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費、編制、職稱、收入 這1600萬人迎來7大利好消息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9-02-18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


      教育部在2月15日召開的以“教師隊伍建設”為主題的發布會上表示,2019年教育部將推出一系列重要舉措,著力重師德、興師范、破瓶頸、優治理、提待遇、強脫貧。


      全國1600萬教師將迎來一系列利好消息!


      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全面提振新時代師道尊嚴塑造新時代教師形象


      2019年,教育部將完善頂層設計,出臺加強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的意見。督促各地各校貫徹教師職業行為準則,細化制度實施,把準則要求轉化為教師行為指南和禁行底線。持續開展綜合整治,一經發現違反師德行為,我們將依據準則嚴肅處理,并且進行通報。我們也會加強正面宣傳,創作影視作品,弘揚高尚師德。


      解決部分地方重視不夠、經費不足、體系不力等問題


      2019年,教育部將進一步加大師范院校和師范專業支持力度,啟動建設國家師范教育基地和教師教育改革實驗區,加強教師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組織學科教學論等教師國內外訪學研修,推進專業認證,出臺中職、特教師范類專業認證標準,健全三級五類認證體系。研制師范生信息化教學能力標準,啟動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啟動國家職業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等。


      推進創新編制配備,努力解決中小學和幼兒園教師總量不足難題


      2019年,教育部會繼續加強體制內外研究,研制進一步挖潛創新加強中小學教職工編制保障的意見,推動各地盤活事業編制存量,向教師隊伍傾斜,推動各地加大編制統籌和跨行業、跨部門、跨區域的調整力度,借鑒建立事業編制周轉池經驗的做法,把閑置的編制能夠用起來,提高編制使用效益。


      提高中小學教師入職門檻


      2019年,教育部將進一步加強頂層設計,啟動修訂考試辦法,考試標準和考試大綱,加強管理,重申教育行政部門和考試承擔機構不得以任何名義開展教師資格考試培訓或相關活動,將會同公安部門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堅決防范和打擊各種舞弊和證件造假違法犯罪行為。


      深化職稱制度改革,拓寬廣大教師職業發展通道


      2019年,教育部將研制中小學、中職、高校崗位設置指導意見,改變中小學正高名額控制辦法,各地在核定崗位結構比例內開展評審,研制出臺中職、高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指導意見,加強高校教師職稱評審權下放的監管和服務。


      完善教師待遇保障機制


      2019年,教育部將進一步完善教師待遇保障機制,開展督導,強化核查,嚴管到底,防止反彈,切實將國家保障義務教育教師工資待遇政策落實到位。研制中小學教師績效工資總量核定辦法,組織好全國優秀模范教師、優秀教師、教書育人楷模的推選評選,組織認定第二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推進教師權益保障,出臺制度性文件,明確地方職責,實行目錄清單,規范檢查考核評比填表及各類社會性事務,清理與中小學教師教育教學無關的各種活動,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創設清靜的教書育人環境。


      大力加強鄉村和貧困地區教師隊伍建設


      2019年,教育部研制進一步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政策文件,謀劃新周期鄉村教師隊伍建設工作,進一步擴大特崗計劃規模,實施中西部中小學首席教師崗位計劃試點。進一步提高地位和待遇,推動生活補助提標擴面,繼續為鄉村從教30年的教師頒發榮譽證書,進一步提高素質能力,實施好國培計劃。


      轉自:工人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十八大以來我國各級各類教育快速發展

      十八大以來我國各級各類教育快速發展

      對比十八大召開時2012年的數據,可以看出各級各類教育的進展:學前教育實現跨越式發展、九年義務教育普及成果進一步鞏固、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水平不斷提升、高等教育正在向普及化階段快速邁進、國際競爭力明顯提升等。
      2017-09-28
    • 我國持續加大財政投入 優先保障教師隊伍建設

      我國持續加大財政投入 優先保障教師隊伍建設

      第35個教師節即將到來。教育部在昨天(3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今年教師節的主題是:“慶祝新中國七十華誕,弘揚新時代尊師風尚”,并介紹了教師隊伍建設的進展成效。有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國家加大財政投入,將教師隊...
      2019-09-08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