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企業投資一般“零審批”,抓緊出臺新版市場準入負面清單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7月18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提高綜合競爭力、鞏固經濟穩中向好;確定加快建設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的措施,以“一網通辦”更加便利群眾辦事創業。
會議指出,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各地區、各部門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優化營商環境,取得積極成效。要更大限度激發市場活力、調動人的積極性和社會創造力,聚焦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的痛點難點,突出重點,把該放的權利放給市場主體,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激發創業創新活力。一是再取消養老機構設立許可、營業執照作廢聲明、外商投資道路運輸業立項審批、臺港澳人員在內地就業許可等17項行政許可等事項,其中6項提請修法后取消。二是年底前實現海關與檢驗檢疫業務全面融合,統一申報單證、統一現場執法等。簡化進出口貨物收發貨人注冊登記,改由海關直接使用市場監管、商務等部門數據辦理登記。三是優化辦稅服務,大幅壓縮企業辦理納稅時間。不動產一般登記、抵押登記業務辦理時間年底前分別壓縮至15個、7個工作日內。四是加快投資項目承諾制改革,政府定標準、強監管,企業作承諾、守信用,最終實現企業投資一般“零審批”。五是抓緊出臺新版市場準入負面清單,落實各類所有制企業一視同仁的承諾,廢止妨礙市場公平競爭的規定,嚴厲查處侵權假冒、違規收費等行為。六是在全國逐步推開營商環境評價,強化地方政府責任,加大正向激勵。將部分地方實施的政務服務“一站式”辦理、涉稅業務“通辦”、套餐式集成服務、“互聯網+醫保”、民生服務“指尖”辦理、跨區域協同監管等28項市場歡迎、群眾認可的做法向更大范圍推廣。
“一系列措施體現了放管服改革持續深化。比如‘放’方面,取消17項行政許可事項;‘管’方面,投資項目承諾制改革意味著向事中事后監管轉變;‘服’方面,建設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等。”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說。
“簡化投資審批是構建營商環境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王志剛表示,投資一般“零審批”將為企業創造寬松的投資環境,有利于企業自主投資決策和提高投資效率。
談及新版市場準入清單,白明表示,相比日前出臺的“2018年版外商投資負面清單”、《自由貿易試驗區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兩張負面清單,新版市場準入清單更具普遍性和廣泛性。對于各類所有制企業一視同仁,則意味著中國企業在國內也將參與國際市場競爭,這既是挑戰也是機遇。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貿易研究所國際貿易研究室主任東艷也表示,各類所有制企業受到公平公正、一視同仁對待,也有利于消除不同經濟主體對于政策支持的疑慮,有利于加快塑造統一、公開、競爭的市場,對于擴大開放同樣意義重大。(記者 班娟娟 王文博)
轉自:經濟參考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