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參考報》記者獲悉,我國正醞釀建立職業農民制度框架體系,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還將啟動職業農民職稱評定試點,引導符合條件的新型職業農民參加城鎮職工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障制度。
國務院參事劉志仁在2018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發展高峰論壇上表示,農業農村人才嚴重不足。調研中發現,部分地方90%的青壯年勞動力走空。這個問題不解決的話,鄉村振興就難以實現。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張桃林也明確指出,農業農村部將力爭破除人才瓶頸,加快構建新型職業農民隊伍。
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今年以來得到多次強調。《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提出,全面建立職業農民制度,培養新一代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地方也在加快探索,比如湖南永州以農村黨員和青年農民為培育對象,摸索出一套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模式,并于11月17日正式創辦“永州職業農民培訓學院”。
“建立職業農民制度是培育職業農民的首要任務。”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長李波表示。“隨著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和全面建立職業農民制度的啟動,新型職業農民將在職業資格認定、學歷教育、政策扶持等方面獲得較大提升空間。”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黨委書記杭大鵬說。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副研究員陳秋紅看來,未來一方面要加強新型職業農民制度體系的建設;另一方面,還要加強目標責任制度、投入保障制度、農業科技推廣制度等配套制度的改革。
“目前我們主要靠財政部門和農業農村部資金支持,未來希望能夠撬動社會資本,共同參與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湖南省永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李暉說。
另有專家表示,要完善農民的社會保障,推動將職業農民納入職工或者居民社會保障、醫療、工傷等范圍,創新機制解決職業農民就業流動、職業轉換等情況下的社會保障,真正消除其后顧之憂。(記者 班娟娟)
轉自:經濟參考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