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一頭牽著千萬個家庭,一頭連著國家經濟大勢。增進民生福祉,就是中國發展的根本目的。
近期,國家發改委等13個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下稱《意見》),對加快發展數字經濟15大新業態新模式重點方向提出19項創新支持政策。
《意見》明確,要以重大項目為抓手創造新需求,培育新的就業形態,帶動多元投資,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多部門鼓勵發展個體經濟,意在促使新企業、新崗位、新業態不斷涌現,成為“穩就業”的重要基石。對網絡直播等新業態而言,由于這一行業門檻與風險都很低,正在成為回報與名氣雙高的新興職業,正在吸納著越來越多的就業人口,為就業率的拉動做出了新的貢獻。
“從《意見》來看,提出了鼓勵發展新個體經濟,也為穩就業、擴大就業開辟了更多的空間。”華南智慧創新研究院院長曾海偉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就業是重大民生工程,事關老百姓福祉和社會穩定。不論是上半年還是下半年,保就業、穩定經濟發展依然是重中之重。從近一段時間來看,保就業的政策措施也頻頻出臺,意在拉動內需,只有需求穩定了,才會實現經濟穩增長,從而形成就業崗位。
上半年就業形式總體穩定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我國上半年就業壓力較大。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城鎮新增就業同比少增了173萬人。城鎮有一些重點群體,就業壓力更突出;外出務工的農村勞動力有所降低,同比減少了496萬人、下降2.7%;大學生失業率也創同期的新高。受疫情影響,今年高校畢業生招聘需求下降,求職面試都受到一定限制。
從勞動力調查來看,6月份當月全國20到23歲大專及以上人員,主要還是新畢業的大學生,調查失業率達到了19.3%,比5月份上升了2.1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上升了3.9個百分點。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是社會穩定的重要保障。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優先穩就業保民生,城鎮新增就業9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6%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5.5%左右。
在今年上半年的一次國務院常務會議上,針對穩就業會議特別指出,要進一步落實落細已出臺的各項政策,讓企業得到更多實惠,穩定就業崗位等。
事實上,為了穩就業及擴大就業,自上而下的一攬子穩就業新政相繼出臺。這些措施包括全力破除企業復工復產梗阻、幫助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紓困、企業社保費減免緩繳、減稅降費、鼓勵企業吸納擴大研究生和專升本規模等。
隨著穩就業政策落地和復工復產加速,企業相關困難也得到了相應的緩解。
“上半年的穩就業形式也總體穩定。”近日,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劉愛華在介紹2020年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時表示,今年上半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人員564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62.7%。6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7%,比5月份下降0.2個百分點;其中25-59歲群體人口調查失業率為5.2%,低于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0.5個百分點,比5月份下降0.2個百分點;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8%,比5月份下降0.1個百分點;全國企業就業人員周平均工作時間為46.8小時;二季度末,農村外出務工勞動力總量17752萬人。
就業優先是穩經濟大局關鍵
當前,高校畢業生達到了874萬人。在疫情影響及全球經濟下行影響下,我國就業面臨著較大挑戰。從上到下各級政府和各級部門都在積極開拓渠道保就業。在貧困縣畢業生就業方面,當前52個未摘帽貧困縣共有2020屆高校畢業生13.3萬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家庭畢業生4.5萬人。
記者注意到,為了保障貧困縣畢業生就業問題,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及國務院扶貧辦要求,全力推動升學培訓促就業、政策崗位促就業等5項“促就業”重點任務落地,讓有就業意愿的貧困家庭畢業生盡早就業。
此外,為了確保貧困家庭畢業生就業幫扶政策有效落實,教育部已將貧困家庭畢業生就業幫扶情況納入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對省級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工作、教育部2020屆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進展情況專項調研及各地各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通報機制。
這是因為,只有貧困家庭畢業生有了就業崗位,才有生活來源,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才能順利、有效實現脫貧。
此外,在疫情期間,電商線上銷售、直播賣貨等也出現了較好的發展態勢,從而也為就業增加了新的空間。
“在疫情影響下,雖然各行各業都受到了不小的沖擊,但是,數字經濟領域新業態新模式迅速涌現,展現出巨大發展潛力。在就業形式上更加的靈活,發揮線上數字融合和數字產業化優勢。”曾海偉說,此次《意見》鼓勵發展新個體經濟,也為開辟消費和就業增加了新空間。
曾海偉表示,為促進數字經濟等新業態發展,國家不僅允許經營者可使用網絡經營場所登記注冊個體工商戶,支持線上多樣化社交、短視頻平臺有序發展;還鼓勵微創新、微應用、微產品、微電影等萬眾創新,合理引導“宅經濟”合理發展,促進線上直播等服務新方式規范健康發展。
在宋清輝看來,落實穩就業,還需要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精準施策。即根據疫情對不同地區和行業的影響,出臺一系列相關政策支持企業盡快走出困境;并及時幫助解決企業運轉中的現實困難,保證其能夠基本運轉。只有企業經營形勢迅速好轉,就業形勢才會跟著好轉。
“從發展經濟角度來看,應從兩個方面進一步夯實穩就業基礎。”宋清輝表示,一方面,盡可能保持企業穩定,因為企業是創造就業崗位的主力軍和生力軍,“穩經濟”也是“穩就業”的關鍵所在;另一方面,夯實穩就業基礎是一項長期任務,需要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在各個領域中形成合力、協同推進,以實現就業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良性互動。
劉愛華表示,下一步,要全面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首先,要穩住市場主體,落實好減稅降費、減免社保費用房屋租金這些政策,幫助市場主體渡過難關,穩住就業的基本盤;其次,要促進高校畢業生的市場化、社會化就業,通過增加研究生招生規模等措施,來更好地解決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再次,就是加強就業幫扶,鼓勵新業態就業和靈活就業,帶動更多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記者 梁文艷)
轉自:中國產經新聞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