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順勢而為開新局——新就業形態發展觀察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0-06-13





      從數字化就業到情感勞動,從遠程就業到共享員工,就業新形態、新模式快速成長,活力蓬勃。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政協聯組會上指出,“疫情突如其來,‘新就業形態’也是突如其來。對此,我們要順勢而為,讓其順其自然、脫穎而出。”


      新華社記者近期在多地采訪了解到,各地正在積極發掘新技術、新業態帶來的就業新潛力,不斷培育適應新就業形態的政策氣候,優化就業環境補短板,讓拼就業、拼事業者奔跑無憂,共同擁抱美好的職業未來。


      脫穎而出新職業


      精致的妝容、優雅的舉止、細致的講解……每天晚上,28歲的王楊都會在洋碼頭網購平臺的直播間打卡上班,推銷各種名牌箱包、手表、首飾等。


      “我曾是專業舞蹈演員,但隨著年齡增長,就面臨轉行的問題。”她說,看準電商的發展前景,她在去年9月加入了重慶羨品聯言傳媒有限公司做起了電商主播,現在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6小時,月收入上萬元。


      重慶羨品聯言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廖曉舟告訴記者,去年初公司推出直播帶貨后,日均銷售額很快突破10萬元;疫情期間直播帶貨進一步走熱,目前公司規模已經擴展到30多位主播、30多位運營管理人員,日均銷售額超過30萬元、全年銷售額有望突破1億元。


      伴隨著互聯網技術進步與大眾消費升級,一些去雇主化、平臺化的新就業模式開始出現。


      人社部日前公示的10個擬發布新職業中,互聯網營銷師赫然在列,電商主播將迎來正式的職業稱謂。在此之前,人社部、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統計局于去年4月和今年3月分別確定了13個和16個新職業,包括人工智能工程技術人員、虛擬現實工程技術人員、電子競技員、網約配送員、全媒體運營師等。


      首都經貿大學勞動經濟學院副教授、中國新就業形態研究中心主任張成剛說,新就業形態指的是新一輪工業革命帶動的智能化、數字化、信息化的工作模式。相關部門對新職業的認定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但可以預見,傳統的職業分類將被“新360行”逐漸升級、取代。


      “新就業形態是經濟業態發展、市場競爭與技術進步交互作用的必然結果,也正改變著傳統的就業方式,如從固定崗位到靈活工作、從定時定點到隨時隨地、從單一工作到身兼數職、從雇傭關系到合作關系等。”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院長楊偉國說,部分新就業形態的職業化,已成為中國經濟數字化轉型進入深水區的重要標志。


      開掘就業新潛力


      27歲的譚晨原本是重慶一家裝修公司的工人,由于疫情期間無法開工,他從3月底轉行成為一名美團外賣騎手。“一開始訂單很少,現在每天能跑30來單,月收入穩定在4000元以上。”兩個多月過去了,譚晨感覺做騎手雖然辛苦,但內心自在。“即使疫情結束了,也還想繼續當騎手。”


      據統計,去年通過美團平臺獲得收入的騎手達到399萬人;1月20日至5月24日,美團平臺新注冊且獲得收入的騎手突破100萬人。美團點評副總裁陳榮凱表示,網約配送員等新就業形態提供了大量的工作機會,有效減緩了疫情對經濟和就業的沖擊。“城市化進程持續推進,城市就業壓力也不斷加大,新就業形態不僅接納了大量的農村勞動力,而且兼職比例很高,從而能夠借助這種彈性工作形態有效緩解就業壓力。”


      國家信息中心分享經濟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共享經濟發展報告(2020)》顯示,2019年以新業態形式出現的平臺企業員工達到623萬人、同比增長4.2%,平臺帶動的就業人數約7800萬人、同比增長4%。


      “中央提出‘六穩’‘六保’,就業都排在首位,而新就業形態降低了就業門檻和組織管理成本,已成為穩就業、保就業的重要載體,也折射出我國勞動力市場發展的趨勢和動力、潛力。”吉林大學經濟學院經濟系教授趙新宇說。


