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市棲霞區委書記邢正軍:讓基層治理看得見管得著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07-18





      實踐中,我們以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建設為龍頭,這個組織力以“網格化”為基礎,堅持“網格連心、服務為先、多元聯動”的網格化黨建理念,以社區為基本單位,根據地域面積、單位大小、樓棟以及人口數量為標準,將基層黨組織及其成員按網格進行劃分。


      這樣,可以使基層黨組織的管理和服務對象從街道的“面”精確到居民樓的“點”,實現“哪里有群眾,哪里就有黨員;哪里有黨員,哪里就有黨組織;哪里有黨組織,哪里就有黨組織的活動”。

    ▲南京市棲霞區委書記邢正軍(左二)


      基層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體制機制創新關系到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的實現。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社會治理高度重視,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社會治理思想,經過5年的實踐探索和理論總結,已經發展成一個完整的思想體系,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治理理論與實踐也由此進入一個新時代。


      南京市棲霞區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推進基層社會治理創新過程中,深刻體會到,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應突出“四個導向”。


      核心導向  黨組織建設為著力點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把企業、農村、機關、學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區、社會組織等基層黨組織建設成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是我國獨有的政治制度優勢。地方政府在進行社會治理創新時,要發揮我黨的這一政治優勢,必須加強和完善以基層黨組織為核心的治理體系,廣泛動員和引導各類社會力量參與基層社會治理,從而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制。


      基層黨組織在基層社會治理中具有堅強的領導核心作用,擔負著把方向、定目標、聚力量、促改革、建機制的重要職責。


      實踐中,我們以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建設為龍頭,這個組織力以“網格化”為基礎,堅持“網格連心、服務為先、多元聯動”的網格化黨建理念,以社區為基本單位,根據地域面積、單位大小、樓棟以及人口數量為標準,將基層黨組織及其成員按網格進行劃分。


      這樣,可以使基層黨組織的管理和服務對象從街道的“面”精確到居民樓的“點”,實現“哪里有群眾,哪里就有黨員;哪里有黨員,哪里就有黨組織;哪里有黨組織,哪里就有黨組織的活動”。


      同時,使得社區的基層黨組織能夠第一時間發現和解決問題,基層干部通過網格和網絡能夠及時掌握民情、引導民意,凝聚各個領域、各類組織、各種人群、各方力量,不僅極大地放大了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凝聚力、號召力、戰斗力,而且使轄區的老百姓有困難就找黨組織,實實在在地感受到黨的溫暖,從而更加堅決地跟黨走。


      基層導向  城鄉社區為落腳點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基層是一切工作的落腳點,社會治理的重心必須落實到城鄉、社區。


      基層是國家治理的最低層級,基層社會治理涵蓋教育、醫療、文化、社會保障、維穩信訪等方方面面,決定著整個社會治理效果。


      新時代,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與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逐漸凸顯,如何改變在社會治理中時而出現政府買單而百姓不買賬的問題,如何實現政府單向管理向雙向互動轉變,如何滿足多層次、多樣性的社會需求?都需要我們從理念和方式上做出一系列的變革。


      基層直接面對社會治理中的矛盾和問題,社會治理的重心下沉到基層,是我國社會管理體制從管理向治理邏輯轉變的必然要求,可以使政府治理工作抓在基層,成效也體現在基層。


      管理帶有自上而下的統治意味,而治理則更強調民眾主體的參與性,讓民眾自己決定需要什么服務、如何服務,反映了多主體之間的民主共治內涵。應盡可能地把管理、資源、服務放到基層,使基層有職、有權、有人、有物,這樣才能夠極大調動基層積極性。


      我們通過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實施“區街同權”的制度設計,使得區一級政府的管理權力下放到街道和社區,使老百姓在家門口或不出門就能辦成事。建立以社區為依托的連鎖居家養老服務體系,緩解了人口老齡化壓力。


      實施“院府合作”,引導優質醫療資源下沉社區,緩解了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社會治理體制和方式的創新不但能夠有效解決現實中的治理難題,而且可以提升社會治理效能。


      社區營造、社區的民主協商與懇談會,是推動社區提升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手段,這種形式在政府引導下,強化社會,賦能群眾,形成政府與社會功能互補、力量互動的社會治理格局,實現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鞏固基層政權,完善基層民主制度,保障人民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要求。

    ▲棲霞區小江河環境整治一新。


      創新導向  深化改革為切入點


      改革是發展的動力,創新是發展的源泉。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自覺地投身改革創新時代潮流,堅決破除一切頑瘴痼疾”。


