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洲區域經濟合作持續向好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0-07-30





      近期,亞洲相關國家抗疫取得積極成效,地區國家間經濟合作持續深化,有力維護了亞洲地區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與發展。專家認為,亞洲區域經濟一體化程度不斷提升,對推動世界經濟復蘇具有重要意義。


      亞洲開發銀行(亞行)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目前亞洲國家的對外貿易中,區域內貿易約占58%,區域一體化程度持續加深。博鰲亞洲論壇此前發布的《亞洲經濟前景和一體化進程2020年度報告》指出,盡管疫情對亞洲經濟造成較大沖擊,但亞洲各經濟體宏觀經濟基本面總體良好,區域內貿易、生產、投資相互依存度高,表現出強勁韌性。


      “亞洲區域內貨物貿易相互依存度上升”


      中國蘇州工業園區的一家工廠里,一個個指甲蓋大小的動態隨機存儲器芯片,經過封裝測試,先運到韓國,再銷往全球市場,成為亞洲國家深度參與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一個縮影。


      《亞洲經濟前景和一體化進程2020年度報告》指出,“亞洲區域內貨物貿易相互依存度上升,對全球供應鏈依存度指數有所提升。同時,中國在亞洲全球價值鏈構建中繼續發揮重要樞紐作用,亞洲主要經濟體與中國之間的貿易額逆勢上揚。”


      “近年來,亞洲特別是中國成為全球供應鏈的重要中心之一,包括東南亞在內的許多亞洲國家,都是全球供應鏈的重要組成部分。”亞行高級經濟顧問莊巨忠認為,當前亞洲經濟面臨全球貿易緊張局勢和疫情等挑戰,但區域經濟一體化趨勢總體向好,亞洲在貿易、投資、金融、旅游等方面的一體化程度近年來持續上升。


      在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副教授顧清揚看來,中間產品占比越來越大是亞洲區域內貿易的一個重要特點。“東亞經濟體具有高端科技、創新能力等比較優勢;一些東南亞、中亞、南亞經濟體則擁有勞動力、原材料等比較優勢。總的來說,區域內各個國家可以形成互補優勢,通過市場的進一步對接,實現差異化競爭,從而構筑更加完整和緊密的價值鏈體系。”


      “中國在亞洲產業鏈中的作用進一步凸顯”


      “榴蓮正經歷著有史以來最旺的銷售季節之一,并未受到疫情的嚴重影響。”泰國榴蓮種植者聯合會主席提拉帕·昂猜近日表示,由于中國市場的強勁需求,今年以來泰國果農已經向中國出口了超過10萬噸的水果。


      受疫情影響,亞洲多國經濟增速放緩。東盟與中日韓宏觀經濟研究辦公室主任土井俊范認為,從下半年開始,區域內經濟會重新實現增長。“得益于內部增長動力,中國將逐步帶動地區制造業復蘇。東盟和中日韓成功實施了出口和制造業戰略,電子商務、數字技術不斷發展,形成了新的區域增長范式。”


      中國做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率先推動企業復工復產,對進出口形成了有力支撐。中國國家統計局日前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貨物進出口降幅較第一季度明顯收窄3.3個百分點。其中,第二季度與主要貿易伙伴進出口實現正增長,與一些亞洲國家的貿易增長尤為顯著,例如對東盟進出口延續增長態勢,上半年對東盟進出口占中國外貿總值的14.7%。


      顧清揚表示:“中國擁有全球最完整的產業配套體系、企業生態體系以及充足的融資能力。中國經濟的集成性和綜合性,就像磁鐵一樣將周邊經濟體的國際企業吸引到中國。中國與亞洲其他經濟體的深度融合,可以促進經濟全球化的進一步發展。”


