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社會熱議進博會:世界經濟合作共贏的典范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11-05





      定于11月5日至10日舉行的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簡稱進博會),將有來自130多個國家與地區的3000余家企業參展,預計參會人數將超15萬。在多邊主義遭遇嚴峻挑戰的當下,中國用實實在在的行動展現出把門越開越大的決心,贏得國際社會盛贊。

      規模:震動世界


      世界最大出口國中國正在打造一個新形象——進口國。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如此評價進博會。報道稱,即將在上海舉行的這個歷時一周的盛會很暢銷。來自1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0多家企業租用了展位。


      據塔斯社報道,除200家行業龍頭企業外,還將有二十國集團成員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其他代表參加進博會。30個非洲國家的百余家企業也將在進博會上展示自己的產品,力求開發中國不斷擴大的消費市場。


      各個國家與企業紛紛摩拳擦掌。塔斯社報道稱,超過90家巴西企業將展出食品和農產品、服裝和消費品、醫療設備、保健和服務產品。特產之一無疑將是咖啡——十余家生產商準備介紹品質最好的系列產品,力求最大限度占領中國市場。英國將有保健、生物醫學科學、金融和專業服務、教育、消費商品、食品和農產品、航空航天、汽車制造、人工智能和大數據行業的30多家企業來華參展。俄羅斯將在2000平方米的展臺上展出傳統和創新行業的產品。德國將帶來最大的展品——科堡阿道夫·瓦爾德里希機床有限公司重達200噸的粉碎機。韓國的貿易代表同樣在研究突破傳統出口領域的可能性,包括每年收入達49.6億美元的化妝品行業,并開發新的盈利方向。


      正如《華爾街日報》網站報道指出的,各國企業對該博覽會的興趣反映了中國對從先進工業生產系統到食品與服務等消費品的巨大購買力。一些經濟學家預測,中國的胃口可能很快會震動世界,就像此前它巨大的制造業產出震動了世界一樣。


      機會:不容錯過


      據拉美社報道指出,各界對此次博覽會寄予很高期望,因為這將是各參展商向中國市場展示自己的產品和服務的大好良機。本屆博覽會孕育著無限商機。


      全世界都在努力抓住這個機會。


      南非貿易與工業部部長羅布·戴維斯將率團參加進博會。他表示,進博會為南非企業提供了開拓中國市場的良機。他說:“此次博覽會將匯集來自世界各地的參展商,南非參展團重點關注南非關鍵行業尤其是葡萄酒的出口。另外我們還關注與中國在農業和農產品加工業方面的合作。”


      印度尼西亞工商會副主席辛塔說:“能夠參加進博會,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它給希望擴大對華出口的外國企業提供了零距離接觸中國市場的機會,我們也希望借這個平臺讓印尼的特色產品在國際打響知名度。”


      阿拉伯貿易商業資訊網站報道,巴西出口投資促進局農業總監伊戈爾·布蘭道說:“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生產國和出口國,進博會將成為促進巴西咖啡品牌進入中國市場的一個重要平臺。”


      英國駐上海總領事約翰·愛德華茲說:“英國在創意產業、教育和金融服務方面享有盛譽,但是中國消費者對英國的高端制造業、航空航天、汽車產品的關注較少。我們希望進博會能讓中國消費者看到來自不同行業的最好的英國產品。”


      正如聯合國和世界貿易組織合設機構——國際貿易中心執行主任岡薩雷斯指出的,首屆中國進博會孕育全球發展新機遇,將切實推動國際貿易與多邊合作。


      典范:共贏平臺


      巴基斯坦《國際新聞報》網站刊發的報道指出,中國致力于將進博會打造成代表世界最高水平的展會。進博會將國家展、公司展和論壇三者相結合,以促進自由貿易和開放的全球經濟。它將有力地加強各國的商業聯系,幫助國外企業更好地融入中國市場。文章援引國際貿易中心執行主任阿蘭查·岡薩雷斯的話稱,“進博會是獨一無二的博覽會,它是國際貿易實現雙贏的最佳例證。”


      《外交學者》雜志報道指出,從1957年起中國就開始舉辦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但今年的進博會是首次把重點放在進口的博覽會。文章認為,這一宗旨顯示了中國在目前全球環境中“明確支持包容性全球化”的決心。進博會吸引了大量外國企業,成為中國展現其“國內市場魅力”以及對外國商品持歡迎態度的平臺。由此進一步加深外國經濟體對中國的支持,同時讓其他國家在評估與中國貿易的問題上采取新的視角。


      瑞士國際貿易和投資促進機構在介紹進博會的文章中也表達了類似觀點,認為此次博覽會是展示中國堅持“貿易自由化”和“經濟全球化”的平臺。


      參加進博會的德國法蘭克福展覽公司在接受美國展覽會新聞網采訪時表示,今年召開的博覽會說明中國希望繼續向全球開放市場,與全球的貿易伙伴“建立更強的經濟紐帶”。


      正如德國工商總會東亞處處長托馬斯·柯尼希所說,進博會的召開體現了中國開放、共贏的態度,為世界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典范。(記者 張紅)


      轉自:人民日報海外版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