      我們結合社會治理重心下沉的要求,以系統性思維全面深化基層政府的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體制改革,全面提升治理成效。


      針對公眾需求日益提高,基層政府人少事多、力量薄弱、治理能力不足等問題的出現,我們實施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在現有的法律框架下,整合各部門所屬的執法中隊,組建街道綜合行政執法大隊,率先在全國探索行政檢查權與行政處罰權相分離,打破行政執法力量條塊分割格局,形成街道檢查、部門處罰相互支撐的基層執法新路徑。


      制定區街行政執法權力清單,重點將1313項與基層治理密切相關的行政檢查權下派街道,解決了基層一直存在的街道沒有執法權,“看得見管不著”,而政府部門雖有執法權但“管得著看不見”的治理難題,實現了“看得見也管得著”。


      社區是社會治理的基本單元,加強和創新社區治理體系建設事關社會治理新格局的完善。我們改革社區組織架構,讓部分物業公司、業委會負責人兼任社區黨組織副書記或居委會副主任,實現了社區與物業、業委會之間的協同,形成了有效解決問題的渠道和合力。


      技術導向  信息化為支撐點


      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學技術的應用不僅可以發展經濟,還能有效提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水平。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了提高社會治理“智能化”水平的要求。


      隨著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網絡在居民的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更多社會公眾和團體可以通過各種平臺參與到政府治理的過程中,信息技術為政府與社會主體合作治理提供了必要的技術支撐,也在政府治理實踐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因此,需要高度重視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的創新性應用,實現社會治理模式從單向管理轉向雙向互動,從線下轉向線上線下結合,從單純的政府監管向更加注重社會協同治理轉變。


      基于“互聯網+”的管理理念,同時結合社會治理重心下沉到基層的要求,我們在兩個方向上發力提升社會治理“智能化”水平。


      一是打造了一個可以實現“不見面審批”和“聯網聯辦”的政務服務平臺。通過建設區街服務中心網上大廳,在街道、社區建立便民服務中心(站),與政務服務管理平臺同步對接,探索和推進區街通過網絡實現“聯通聯辦”,使政府的治理和服務延伸到居民社區(村)各個平臺。


      二是依托微信群和微信公眾號平臺,由社區黨組織、居委會主導,協同社區居民、駐區單位以及各類社會組織建立“掌上云社區”。


      “掌上云社區”不僅可以有效發揮網絡互動優勢,提升居民的參與和互動熱情,構建一個黨組織、政府與居民間暢通的溝通渠道,還可以實現社區資源、信息、人才等要素的有效匯聚,為在線治理社區事務、整合社區資源、化解社區矛盾,提供了一個有力的工作平臺。


      新時代社會治理,核心是堅持黨的領導,切實貫徹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重心落實到城鄉社區,并緊跟時代步伐,用改革創新的手段和互聯網技術,突破體制機制障礙,不斷進行“微創新”,不斷解決一個個小問題,聚沙成塔,積少成多,逐漸形成一個系統性的社會治理改革與創新模式。(南京市棲霞區委書記 邢正軍)


      轉自:民生周刊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假裝在基層!鍍金干部“混基層”現象調查

      假裝在基層!鍍金干部“混基層”現象調查

      長期以來,許多干部喜歡“往上走”的直線升遷模式。如今,不少干部卻甘愿過著“假裝在基層”的生活,選擇“先下去、再上來”的曲線模式。基層經歷,就像是部分干部鍍就的“金身”,有了基層工作經歷,升遷可“加分”,提拔重用...
      2018-01-05
    • 改善就醫感受,基層醫院在發力

      改善就醫感受,基層醫院在發力

      去年,我國建立大病保險和疾病應急救助制度,解決了130多種藥品短缺問題,更是取消了實行60多年的公立醫院“以藥補醫”舊機制,初步建立運行新機制。新一年,哪些“病有所醫”的社會政策、民生清單值得期待?
      2018-01-22
    • 中辦發出通知 明確2019年為“基層減負年”

      中辦發出通知 明確2019年為“基層減負年”

      中共中央辦公廳近日發出《關于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的通知》,明確提出將2019年作為“基層減負年”。
      2019-03-12
    • 中辦印發《意見》 鼓勵引導人才向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流動

      《意見》指出,支持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加快發展,人才是關鍵。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人才工作高度重視,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積極促進各類人才到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干事創業
      2019-06-24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