      來自北京的張曦是一名平面設計師,今年4月她在豬八戒網上線了自己的服務,利用業余時間兼職取酬。隨著“6·18”電商大促臨近、平面設計需求激增,近兩周她在“網攤”上接了3個訂單、收入超過2萬元。


      作為全國最大的靈活用工平臺,豬八戒網一端連接著1000萬家注冊雇主企業、一端連接著1400萬儲備人才,帶動了100多萬人在平臺上靈活就業。豬八戒網副總裁杜春永介紹說,疫情期間豬八戒網還推出了15類專業人才包月服務模式,企業不僅可以按時付費雇傭人才,還可以將自身暫時閑置的人才轉租給有需要的企業,從而緩解了疫情不利影響、提升了人才利用效率,也幫助這些人才實現了價值最大化。


      改善環境促發展


      今年23歲的李佳樂是安徽大學的應屆畢業生,雖然還沒畢業,他已經當了3年“雇主”:2017年他就與合伙人創立了第一家公司,開發出提供拿快遞、送外賣等“跑腿”服務的App平臺。


      從直播帶貨到線上授課,從網約配送員到網約車駕駛員,從電子競技員到無人機駕駛員……新就業形態正呈現云涌態勢,各地運用市場化和公共服務相結合的方式,啟發市場機遇,做好勞動者技能提升、強化政策法規保障。


      李佳樂說,疫情期間“跑腿”受到一定限制,在相關政策和市場引導下,公司很快調整了業務方向,轉向知識付費。“我們聘請數十位創業、就業、考研、保研等‘大牛’來錄播或直播課程,分享學習、求職、創業經驗,再通過App賣課程,目前公司月盈利3萬元左右。”


      順勢而為,促進新業態發展、改善就業環境正在成為主流。近期,河南、河北、浙江、山東、江蘇等省市新出臺政策扶持創業帶動就業,支持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發展等。各地持續加強勞動法律制度建設,補齊保障短板。


      人工智能訓練師、全媒體運營師、健康照護師……這些新職業也有了新培訓方式。近日,在人社部的統一部署下,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推出了新職業在線學習平臺,平臺具有在線直播、線上開班等功能,可以更好滿足新職業培訓市場需求。


      西南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教授李雄等有關專家指出,新就業形態因為用工靈活、形式多樣,在催生新就業崗位的同時,會帶來新問題、新困難,但不斷完善制度環境,保護各方合法權益,避免蜂屯蟻聚、紅紫亂朱,就一定會實現新就業形態快速良性發展。(記者 李勇、何宗渝  參與記者:周蕊、柯高陽、孟含琪、汪奧娜)


      轉自:新華社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十八大以來就業優先戰略的豐富發展

      2016年,我國新增城鎮就業1314萬人,已連續5年新增城鎮就業超過1200萬人。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經濟社會發展最基本的支撐。
      2017-03-21
    • 中國實現全年就業目標底氣十足

      日前,國務院關于落實《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工作部門分工的意見正式印發,其中就業相關部分,參與部門陣容龐大,在人社部牽頭下,有10多個部門需按職責分工負責。對此,專家指出,當前,從中央到地方,促就業已開始進入密集落實...
      2017-04-05
    • 795萬大學生畢業在即 多地出招護航就業創業

      今年,全國高校畢業生總量達到795萬,比上一年又增加30萬人。伴隨畢業季臨近,龐大的學生群體陸續涌入就業市場,國家和地方層面相繼出臺舉措,為大學生就業創業提供保障。
      2017-04-19
    • 升級版積極就業政策將帶來哪些利好?

      升級版積極就業政策將帶來哪些利好?

      國務院日前印發《關于做好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就業創業工作的意見》,提出堅持實施就業優先戰略,支持新就業形態發展,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抓好重點群體就業創業以及強化教育培訓和就業創業服務等五個方面的政策措施。
      2017-04-21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