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切為了人民健康——新醫改十年“再出發”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9-12-24





      醫改,一道世界性的難題。2009年,我國啟動新一輪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十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改革為近14億人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基本醫療保障網覆蓋城鄉,居民主要健康指標總體優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


      從尋路探徑到“有徑可尋”,從重點領域、關鍵環節不斷突破到普惠性、兜底型民生建設相繼鋪開,新醫改正步入“快車道”,向全民健康覆蓋大步“再出發”。


      啃下醫改“硬骨頭”:讓“公立”回歸“公益”


      同一病種、同一手術、幾乎相同的住院天數,在福建三明市沙縣醫院,兩張“椎體成形術”手術患者的住院總清單顯示:2012年花了3.7萬元,2015年花了3.29萬元。


      按照當時醫療費用的增長率,手術費不漲已屬不易,為何反而少了4000元?答案就在三明醫改。


      地處福建中西部山區的三明,在2012年站在了醫保“懸崖”邊——基金虧損2億元,財政無力兜底,且全市職工供養比例逐年下降。這樣下去不僅醫保資金將“穿底”,患者手術費也會“水漲船高”。


      “三明醫改是被逼出來的。”時任三明深化醫改小組組長、現任三明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詹積富說。


      醫藥費為何“漲”聲不休?原因就在于一個詞“回扣”。從2012年開始,三明市醫改的“第一刀”揮向“藥品加成”。全面取消藥品加成,切斷醫院與藥品的利益鏈條成為醫改突破口。從跨省的“藥械陽光采購平臺”到嚴格實行藥品“兩票制”,改革成效不斷顯現。


      到了2015年,同樣的“椎體成形術”,治療服務費上漲了,而耗材、化驗、藥品費用下降了,整體花費反而少了4000元,患者負擔大大降低。


      與此同時,三明市22家公立醫院提高了技術勞務價格,并且對院長、醫生實行年薪制和績效考核分配,讓醫務人員的“陽光收入”大幅增加。以沙縣總醫院為例,該院2018年醫務性收入占比達42.5%,比2012年提高了近一倍。


      “收入結構改變了,醫院再也不用被人戳脊梁骨說‘把病人當財神’了。”詹積富說,三明醫改,就“改”在讓公立醫院回歸公益,醫生回歸看病本職,藥品回歸治病功能。


      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被稱為新一輪醫改的“硬骨頭”。2017年,我國全面推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全部取消藥品加成,進一步推進公立醫院回歸公益性。


      截至2018年,各級財政對全國公立醫院的直接補助已達2705億元,占醫院總支出的比例達到10.1%。與此同時,29個省份放開了市場競爭比較充分、個性化需求比較強的醫療服務價格,滿足了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醫療需求。


      邁入“深水區”的公立醫院改革步伐仍在繼續。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馬曉偉說,未來深化公立醫院改革要實現三個“轉向”,即從規模擴張型轉向質量效益型,從粗放管理轉向精細管理,從投資醫院發展建設轉向擴大分配,加快破解人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促醫療資源“下沉”:分級診療釋放基層健康“紅利”


      2018年,關停兩年多的吉林省琿春市兒科病房,重新開張了。


      市民姜智英9個月的寶寶,在新開的兒科住院治療5天,痊愈出院了。“如果沒有兒科病房,這次寶寶生病就得到100多公里之外的延吉市住院。”她說,路費、食宿費用多花錢不說,來回奔波折騰孩子,當家長的就更心急了。


      原來,由于兒科醫護力量薄弱,琿春市人民醫院在2015年下半年關停了兒科病房。


      隨著醫改不斷推進,分級診療這個醫改的“牛鼻子”引發醫聯體加速布局,基層百姓就醫需求得到更好滿足。


      2018年1月,長春市兒童醫院與琿春市人民醫院簽約成為緊密型醫療聯合體合作醫院。來自大醫院的骨干兒科專家輪換、分批到琿春駐點,通過兩個月的“傳幫帶”,讓當地兒科病房的管理水平和醫護技術水平實現雙提升。


      長春市兒童醫院呼吸三科護士長蘇云鶴說,經過一年多的醫療資源“下沉”,新的護理隊伍已經能熟練操作兒童留置針穿刺技術、經口鼻腔吸痰術等較難的護理工作,越來越多的家長選擇在“家門口”看病。


      2015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指導意見》,有序引導優質醫療資源向基層下沉,促進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公平可及。


      一組數據顯示出分級診療強基層、建機制的成效——從2009年到2017年,全國每千人口病床數從3.3張增加到5.7張,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從1.8人增加到2.4人,基本實現全國每個縣建好1至2所公立醫院,鄉鄉有衛生院、村村有衛生室,超過84%的城鄉居民15分鐘內可到達距離最近的醫院或衛生室。