      泰國開泰銀行高級副總裁蔡偉才表示,中國市場對東盟國家意義重大。“中國人口龐大,且隨著近年來經濟飛速發展,民眾消費能力不斷提高,購買力增強,東盟國家的眾多水果品種越來越受中國消費者青睞。加上中國與東盟之間的跨境電商合作發展迅速,進一步促進了雙方經貿合作發展。中國和東盟兩個市場,未來將更加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成為世界經濟穩定和發展的重要動力。”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王信表示:“亞洲經濟相對復蘇更快,受疫情沖擊相對較小,疫情后亞洲國家的經濟合作、經濟一體化程度也在進一步發展。未來亞洲地區產業鏈可能更加緊密,在這個過程中,中國在亞洲產業鏈中的作用進一步凸顯。”


      “加強經貿合作,共同努力恢復區域經濟增長”


      亞洲多國和區域組織都強調加強合作對于恢復經濟的重要性。今年以來,亞洲國家互施援手,相互提供物資援助,分享經驗和技術,推動共建人員往來“快捷通道”和貨物運輸“綠色通道”,維護本地區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取得顯著成效。


      上月發表的《東盟與中日韓(10+3)經貿部長關于緩解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影響的聯合聲明》,重申保持市場對貿易和投資開放的重要性,以增強區域供應鏈的韌性與可持續性、維持必要的商品和服務流動。聲明指出,“將通過解決貿易壁壘、促進貿易投資、拓展合作領域等方式加強經貿合作,共同努力恢復區域經濟增長。”


      在不久前落幕的東盟峰會上,東盟領導人強調將堅決致力于減少疫情對地區經濟的影響,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并繼續加強與中國等伙伴國的合作。東盟還同意,爭取在今年年底簽署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向世界傳遞維護自由貿易、深化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決心。


      國際機構繼續看好亞洲經濟復蘇前景。在近期發表的經濟展望中,國際機構均認為亞洲經濟有望在下半年復蘇,成為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認為,亞洲經濟增長明年有望恢復至6.6%。據IMF的數據,2019年亞洲對全球增長的貢獻率約為68%。


      “亞洲地區是目前全球最具活力的地區,亞洲經濟體應該在全球經濟中發揮更大作用。”印度尼西亞原財政部長查提卜·巴斯里表示,“亞洲地區經濟的穩定繁榮,對全球經濟復蘇具有重要意義。”


      莊巨忠表示:“當前,在部分國家特別是美國貿易保護主義盛行的背景下,中國和亞洲各經濟體之間深化經貿合作意義重大,將有助于整個地區的發展,提高亞洲人民的生活水平。”


      IMF副總裁張濤在日前舉行的2020大灣區首席經濟學家論壇上表示,亞洲經濟復蘇的力度,有賴于亞洲與世界其他國家繼續保持開放和創新的能力,也有賴于亞洲各國進一步深化合作和推進區域一體化。IMF的研究表明,“如果進一步開放貿易和促進區域一體化,在新的穩定狀態下,亞洲地區經濟總量有望提升至少10%。” (記者 林芮)


      轉自:人民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博鰲亞洲論壇發布促進經濟全球化宣言

      博鰲亞洲論壇發布促進經濟全球化宣言

      博鰲亞洲論壇2017年年會26日發布促進經濟全球化宣言,呼吁世界各國政府和全球企業界,堅持推進市場開放、包容性增長和經濟合作,確保經濟的共同繁榮和可持續增長。
      2017-03-27
    • 亞金協成立:中國布局亞洲金融“朋友圈”

      據亞行測算,僅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未來8~10年,亞洲每年資金需求將達7300億美元,世界銀行的測算更高達約8000億美元。
      2017-07-25
    • IMF報告指出:亞洲及中國將繼續引領全球經濟增長

      IMF報告指出:亞洲及中國將繼續引領全球經濟增長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針對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的《地區經濟展望:2017年10月最新預測》指出,亞洲及太平洋地區今年、明年經濟增長預期分別為5 6%、5 5%,亞洲及中國以其強勁的增速將繼續引領全球經濟增長。
      2017-10-15
    • 全文收藏!習近平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主旨演講

      全文收藏!習近平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主旨演講

        4月10日,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在海南省博鰲開幕。新華社記者邢廣利攝  尊敬的各位元首,政府首腦,國際組織負責人,部長,尊敬的各位博鰲亞洲論壇現任和候任理事,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仲春時節的...
      2018-04-10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