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有所養,從“有保障”到“更完善”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10-09





      ——全國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超九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初步形成


    數據來源:人社部、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 統籌:臧春蕾 吳君 制圖:沈亦伶


      我國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愛老助老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面對人口老齡化趨勢,我國積極應對,老齡事業法規政策體系更加完備,基本養老、基本醫療保障覆蓋面不斷擴大,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初步形成。


      40年物換星移,歲月如歌。40年來,我國老齡事業和養老體系建設取得長足發展。老年宜居環境建設持續推進,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日益豐富,敬老養老助老社會氛圍日益濃厚,老年人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明顯增強。


      2.4億


      60歲及以上人口數量


      初步建立促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法律政策體系


      中國人民大學榮譽一級教授、96歲的鄔滄萍老人,見證了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老齡事業發展的可喜巨變。老人感慨地說,“我是新中國成立后的‘老海歸’,40年來親歷黨和政府對老齡事業的關懷與重視。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重申‘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推進醫養結合,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讓身為老人的我們心里越來越踏實。”


      2017年,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60歲及以上人口達2.4億人,占總人口的17.3%;65周歲以上老年人口1.58億人,占總人口的11.4%。面對人口老齡化趨勢,我國積極應對,黨中央、國務院將健康中國上升為國家戰略,全面建立健全健康、養老等領域的一系列法律法規、規劃和政策體系。


      當前,我國已初步建立促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法律政策體系,修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新增社會服務專章;21個省份完成了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的配套法規修訂,8個省份制定了養老服務條例。


      加強政策引領,《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關于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提升養老服務質量的若干意見》等綱領性文件先后印發。連續將養老體系建設納入“十二五”“十三五”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綱要,“十三五”國家22部重點專項規劃之一,養老服務業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


      民政部發布《養老機構設立許可辦法》《養老機構管理辦法》等規章,單獨或聯合有關部門出臺養老評估、設施用地、規劃建設、無障礙改造、責任保險、標準化、人才培養、政府購買服務、稅費減免、民間資本參與、價格管理、金融支持、閑置資源整合改造等專項政策;發布《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服務基本要求》《養老機構服務質量基本規范》等國家標準。


      9.15億


      全國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


      養老保險覆蓋面擴大,老年人福利補貼制度基本建立


      有關專家認為,過去數十年我國的養老金制度實現了歷史性轉變,中國特色養老保險框架基本建成,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和社會轉型創造了穩定的社會環境,促進了勞動力市場一體化,為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創造了空間。


      不僅是養老金制度,40年來,我國老年社會保障制度日臻完善,老年群體的民生保障網更加密實。


      養老保險覆蓋面逐年擴大。1992年,全國僅有8500多萬職工和1700萬離退休人員參加養老保險社會統籌。截至2017年末,全國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為9154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2771萬人。全國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為40293萬人,比上年末增加2364萬人。其中,參保職工29268萬人,參保離退休人員11026萬人,分別比上年末增加1441萬人和922萬人。


      針對老年人的社會救助力度持續加大,符合條件的1834萬困難老年人及時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圍,408萬特困老年人納入政府供養范圍。此外,不斷補強農村養老服務短板,連續三年共投入30億元支持農村興建老年人互助養老幸福院。


      老年人福利補貼制度基本建立。截至2017年底,所有省份均建立了80周歲以上高齡老年人津貼制度(截至2011年底,有15個省份建立),30個省份建立了生活困難老年人養老服務補貼制度(截至2011年底,有16個省份建立),29個省份建立了失能老年人護理補貼制度,所有省份均出臺了老年人社會優待政策。據不完全統計,三項補貼政策共惠及約3097.9萬老年人。


      93%


      全國養老機構提供醫療服務的比例


      居家養老、機構養老相結合,醫養結合穩步推進


      79歲老人田琴秀今年5月走進吉林長春市養老機構幸福里柳條路店,成為該店第一名自費購買日托服務的老人。


      “40年前父母一輩養老還主要靠子女。如今孩子們有在外地的,有在本市的,但都忙于工作。”田琴秀老人身子硬朗,但子女擔心她白天沒人照管,讓老人享受社區養老服務。每天,在家吃過早飯,田琴秀步行10分鐘左右就到了幸福里柳條路店,晚飯后休息一會便回到自己的家。“不承想自己能夠享受到如今這樣高質量的養老生活,在托老所也能受到很好的照顧。”


      像田琴秀入住的“托老所”一樣的養老機構,在全國數不勝數。


      截至2017年末,全國各類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15.5萬個。在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方面,全國共有社區養老機構和設施4.3萬個,社區互助型養老服務設施8.3萬個。在機構養老服務方面,注冊登記的養老服務機構達到2.9萬個。各類養老床位合計744.8萬張,比2012年增加328.8萬張,增長79.04%;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30.9張,比2012年增加9.4張,增長近44%;其中,社區留宿和日間照料床位338.5萬張,比2012年的19.8萬張增加318.7萬張,增長16.1倍。


      在醫養結合方面,2012年起步的醫養結合工作,近幾年來,在全國90個地區開展了試點。數據顯示,全國醫養結合機構共有5570家,其中納入醫保定點的醫養結合機構有2117家,醫養結合機構床位總數為115.21萬張。養老機構與醫療機構的業務協作機制開始建立,老年人健康管理和家庭醫生簽約工作穩步推進,定期體檢、上門巡診、家庭病床、社區護理等服務更加方便可及。全國養老機構以不同形式提供醫療服務的比例達到93%。(記者 潘躍)


      轉自:人民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人社部:養老金調整將惠及1億多退休人員

      從2017年1月1日起,為2016年底前已按規定辦理退休手續并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的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提高基本養老金水平,總體調整水平為2016年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的5 5%左右。
      2017-04-18
    • 獨守空房無人照料 農村“老有所養”還要再破題

      獨守空房無人照料 農村“老有所養”還要再破題

      隨著農村家庭結構、人口流動等方面不斷發生變化,許多生活在農村的老人漸漸獨守空房,陷入無人照料的困境。農村養老,問題頻現。
      2017-06-21
    • 李克強:確保商業養老保險“養命錢”安全可靠

       “商業養老保險資金和社保基金一樣,都是老百姓的‘養命錢’、‘活命錢’,必須確保這些資金安全可靠運營。各保險機構務必守住這一底線。”李克強總理在6月21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強調。
      2017-06-23
    • 我國養老保險基金運行總體平穩

      隨著經濟進入新常態和人口老齡化壓力日漸增大,養老保險基金運行情況廣受社會各界關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有關負責人日前回應稱,我國養老保險基金運行總體平穩,養老金可按時足額發放。
      2017-06-26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