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就業政策體系將全面升級、更大力度的促就業政策有望密集出臺、完善新就業形態支持政策培育就業新增長點等受到關注。近日,中央及部委頻頻部署下一步促就業舉措,為眼下正值旺季就業高峰又著實加了一把“大火”。
7月25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就業促進司司長張瑩在新聞發布會上強調,下一步,將繼續把穩就業作為首要工作目標,以實施就業優先政策為主線,突出重點、分類施策、強化落實。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實施好就業優先政策,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
7月3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大力度落實就業優先政策。包括將采取更有力措施穩增長、助創業,拓展就業崗位。加大力度用好失業保險基金結余中拿出的1000億元資金,加快推進職業技能提升行動。
穩就業促就業,中央層面緊鑼密鼓,地方政府也在鉚足干勁如火如荼地進行,更詳實的地方版方案接二連三出爐。
比如,江西省發改委等19部門近日聯合出臺了《關于大力發展實體經濟積極穩定和促進就業的實施意見》,圍繞創造更多高質量就業崗位等10個方面出臺58條具體舉措。
黑龍江省級財政近年來累計投入10億元以上,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資金支持。黑龍江省政府投入2億元,成立了全國首家大學生創業貸款擔保公司,專門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低費率擔保服務。
云南省日前出臺了《關于促進新時代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工作18條措施的意見》,分別從提升就業創業能力、加大就業支持力度等5個大方面,在保障退役軍人享受普惠性就業創業扶持政策和公共服務的基礎上再給予特殊優待。
不久前,甘肅省宣布就業補助資金中新增參加培訓人員生活費補貼,困難企業開展職工在崗培訓補貼,擴大就業見習補貼、一次性創業補貼、就業創業補助、社會保險補貼和職業培訓補貼范圍。擴大求職創業補貼范圍,調整高校畢業生求職創業補貼審核發放流程。
從今年8月1日起,上海市人才引進落戶“一網通辦”新系統將正式啟用。原先要通過四個系統分別辦理的引進人才申辦常住戶口、持有《上海市居住證》人員申辦常住戶口、夫妻兩地分居調滬和留學回國人員申報常住戶口等事項的申報工作,都將在這一系統中全面實現“一網通辦”。
需要注意的是,穩就業是一個城市發展的重要指標,而吸引高質量人才在一個城市的就業則可以切實帶動城市的發展。在當前我國正處于高質量發展的階段,也看到了全國各地對人才的需求量呈現直線上升的趨勢。不同地區所處的產業發展階段并不一樣,但無論處于哪種發展階段,都需要人才。
在各地就業政策支持下,將引導更多高知識、高學歷、高技能勞動者尋找人才價值“高地”和個人發展新空間。也正因如此,近期諸多城市出臺了人才新政,紛紛上演“搶人大戰”。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4月以來就有杭州、呼和浩特、寧波、蘇州吳中區等相繼出臺人才政策。加之一季度發布人才政策的城市,今年以來至少已有25城加入“搶人大戰”。從相繼發布人才政策的城市來看,多以購房補貼、開放落戶、給予購房優惠為主。
本報記者梳理相關信息了解到,在落戶方面,大部分出臺人才新政的城市均全面放開對學歷型人才的落戶限制,“零門檻落戶”“先就業后落戶”“在線落戶”;在安居方面,給予合理的購房資格、購房補貼、租賃補貼、生活補貼。有些措施對加快意向型人才的流入具有推動作用。
本報記者還留意到,今年熱點市場搶人大戰持續升級,且有從一二線城市向三四線城市蔓延的趨勢。城市通過提供租房、購房、生活等補貼、開放落戶等政策吸引人才流入。
“栽好梧桐樹,引來金鳳凰”,但怎樣栽樹、引什么鳳,恐怕還要各地方做更細致的作業。人才人才,重點在人,唯有拿出誠心,才能收獲人心。人才的年齡經歷、職業領域、等級層次各不相同,需求和重視點自然千差萬別。只有真正符合地方發展需求的人才才是合適的人才。
引入人才是系統工程,直接關系到城市的眼下利益和長遠發展。本報記者建議,只有結合實踐,多動腦筋、多花心思,少一點機械照搬,多一點因地因人制宜;少一點“高攀”求量,多一點精準匹配。如此,發展需求與人才引入才會更好地符合,也才能有效形成發展合力。
轉自:中國經濟時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