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主席習近平正在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中美雙邊投資協定(BIT)談判能否取得突破備受各界關注。有關專家在接受中國經濟網記者采訪時表示,BIT談判大方向已確定,主要問題是什么時候完成負面清單談判。專家預計,此次“習奧會”后中美在BIT方面可能會有一個新共識。
BIT談判于2008年啟動,是中美兩國當前經貿領域最重要的談判項目。2013年7月,雙方同意以“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模式進行實質性談判。今年6月,第19輪中美BIT談判取得進展,首次交換了負面清單出價,并正式開啟負面清單談判,標志著談判進入新階段。此次“習奧會”,BIT有望取得突破性進展。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美國所所長達巍在接受中國經濟網記者采訪時表示,BIT談判現在主要難點就是負面清單的談判。過去中國提出的負面清單比較長,現在一定要拿出一個雙方都能夠接受的清單,這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達巍指出,BIT談判大方向是確定的。中國改革開放的大方向是確定的,希望提高中美雙向的投資額。同時,中國用開放來倒逼國內改革這個大方向也是明確的。現在主要問題是什么時候完成負面清單談判。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金燦榮對中國經濟網記者表示,BIT談判可能會有一個新共識,有可能第二次交換負面清單。
商務部商務研究院院長霍建國認為,如果此次BIT談判有所突破,將帶來重要影響。對中國來說,標志著中國已經進行高水平對外開放安排,同時中國對外開放也將促進國內改革;對美方來說,簽署協定有助于消除其對中國改革的看法,對中美關系穩定發展是好處的,對中國深化改革也有促進作用。中美在這方面的合作也將對全球經濟治理產生影響,對全球經濟做出貢獻。
“亞太之大,足以容得下中國和美國”,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陳鳳英認為,中美雙方應開拓新的合作模式,尋求區域經濟合作機制中的共同點和相通點,將現有各項機制“打通”,共同促進亞太地區的經濟發展。
轉自:中國經濟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