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繼3家央企試點劃轉之后,第二批國資劃轉社保企業初步篩定,符合條件的國企預計在15-20家左右,主要集中在今年盈利較好的幾大行業。
同時,在地方層面,多地也開始研究進一步擴大國有股劃轉的國企名單,安徽、云南等省份已發布方案啟動地方國企劃轉。
“第二批國有資本劃轉充實社保基金的企業數量多于第一批,不過,進展比我們預想的要慢一些。被篩定的每一家都要涉及清產合資、摸清家底,比如,企業的股權是否清晰,劃轉的便利性都會對其有影響。”12月12日,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核心成員董登新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就目前來看,第一批國資劃轉社保已基本到位。
劃轉國資充實社保有助于實現社保制度的公平性和可持續性,且有“一石三鳥”之效,即推動國有企業深層次改革、降低社保費率和緩解企業壓力、培養健康發展的資本市場;為此,劃撥國有資產充實社保基金一直備受關注。
首批國資劃轉略低于預期
2017年11月,國務院印發《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實施方案》(下稱“《方案》”),明確了路線圖和時間表。依據實施方案,劃轉國企10%的股權充實到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劃轉范圍包括中央和地方國有及國有控股大中型企業、金融機構。
其實,在此輪國資劃轉社保基金之前,我國曾在2001年6月和2009年6月有過兩輪國資充實社保基金的試點,不過,在前兩輪國有資本劃轉中,雖然在境內外上市國有企業約有1100多家,但由于劃轉時間存在“新老劃斷”的歷史原因,僅有100多家上市公司的國有股權參與了前兩輪劃轉。
為此,在該輪方案出爐之后,財政部、國資委等部門就開始在操作層面上緊鑼密鼓地推進。甚至,全國政協委員、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樓繼偉還曾明確表示,要加快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的步伐,應盡快確定試點落地,2018年要加速劃轉。
據記者了解,與此前兩輪的劃撥一樣,比例依然定為10%。但是,此前劃撥的是按照IPO規模的10%,而此次則是按照全部國有股權的10%。為此,多位專家紛紛預測,本輪劃轉的名義規模應該不小。而如今,200多億元的規模,低于此前的預期。
“截至10月底,目前3家試點企業已經劃轉了國有資本200多億元,產權變更登記已經完成。”董登新表示,但就第一批國資劃轉的總規模而言,200多億元不算多。
除此之外,按照《方案》的內容來看,要求在2017年年底之前完成3至5家企業國有資本的劃轉;然而,直到今年的10月15日,僅僅只有3家企業做了這個股權劃轉的試點,進度幾乎慢了一年的時間。
第二批國資劃轉社保加碼
無論是推行的進度還是規模,第一批國資劃轉社保都略低于預期,就此,眾多專家表示,第二批的國資劃轉社保有望提速并加碼。
中國企業研究院執行院長李錦認為,下一步國資劃轉社保將明顯提速,一方面,近兩年國企尤其是央企營收利潤保持良好勢頭,為劃轉提供了有利條件;另一方面,隨著減稅力度的加大,國家稅收明顯減少,使得國資劃轉社保更有緊迫感。國資劃轉社保試點企業也會比第一批明顯增加,在這個過程中應進一步完善劃轉運行的機制。
根據《2017年度國有資產管理情況的綜合報告》顯示,2017年,包括企業國有資產(不含金融企業)、金融企業國有資產、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在內,全國國有資產總額為454.5萬億元,國有凈資產87萬億元。
按此次公布的全口徑國資數據,以10%的比例計算,劃轉規模最大可達8.7萬億元,除去第一批劃轉的200多億后,后續劃轉的規模和范圍還有大幅提升的空間。
“按照全國口徑是8.7萬億,不過,這還是有很大的難度,保守來講,劃轉總規模達到五萬億左右的可能性比較大。”董登新稱。
除此之外,云南、新疆、安徽等省區國資劃轉社保試點也已加速啟動,并紛紛出臺了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的地方版實施方案。比如,云南省政府印發了《云南省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實施方案》,此次劃轉范圍包含全省國有及國有控股大中型企業(一級企業)、金融機構,劃轉比例統一為納入劃轉范圍企業國有股權的10%,專項用于彌補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缺口。
選擇部分省屬企業開展劃轉試點工作,然后,分批劃轉其他符合條件的省屬企業國有股權。也就是說,從中央到地方,國有股權劃轉已經擴展到更多國有企業及國有控股公司。
同時,據記者了解,第二批國資劃轉社保企業初步篩定,符合條件的國企預計在15-20家左右。也就是說,第二批的企業劃轉數量比首批至少多5倍。
轉自:華夏時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