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解決“有沒有”到解決“好不好”——專家熱議改革開放新征程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09-17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而紀念改革開放最好的方式,就是以再出發的姿態繼續推進改革開放。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8專題研討會16日在北京召開,與會專家學者圍繞“中國:改革新征程 開放新境界”這一主題,為新時代中國推進改革開放建言獻策。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內生產總值按不變價計算比1978年增長33.5倍;經濟總量從1978年的世界第十一位逐步攀升至世界第二。


      “經過40年的努力,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匱乏、貧困、短缺問題,也就是‘有沒有’的問題,總體上已得到成功解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偉說,但中國發展仍面臨問題和挑戰,特別是今年以來外部環境不確定性明顯增加。未來,中國發展必須堅定不移地依靠改革開放。


      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辦公廳主任余斌看來,進入新時代,要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解決“好不好”的問題,仍然要靠改革開放。中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供給與需求、投入與產出、政府與市場、公平與效率、國內與國外等關系,都面臨新的挑戰和深刻變革。要處理好這些關系,實現更高水平、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的發展,仍然要靠改革開放。


      “就改革開放而言,新時代是改革開放進一步加快的時代,是全面深化的時代,是向縱深推進的時代,是啃硬骨頭、涉險灘的時代。”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楊偉民說。


      他認為,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是新時代經濟體制改革的基本取向。一方面,要完善科技創新、農村土地、自然資源、國有企業等領域產權制度,完善民營企業產權保護制度;另一方面,要通過深化市場準入、財政體制、投融資體制、科技體制、價格、商事制度等領域改革,推動要素市場化改革。


      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中國社科院副院長蔡昉認為,一是要挖掘勞動力潛力,提高勞動力配置效率,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二是要在教育和培訓領域大幅度改革,提升人力資本,改善未來的經濟增長質量;三是要減輕企業負擔和創業成本。


      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說,面對發展過程中的新問題,中國必須保持“改革永遠在路上”的態度。


      “我們有理由相信,在當今全球化深入發展、各國利益發展和命運聯系日趨緊密的時代,進一步開放的中國不僅將造福13億多中國人民,也必將推動世界經濟走上強勁、平衡、包容的可持續發展之路。”李偉說。(記者陳煒偉、韓潔)


      轉自:新華社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海南探路自由貿易港建設 宣示我國改革開放再出發決心

      海南探路自由貿易港建設 宣示我國改革開放再出發決心

      權威專家表示,這是在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的關鍵節點擴大對外開放、積極推動經濟全球化的重大舉措,是我國以更大改革開放決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莊嚴宣示。
      2018-04-16
    • 推動海南成為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新標桿

      推動海南成為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新標桿

      4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慶祝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繪就了未來30年海南發展的宏偉藍圖,建設經濟繁榮、社會文明、生態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海南揚帆起航。
      2018-04-17
    • 保護主義阻擋不了中國改革開放步伐

      保護主義阻擋不了中國改革開放步伐

      40年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對外開放,改革開放所帶來的歷史性突破,開創了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全面發展的嶄新局面。
      2018-07-17
    • 統計數據展現改革開放40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成就

      統計數據展現改革開放40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成就

      國家統計局27日發布的改革開放40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報告顯示,40年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歷史性成就,實現前所未有的歷史性變革。
      2018-08-28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