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大學生就業景氣度指數(CIER指數)為1.41,較2018年的1.54有走低趨勢。相當于每個大學生面對1.41個招聘人數需求,整體就業選擇依然相對寬松。
以上是智聯招聘最新發布的《2019年大學生求職指南》中透露的信息。具體來看,2019年春節后3個月針對大學生的招聘需求人數同比2018年同期下降了13%,求職人數同比下降5%。需求人數降幅大于求職人數是導致大學生今年就業景氣度下降的原因。
盡管看似相對寬松,但嚴峻的數據依然存在,今年高校畢業生預計高達834萬,與2018年相比增加了14萬,再創歷史新高。
就業形勢最好的行業依然是中介服務,CI ER指數比去年同期高3.59,漲勢迅猛。從供需兩側來看,這一行業的需求人數同比上升25%,求職人數下降了21%,中介服務行業的快速發展持續釋放招聘需求,但不管是應屆生還是社招群體,都對這一行業的就業體驗認可度不高,投遞行為不積極。此外,教育培訓、醫藥/生物工程、房地產/建筑/建材/工程、互聯網/電子商務等行業的應屆生就業景氣度都名列前茅,但值得注意的是,互聯網/電子商務行業的就業景氣度有小幅同比下滑,源于這個行業需求人數同比下降了32%,投遞人數同比下降了11%。
在就業景氣度最差的十個行業中,航空/航天研究與制造、跨領域經營、能源/礦產/采掘/冶煉等行業針對應屆生的就業景氣度較差,且十個行業的景氣度普遍低于去年,僅辦公用品及設備行業景氣度有小幅上升。
智聯招聘的調研數據顯示,目前,互聯網行業依然被貼上高薪、福利好、文化開放的標簽,依然是求職者的首選,尤其是大學生群體,在選擇職業時容易盲目追熱,缺少理性決策,更容易出現“扎堆”現象,因此高校或社會機構也應該給這一人群提供更全面的就業信息咨詢,引導人才合理向人才緊缺的實體經濟領域流動。
轉自:中國經濟時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