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借助實體、網絡、熱線三大平臺,公共法律服務逐漸實現覆蓋城鄉,更接地氣。日前,記者從司法部獲悉,各地已建成2900多個縣級公共法律服務中心、3.9萬多個鄉鎮(街道)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覆蓋率分別達到99.97%和96.79%,初步形成了遍布城鄉的公共法律服務網絡,激發公共法律服務活力。
近日,全國公共法律服務工作會議在廣州市召開。會議提出,深化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加快整合法律服務資源,加快建成覆蓋全業務、全時空的法律服務網絡。其中,全業務就是要求法律服務網絡能夠提供所有的法律服務項目、服務產品;全時空就是無論何時何地,只要有法律服務需求,就要提供隨時隨地隨身服務。
如何高效實現法律事務咨詢、矛盾糾紛化解、困難群眾維權、法律服務指引和提供,避免程序空轉?2018年5月20日,中國法律服務網正式上線運行,請律師、辦公證、求法援、找調解、尋鑒定、要仲裁,都可以實現“網上辦”“指尖辦”“馬上辦”。據了解,各省(區、市)均已建成網絡平臺,實現與中國法律服務網的互聯互通。自2017年12月20日試運行以來,中國法律服務網及各省級法網累計訪問1.5億次,注冊社會公眾450萬,在線辦事近50萬件。
為提供更開放的公共法律服務,江蘇推動律師、公證、仲裁等資源入駐平臺,探索打造非訴糾紛多元化解綜合平臺,引導服務資源向司法所一線延伸,并建立全國首個“城市法律服務云”。廣東推動政府購買服務與鼓勵公益服務相結合,促進社會(市場)法律服務資源如活水般投身于公共法律服務,保持生機活力,避免空心化、僵尸化。
同時,全國各省(區、市)均已建成“12348”公共法律服務熱線平臺。無論身在何處,只要撥打“12348”熱線電話,均可以免費獲取基本的法律服務。據統計,2018年全國共接聽“12348”公共法律服務熱線電話347.9萬通,公眾獲取法律咨詢觸手可及。
據司法部公共法律服務管理局局長鄧甲明介紹,各地加大互聯網及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依托公共法律服務熱線和網絡平臺,引導農民工、殘疾人通過網上申請、熱線電話、手機APP等各種方式,及時獲得免費的法律咨詢、代書、調解等全天候法律服務,逐步實現融合電話、網站、短信、微博、微信等多種方式的法律服務。
“對于行動不便且有法律需求的殘疾人,探索并推行‘一對一’綜合包戶服務模式,安排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志愿者與殘疾人結成幫扶對子,實行‘一戶一檔一策’,按需定制法律援助套餐,提供家庭醫生式法律服務。”鄧甲明說。(記者 李萬祥)
轉自:經濟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