      國家衛生健康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黨委書記傅衛說,從“小診所冷冷清清,大醫院人滿為患”,到基層首診“落地扎根”,隨著醫改進入“攻堅期”,優質醫療資源不斷下沉,“超級醫院”困境正得到紓解,異地就醫轉診制度不斷完善,公立醫院運行新機制逐步建立。


      “三醫聯動”、治藥為先:醫改破冰前行


      2019年12月1日,疫苗管理法和新修訂的藥品管理法雙雙施行。這兩部法律的實施,意味著疫苗和藥品管理將貫徹“四個最嚴”精神,把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理念落實在全過程、全鏈條的監管中。


      “‘三醫聯動’,治藥為先。”武漢大學全球健康研究中心主任毛宗福說,深化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改革,“一粒藥的問題”是核心癥結。在全面取消藥品加成、切斷“以藥養醫”利益鏈之后,讓老百姓吃上新藥、好藥、放心藥,是醫改必須破冰前行的方向。


      抗癌藥零關稅、加快新藥審批、藥品集中采購……隨著政策紅利逐步釋放,更多患者將用上放心藥、廉價藥。


      2018年,11個試點城市開展藥品集中采購,共有25個藥品中選,中選價平均降幅52%,最大降幅超過90%。今年9月,試點擴大范圍到全國,25個藥品擴圍采購全部成功。


      曾幾何時,64歲的三明市三元區巖前鎮烏龍村農民凌清富一度想要放棄治療。因為他吃的一種叫吉非替尼的抗癌藥,一年就要花七八萬,相當于全家幾年的收入。


      2019年,三明市率先執行了“4+7”藥品集中采購的參考價格后,吉非替尼價格下降80%,再加上醫保報銷,凌清富每年只要3000多元就能吃得起“救命藥”。


      醫保一頭連著供方,一頭連著需方,是“三醫聯動”改革的“總抓手”。


      最近,一則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談判的視頻刷屏朋友圈,有網友將其稱為“靈魂砍價”。浙江省醫療保障局許偉領銜的專家組將某外資藥企生產的一款治療2型糖尿病藥品,從報價5.62元/片,砍到了4.36元/片,幾乎為全球最低。


      “靈魂砍價”的背后,是我國建立醫保制度以來規模最大的一輪醫保談判。70種具有較高臨床價值的新藥“入圍”醫保,涉及癌癥、罕見病、肝炎、糖尿病、耐多藥結核、風濕免疫、心腦血管、消化等10個領域。


      國家醫保局醫藥服務管理司司長熊先軍說,保守估計,通過談判降價和醫保報銷,總體上患者個人負擔將降至原來的20%以下,個別藥品降至5%以下。


      聚焦患者的“煩心事”,“三醫聯動”推動下的醫改交出亮眼成績單——新醫改十年來,我國基本醫療保障體系覆蓋人口達到13億多,參保率穩定在95%。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的比重下降到28.6%,進入一個本世紀最低的水平。


      在新醫改十年的歲末,國務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印發通知,明確要求各省份要結合實際,制定推廣福建省和三明市醫改經驗。同時,藥品集中采購和使用將成為進一步深化醫改的“突破口”。


      從治混亂、堵浪費到建章程、立制度,如今隨著“三明模式”向全國推廣,歷經十年的新醫改已開啟從“治已病”轉向“治未病”的新篇章。


      “當前,醫改已進入深水區,更需要以榜樣的力量推動全國醫改走深走實、擴大成效。”國家衛健委體改司一級巡視員朱洪彪說,深化醫改,將朝著構建優質高效的整合型醫療服務體系方向“再出發”,不斷為健康中國建設夯實民生之基。(記者 屈婷、趙丹丹、邱冰清、陳聰)


      轉自:新華社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我國公布2017年全面深化醫改任務清單

      分級診療試點擴至全國85%以上的地市、完成城鄉居民醫保制度整合、將醫改納入對地方政府的考核要求……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7年重點工作任務》,以推進健康中國為主線,推動醫改向縱深發展。
      2017-05-06
    • 支持分級診療等醫改重點深入推進

      針對不同醫療服務特點,實行多元復合式醫保支付方式,是此次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的一大亮點,今年起全面推行以按病種付費為主的多元復合式醫保支付方式
      2017-07-04
    • 我國醫改呈現出良好局面 試點城市擴大到200個

      我國醫改呈現出良好局面 試點城市擴大到200個

      國務院深化醫改領導小組日前發布《2016年度醫改工作進展監測報告》顯示,2016年我國醫改試點城市擴大到200個,92 6%的地市調整了醫療技術服務項目價格,各項醫改呈現出良好局面。
      2017-07-19
    • 國務院18省份實地督查醫改:報銷異地實時結算

      國務院第四次大督查近日派出督查組,分赴江蘇、廣東、山西等18個省份開展實地督查,其中醫療養老改革是一大重點。督查發現,各地均開展了城市和縣域多種形式醫聯體建設,群眾看病跑腿少了。
      2017-07-24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