愿意打貿易戰,但既然有人要把貿易戰強加到我們頭上,我們必將用針鋒相對的自衛反擊來回應,直到讓一些人切身感受到貿易戰的危害為止。那種妄圖通過施壓或恫嚇使中國屈服的想法,當年沒有成功過,今天同樣沒有成功的可能。(連俊)


      轉自:經濟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商務部:無論美方態度如何變化,中方都將坦然應對

      商務部:無論美方態度如何變化,中方都將坦然應對

      商務部21日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說,無論美方態度如何變化,中方都將坦然應對。我們將按照既定的節奏,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定推進改革開放,堅定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現代經濟體系,把我們自...
      2018-06-22
    • 李克強:中國經濟會持續保持中高速增長

      李克強表示,希望大家能夠客觀地看待中國經濟的走勢。中國經濟會持續保持中高速增長,因為中國有13億人口,我們有巨大的市場潛力和社會的創造力。
      2017-06-27
    • 李克強:中國經濟向好給世界帶來更多機遇

      新一輪工業革命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孕育興起,為各國經濟增長提供了強勁動力,也帶來更多平等參與的機會,有利于實現包容性增長,增強社會公平性和發展普惠性。
      2017-06-28
    • 國際社會緣何頻頻點贊中國經濟

      國際社會緣何頻頻點贊中國經濟

      進入10月以來,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MF )先后調升對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期,兩大機構的負責人在不同場合對中國成就和中國經驗表示高度贊許。
      2017-10-16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