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貧困地區農村居民收入增速跑贏全國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9-11-20





    工資、轉移、財產收入均快速增長  貧困地區農村居民收入增速跑贏全國


      近日,國家統計局發布2019年前三季度貧困地區農村居民收入情況。最新數據顯示,前三季度貧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63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0.8%,扣除價格因素影響,實際增長8.0%,實際增速比全國農村快1.6個百分點。


      2019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一年。分析人士指出,在各項政策的接續作用下,貧困地區農村居民收入取得較快增長,一方面有利于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切實改善人民生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進一步促進中國經濟保持旺盛內需。


      三大特點釋放積極信號


      2019年前三季度,貧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全國農村居民,更快于全國居民,其背后有著積極的信號。


      據國家統計局住戶調查辦公室首席統計師吳偉介紹,貧困地區農村居民收入在結構上呈現三大特點:


      一是工資、轉移、財產三項收入均保持較快增長。前三季度,貧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3159元,增長12.2%,增速比全國農村快2.8個百分點,對貧困地區農村居民增收的貢獻率為43.3%。工資性收入增長較快主要是中西部地區農村務工勞動力數量增加,月均收入穩定提高。同時,貧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轉移凈收入2569元,增長12.7%,養老金、社會救濟和補助、政策性惠農補貼、政策性生活補貼、報銷醫療費轉移性收入增長較快。


      二是經營凈收入加快增長。前三季度,貧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經營凈收入2308元,增長6.8%,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1.3個百分點,對貧困地區農村居民增收的貢獻率為18.6%。其中,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和人居環境持續改善,農村居民從事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等服務業工作機會增多,人均三產經營凈收入870元,增長11.2%。


      三是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和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農村居民收入均保持快速增長。前三季度,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40元,比上年同期增加758元,扣除價格因素影響實際增長7.7%,比全國農村快1.3個百分點。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08元,比上年同期增加809元,扣除價格因素影響,實際增長8.3%,比全國農村快1.9個百分點。


      多管齊下助力增收


      “無論是旨在提升貧困農村地區農產品銷路和附加值的產業扶貧政策,還是促進貧困農村地區勞動力就業增收的就業幫扶政策,抑或是向貧困農村地區傾斜的轉移支付政策,都有助于提升貧困農村地區居民收入。從數據來看,貧困地區農村居民收入呈現較快增長甚至跑贏全國,充分體現出扶貧攻堅政策取得了較好效果。”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實踐中,各地在扶貧過程中可謂“各顯神通”。在重慶,北京字節跳動科技有限公司通過產業梳理、人才培訓、農產品推廣等舉措助力脫貧攻堅,幫助巫山縣售出“脆李”超23萬斤,帶動了41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增收128萬元;在云南臨滄,中國東方航空集團有限公司開辟“扶貧航線”,平均票價是市場價的一半,每年航線補貼3億多元,通過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技術流的不斷傳遞,有效改變當地面臨的貧困狀況;在山東,地方科技部門聯合行動,充分發揮科技特派員的作用,組織農業科技骨干圍繞貧困村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存在的技術需求開展免費技術培訓與指導服務,助力貧困村農民增收……


      助力貧困家庭子女就業也成為促進增收的重要手段。例如,國家開發銀行不久前在武漢大學舉行“2020助業就業平臺”線下招聘會,為湖北省國家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學生尤其是建檔立卡貧困學生提供精準就業對接。國家開發銀行湖北分行有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國開行在湖北累計發放生源地助學貸款63億元,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43萬人。“通過幫助貧困學生就業,鞏固教育扶貧成果,可以有效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該負責人說。


      內需基礎不斷夯實


      對中國經濟來說,貧困地區農村居民收入增長意味著什么?專家普遍認為,宏觀上看,內需是最為重要的觀察維度。


      在剛剛過去的“雙十一”購物節上,中國市場旺盛的消費需求給很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看來,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不斷縮小,中等收入群體蘊藏大量消費新需求,都將成為消費市場平穩發展的堅實保障。“在購買能力和消費意愿方面,農村增速均高于城鎮,是未來消費增長的重要來源,也是消費升級領域巨大的藍海。”趙萍說。


      “通常來講,高收入居民收入增加并不太會影響其總體消費支出,而低收入居民收入增加后邊際消費傾向相對較大。因此,貧困地區農村居民收入增加顯然有助于國內消費需求的提升。”李國祥說,區域之間、行業之間、群體之間存在收入差距,反映出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從長期來看,讓經濟發展有后勁,就必須靠提高貧困地區農村居民收入來縮小貧富差距,進而有效提振內需。


      值得注意的是,國務院扶貧辦不久前宣布推出“全面排查解決突出問題”“攻克深度貧困堡壘”“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返貧”“防止摘帽后松勁懈怠”等多項舉措,確保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這無疑讓貧困地區農村居民收入繼續保持增長底氣更足。(記者 王俊嶺)


      轉自:人民日報海外版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上半年各地居民收入:上海第一 江蘇超天津 西部增長快

      上半年各地居民收入:上海第一 江蘇超天津 西部增長快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66元,比上年同期名義增長2 4%,名義增速比一季度回升1 6個百分點。扣除價格因素,實際下降1 3%,實際降幅比一季度收窄2 6個百分點。
      2020-07-21
    • 五年來城鄉居民收入倍差由2.71縮小到2.5

      五年來城鄉居民收入倍差由2.71縮小到2.5

      五年來,鄉村振興形成新格局。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雙輪驅動、協同發展,城鄉布局結構不斷完善,城鎮對鄉村的帶動能力持續增強,鄉村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布局更加優化
      2022-09-29
    • 五年來全國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28.9%

      五年來全國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28.9%

      《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實施五年來,鄉村振興取得階段性重大成就,全國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28.9%,城鄉居民收入倍差由2.71縮小到2.5,農村民生躍上新水平。
      2022-10-02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