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機構對中國經濟充滿信心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0-03-03





      在疫情影響下,今年中國經濟的首季表現引來市場的廣泛猜測與討論。短期影響在所難免,但系列強有力的政策舉措、經濟社會的有序復工復產正改善外界預期。許多國際機構、受訪專家均表示,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對經濟的恢復、外貿、外資企業復工復產充滿信心。


      疫情影響是短期的、局部的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日前表示,中國政府正通過危機應對措施、流動性供應、財政政策和金融支持,努力減輕疫情對經濟的負面影響。在上述政策和措施有效防控疫情的情況下,中國經濟將在第二季度恢復正常,未來全球經濟受影響的程度可能較小,持續時間可能較短。


      路透社最新調查結果持相同觀點,受訪的40位亞太和歐美地區經濟學家對中國經濟前景表示樂觀,認為中國經濟第二季度就會迅速反彈。


      “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總的判斷是短期的、局部的。”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說,疫情是突發性事件,短期經濟可能受到比較大的影響,但隨著疫情逐步控制,復工復產有序推進,經濟社會生活也會恢復正常秩序。處理好科學防疫和有序復工的關系,中國經濟有望保持在合理區間范圍內。


      商務部原副部長、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魏建國則表示,疫情的確對整個經濟社會造成沖擊,但越是這個時候越要全面、辯證、長遠地看待經濟社會發展。“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疫情沖擊是短期的、可控的。我們對外貿、外資、企業復工復產充滿信心。”他說。


      外資長期看好中國經濟


      2月25日,一場別開生面的外商投資項目簽約儀式在山東16個地市同步舉行。66個重點外資項目集中“視頻簽約”,預計總投資143.9億美元,協議或合同外資42.7億美元。外資方面情況怎么樣?這一幕有代表性。


      看大項目,廣東巴斯夫化工項目、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華晨寶馬沈陽工廠等正有序復工復產;看新簽合同,上海、山東等地實現一批批新項目的“視頻簽約”。1月,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3485家,實際使用外資875.7億元,同比增長4%。


      “廣東、福建、上海、江蘇、山東,這些外向型經濟發達的省份,在吸引外資方面早已開始啟動。”魏建國說,今年《外商投資法》落地實施,外商投資負面清單還將繼續縮減,在全球經濟并不景氣的時候,中國仍然是跨國公司投資的首選。


      中國美國商會近日調查顯示,55%的受訪企業認為,目前判斷疫情對未來3至5年經營戰略的影響為時尚早;34%的企業認為不會有影響。魏建國也表示,從許多協會的反饋來看,長期而言,他們仍然看好中國經濟。“中國今年吸引外資有望保持去年以來的態勢,加大改革開放力度,甚至可以超過去年全年。”他說。


      疫情影響是否會導致部分供應鏈離開中國?在張燕生看來,近年來,的確有部分生產工序和環節的對外轉移,但離開的主要是高成本驅動型的部分;而新進入中國的,大多是面向中國市場銷售的,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提供服務的部分。中國正依靠高技術制造和服務業、靠中國超大市場吸引著全球供應鏈。“這樣的合作是長期的,而疫情影響是短期的。”張燕生說。


      外貿有望實現全年再增長


      近日,“義新歐”貨運班列正式開出。裝載著86個標準集裝箱的列車從浙江義烏西站出發,向海外發去來自中國的產品。在山東膠州的阿法拉伐工業園,工人忙碌起來。作為全球最大的船用鍋爐生產商,這家企業正在加緊生產一批銷往韓國和日本的訂單……中國外貿企業的復工復產,也暢通著全球產業的上下游。


      魏建國表示,當前外貿企業復工復產總體趨勢向好,但仍存在不平衡的地方。一些企業因缺原料、零部件產品等導致復工難復產以及復產難續產、續產難高產等問題;還有企業面臨著如何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手段加強創新等問題。


      針對這些問題,有關部門給出支持外貿、商貿流通,支持綜合保稅區高質量發展等多條措施。此外,魏建國還建議,穩外貿要發揮中國產業集群的優勢。中國具有世界上規模最大、門類最全、配套最完備的制造業體系,可以通過抓產業集群的方式,把上下游激活起來。解決信息通、物流通、復工復產難的問題,則可以通過搭建大數據信息平臺,讓企業統一接單、勞務共享、優勢互補。


      魏建國說,出口方面,當前中國外貿已改變了加工貿易占據半壁江山的格局,外貿主體民營企業充滿活力。進口方面,國內的消費能力和水平仍在,健康養生、體育器材、醫療藥品等方面都有極大的潛力。他說,預計進出口整體會在疫情后有大的發展,有望在去年基礎上再增長。


      轉自:人民日報海外版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李克強:中國經濟會持續保持中高速增長

      李克強表示,希望大家能夠客觀地看待中國經濟的走勢。中國經濟會持續保持中高速增長,因為中國有13億人口,我們有巨大的市場潛力和社會的創造力。
      2017-06-27
    • 李克強:中國經濟向好給世界帶來更多機遇

      新一輪工業革命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孕育興起,為各國經濟增長提供了強勁動力,也帶來更多平等參與的機會,有利于實現包容性增長,增強社會公平性和發展普惠性。
      2017-06-28
    • 國際社會緣何頻頻點贊中國經濟

      國際社會緣何頻頻點贊中國經濟

      進入10月以來,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MF )先后調升對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期,兩大機構的負責人在不同場合對中國成就和中國經驗表示高度贊許。
      2017-10-16
    • 國際機構:中國經濟穩速增質帶來巨大投資機遇

      國際機構:中國經濟穩速增質帶來巨大投資機遇

      近來,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開幕會上所做的報告引發了全球投資機構熱議。在最新三季度宏觀經濟數據公布之后,多家知名國際機構認為,中國經濟已經進入了穩速增質新階段,為全球投資者帶來了巨大投資機遇。
      2017-10-24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